书城两性约会要去必胜客
11072400000001

第1章 考虑太多,就不想结婚了——理性人假设

为什么有的男人一说“让我考虑考虑”就可能会不跟女人结婚了呢?常听人说,想得太多,婚就结不成了。还有很多人说,恋爱要感性浪漫,结婚要理性现实。为什么这些人如此“世故”?理性地看待婚姻,究竟是对爱情的亵渎还是对自己、爱人负责?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弄明白一个经济学名词:理性人。理性人,也称为“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存在的基础,更是经济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原理。理性人是指“无论人们是自私的、利他的、忠诚的、恶意的甚至是受虐狂的,他们的目的都会使他们所设想的利益最大化,他们的行为是前瞻的,而且在时间上也是始终如一的,特别是他们会尽其所能试图预期其行为的不确定后果”。简单地说,经济学家假设所有的人在面对稀缺资源时是理性的,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使用,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使自己能够得到更大化的幸福。

很明显的,婚姻的目的也是如此,人们结婚与否也是基于这一最基本又现实的出发点。也许会有人认为自己结婚是因为爱情,而不是为了得到什么益处,不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但是没有任何人敢否认结婚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幸福。而幸福的第一要义则是自己能够得到满足。所有因为爱情而结婚的人都是因为两个人之间的爱情使两个人都感觉一起生活要比单独过要好得多,换言之,也就是理性人所认为的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使自己能够得到更大化的幸福”。

199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说:“当结婚的预期效用超过继续单身的预期效用或再找一个更为合适的配偶的预期效用时,就会决定结婚。”经济学认为,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使自己的受益最大化,而婚姻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预期自己的结婚能够使“两个人更好”,那么他就会选择结婚。但是如果他认为结婚会使自己付出的成本大于收益,根本没有回报,也就是说,投入要大于产出,那么他就会选择单身,而不是结婚。

把“理性人假设”运用到极致的,是著名哲学家尼采。1882年夏天,尼采通过他的朋友玛毕达·莫森布和保罗·雷埃认识了出生于俄岁斯的女作家路·莎乐美。尼采和莎乐美在图林根共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夏天。尔后,他发现自己深深地爱上了莎乐美,在保罗·雷埃的协助下他开始追求她。莎乐美的态度很暖昧,没有表示反对,但是也没有答应。而当尼采向她求婚时,却遭到了莎乐美的拒绝,再次求婚还是未果,后来两人的关系最终破裂。在失恋的痛苦打击下,原本就多灾多病的尼采旧病复发,数度萌发自杀的念头,之后他躲到了意大利的利古里亚,在那里他写下了他的伟大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一部分。

在此之后,尼采对婚姻进行了许多思考,比如在他写于1889年的《偶像的黄昏》中对婚姻持如下观点:现代婚姻显然丧失了一切理性。人们不在“爱情”的基础上建立婚姻,而是把它建立在性冲动、财产冲动和统治冲动的基础上,现代婚姻已经丧失其意义,所以人们废除它。最后,尼采选择与“理性”相伴,终生未婚,孤独终老。

尼采的选择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对此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百余年来,两派争持不下。倾向于结婚的人会认为尼采的言论是:无稽之谈,而倾向于独身的人则将其观点奉为圭臬。

印度有一位哲学家,饱读经书,富有才情,很多女人迷恋他。一天,一个女子来敲他的门,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喜欢她,却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哲学家禀持研究学问的一贯精神,认真、全面地分析了一下结婚与不结婚的好坏。但是他没有得出一个满意的结论,陷入了长期的苦恼之中,最后终于做出了决定:该答应那个女人的央求。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问女人的父亲:“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女人的父亲冷漠地回答:“你来晚了10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了!”哲学家听后几乎要崩溃。他没想到自己竟然考虑得太久了,结果两年后,抑郁而终。

结婚不结婚的确是个复杂的问题,到底要不要结婚呢?如果你是一个理性人,不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一下,便有位达人给出了简单而又有效的解决方法:只要预想一下自己结婚前后生活的变化,自己所放弃的(即付出的成本)是不是能够使自己得到更多(即得到的收益)。考虑好了之后,就做出决定,如果要结婚就抓紧行动,开始第一步——寻找适合自已的买家。而如果不结婚,就去做自由自在、潇洒快乐的单身贵族。但是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因为看到别人成双成对,自己形单影只而随便去找个人结婚,更不要因此而感伤,因为这都是要付出成本的,都是不理性的行为!理牲人假设

“理性人”假设是指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智的,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其行为是理性的。在经济活动中,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优化,如消费者追求的是满足程度的最大化,生产者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人”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理性人”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合乎理性的人”,否则,就是非理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