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越活越健康
11067300000105

第105章 警惕心源性猝死

继马季先生之后,2007年6月23日傍晚,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先生因心源性猝死在家中突然辞世。夏季是心脑血管病的多发季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老病根”的中老年人应该格外注意。

猝死大体可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两类。其中心源性原因导致的猝死占绝大多数,一旦发生,存活机会甚低,是直接危及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

夏季由于天气闷热,人体大量出汗、脱水,导致人体的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内分泌紊乱,有既往心脏病史以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应提高警惕。

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应减少户外出行,尽量避免在拥挤、空气流通性差的环境中活动,即使是在家里,也要注意空气流通,多喝水。同时,要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以及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引起心肌突然缺血。如果老人要单独外出,身边要带一些必备药物,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以及能迅速联系到家人的电话号码,以应对各种突发意外病变。

不仅体弱的老人容易出现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很多中年人甚至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今中青年突发性心脏病患者并不罕见。

1.抢救病人切忌盲目搬动

重视心源性猝死早期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治疗,部分病人的生命是可以挽救的。大约一半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以前发作过心绞痛或有过度疲劳感,典型症状是出现持续严重的心前区憋闷、疼痛,没有明显原因的气喘,突然不能平卧,脉搏过快、过慢或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出汗,四肢发冷等。简单而有效的救治方法是心肺复苏术,即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如能及时救治,部分患者可成功复苏。

一旦有梗死前兆,家属不能忙于搬运,而应让病人就地安卧,不要翻身,不要让其说话和走动,更不要摇晃病人。如患者身边有急救药物,应及时帮助其服用,并迅速拨打“120”,请求急救人员来处理。

2.心源性疾病发病状况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患者发生猝死事件前可以有心脏疾病表现,但猝死的发生具有无法预测的特点。相当数量的心脏病患者可能会以猝死作为首发表现。猝死事件一旦发生,存活机会甚低。各种心脏病均可导致猝死,但冠心病为最主要的原因,发生心源性猝死患者中有心肌梗死病史的占75%。

3.病理解释

心脏病导致猝死的直接过程是急骤发生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和室颤,此时心脏停止收缩,失去排血功能,医学上称之为心脏骤停。这类心律失常自行转复可能性甚小,如能及时救治,部分患者可成功复苏。简单而有效的救治方法是心肺复苏术,即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尽管如此,医院外死亡率仍高达85%,原因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除颤治疗,即用直流电电击颤动的心脏使其转复为正常心律。

4.救护要点

有研究显示,从心脏骤停到除颤的时间与存活率呈负相关,3分钟内得到除颤,存活率可达74%,3分钟后存活率下降至49%。而目前在大多数国家,从目击者发现病人发生心脏骤停到专业急救人员赶到现场为患者除颤的时间平均为9分钟。所以,成功抢救心脏骤停患者重点在于:

(1)快速拨打救护电话。

(2)尽早心肺复苏。

(3)尽早除颤。

5.防治要点

预防心源性猝死,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定期查体及治病意识,及时发现及治疗各种心脏病。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劳逸结合、健康饮食,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

(3)多吃水果和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不便秘、不拉肚。

(4)经常测量血压,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5)控制体重。

6.急救措施

如发现猝死的病人,应立即对病人的心前区拳击,拳击的部位是病人左胸前乳头部位。拳击的次数一般为2~3次,拳击要有力,而后立即进行心脏按摩。按摩时用力要均匀,以一手掌平放病人胸骨下段胸壁上,另一手掌压在该手背上,上下起伏垂直按压。在对猝死者进行急救时,人工呼吸应和心脏按摩同时进行。先解开患者领口和裤带,使其平卧,抽出枕头垫在肩下,用一手将患者颈部托直,使头后仰,打通气道,然后一手捏紧病人双侧鼻孔,急救者口唇与病人口唇密合后进行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