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培育企业持续营销力
11067000000005

第5章 1 企业持续营销力的概念与特征

2.1.1 企业持续营销力的概念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持续营销力的研究较少,从目前查阅的文献来看,还没有全面系统的分析企业持续营销力的内涵、构成和具体的操作路径。所以有必要对营销和营销力等企业持续营销力的相关概念进行研究,以便对企业持续营销力进行全面系统的界定。

1.国内外学者相关概念界定

(1)市场营销。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市场营销”,从而形成“市场营销”的不同内涵。菲利普·科特勒认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吴泗宗(2005)认为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基本需求、欲望、产品需求、产品、价值、交换、交易、市场等;晁钢令(1999)认为市场营销学就是站在企业的角度,以实现潜在的交换(或实现企业产品的社会价值)为目的,研究同实现交换有关的需求、市场、环境、战略和策略等方面问题的一门学科,并认为营销的本质是“交换障碍的克服”。

(2)营销力。关于营销力的定义,基于研究者的假设不同,其内涵有较大差异。国外学者对营销力的定义:DAY(1994)认为企业营销力是企业综合运用知识、技术和资源以满足市场需求,赢得竞争优势的整合过程和能力,按照营销过程的不同可分为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内外结合三种能力。

国内学者对营销力的定义:许多学者认为营销力是一种系统整合的营销竞争能力,主要以营销和竞争力的两个概念角度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如曾晓洋、李劲松(2002)认为市场营销竞争力是指企业根据市场营销环境和自身资源条件,通过系统化的营销努力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创造顾客价值,达成互利交换,实现企业及相关利益方目标的能力;曾路(2003)认为企业营销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本身比其竞争对手具有更先进的营销理念、更高效率的营销组织、能够迅速、有效地认识和挖掘市场机会、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不断创新产品或服务、制定并运用有效的营销战略与策略、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更好的营销业绩、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地位和赢利水平的综合能力。张洪吉和崔援民(2002)认为,营销能力的本质是一种综合竞争力和持久竞争力,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有些学者认为营销力是能力的组合,如徐丽娟、孟岳松(2000)认为企业营销力是产品创新能力、促销能力、分销能力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能力。

2.企业持续营销力的概念界定

概念需要揭示对象的本质属性,在以上对营销和营销力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本书认为企业持续营销力是企业与环境的互动下,企业系列营销活动持续循环、耦合、学习、创新,以克服交换中的障碍,持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企业创造持续市场竞争优势的系统整合能力。这一定义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企业持续营销力是一种与环境互动适应的持续性竞争能力。企业持续营销力不是一个起点,更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种持久的营销竞争能力,是持续适应动态多变的复杂环境、与环境互动适应的持续性竞争能力。

(2)企业持续营销力是一种系统整合能力,是系列营销活动持续循环、有机耦合、动态协同所表现出来的持续的系统整合协调能力。企业持续营销力不仅包含了各项营销活动,也包含了系列营销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控制。各项营销活动中,每一环节的工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指导、相互协调和相互补充的,企业持续营销力就是企业将其特有的知识与其他可获得的有形和无形资源整合在一起而发展、培育起来的,是各营销环节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

(3)企业持续营销力是在企业持续循环的营销流程中持续的学习、积累和创新所形成的系统整合能力。企业持续营销力是企业员工在循环往复的营销工作流程中,持续地解决各类营销问题的不断学习过程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企业长期的营销管理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积累中形成的,企业在营销管理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就是企业持续营销力不断培育和提升的过程。

(4)企业持续营销力是持续克服交换中的障碍,持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持续为企业创造市场竞争优势的系统整合能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出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直接表现是商品的属性——“交换”,这也是营销理论的中心,如果没有买卖交易式的交换行为,单单是用产品去满足特定的需要,还不足以构成市场营销活动,在人类满足自身需求或欲望的各种方式中,只有持续实现“循环交换”,持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创造持续市场竞争优势。所以,企业持续营销力是克服交换中的障碍,持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获得持续的市场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的系统整合能力。

(5)企业持续营销力需要企业的持续培育。要实现企业营销力的持续循环,企业必须持续培育。当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的机会与威胁可能发生变化,企业的强点与弱点之间也可能发生转换,企业原来所拥有的较强的营销力将可能沦为一般的能力。因此,企业要不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适应动态复杂的环境变化,优化使用可用、可控资源,并不断向纵深发掘,使营销文化、营销情报、战略定位、持续产销、过程协调和利益平衡连续不断地循环耦合,同时必须形成动态匹配的制度、文化和激励,才能形成持续营销力。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和残酷,只有那些持续适应动态多变的环境,持续循环耦合系列营销活动,持续的培育和提升企业持续营销力的企业才能实现持续成长。

2.1.2 企业持续营销力的特征

1.系统整合性

单一分散的营销要素和营销活动不能形成持续营销力。企业持续营销力是在循环往复的营销工作流程中,系列营销活动的系统整合、有机耦合、持续学习创新产生的,是系列营销活动之间动态协同效应及其与组织结构产生的系统整合效应决定。而且还依赖于与企业文化、制度和激励等系统整合与动态协同。

2.动态持续性

持续营销力具有动态持续属性,企业持续营销力不是一个起点,更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企业生产力的自组织、再创造过程,是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持续性营销竞争能力。

3.独特性

企业持续营销力是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学习、积累和培育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性,不易模仿。企业持续营销力是在持续循环的营销流程中,系列营销活动持续循环、有机耦合形成的,包含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复杂的系统整合模式。竞争对手即使能够模仿企业从事某一项营销活动,但是系列营销活动系统整合效应、有机耦合效应和动态协同效应难以完全了解和复制。

2.1.3 企业持续营销力的构成

根据本书对企业持续营销力的概念界定和特征分析,企业持续营销力主要体现为营销文化力、营销情报力、战略定位力、市场定位力、产销整合力、过程协调力和利益平衡力。即企业持续营销力是由营销文化力、战略定位力、市场定位力、产销整合力、过程协调力、利益平衡力的持续循环、有机耦合和动态协同,在整体营销管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持续的系统整合协调能力。用P表示企业持续营销力、X1表示营销文化力、X2表示战略定位力、X3表示市场定位力、X4表示产销整合力、X5表示过程协调力、X6表示利益平衡力,那么,P=(X1,X2,X3,X4,X5,X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