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眼科专家谈眼病防治
11064000000005

第5章 结膜病防治

Q20.什么是流行性角膜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又叫暴发性火眼,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其临床症状相似,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更重。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节多见。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因此,本病常在幼儿园、学校、医院、工厂等集体单位广泛传播,造成暴发流行。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多是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异物感、眼皮红肿、眼屎多、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有的患者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出血斑,分泌物呈黏液脓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一般不影响视力,如果大量黏液脓性分泌物黏附在角膜表面时,可有暂时性视物模糊或虹视(眼前有彩虹样光圈),一旦将分泌物擦去,视物即可清晰。如果细菌或病毒感染影响到角膜时,则畏光、流泪、疼痛加重,视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本病由于治愈后免疫力低,因此可重复感染(如再接触患者还可得病)。

Q21.患了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应注意什么?

积极治疗,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眼药水点眼。不要遮盖患眼,因为遮盖患眼后,眼分泌物不能排出,同时增加眼局部的温度和湿度,利于细菌或病毒繁殖,加重病情。饮食尽量清淡,禁烟酒。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治疗期间,尽可能避免与其他人接触。自己使用过的用品不与其他人混用,如洗脸的毛巾、脸盆等。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去(如游泳池、影剧院、商店等)。对个人用品(如毛巾、手帕等)要注意消毒隔离(煮沸消毒)。不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

Q22.为什么流行性角膜结膜炎不可热敷?

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结膜炎,往往同时伴有毛细血管的充血和出血,使眼睛发红,这时切忌热敷。如果急于热敷,可使眼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加重出血,红眼睛越来越厉害。其次因局部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和分泌物增多,从而会进一步加重眼病。

Q23.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如何治疗?

一般要求及时、彻底、坚持治疗。一经发现,立即治疗,不要中断,症状完全消失后仍要继续治疗1周时间,以防复发。治疗可冲洗眼睛,在患眼分泌物较多时,可用适当的冲洗剂如生理盐水或2%硼酸水冲洗结膜囊,每日2~3次,并用消毒棉签擦净睑缘,也可对患眼点眼药水或涂眼药膏。如为细菌性感染,可根据检查出的菌种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根据病情轻重,每2~3小时或每1小时点眼药水1次(常用眼药水有10%~20%磺胺醋酰钠、0.3%氟哌酸、0.25%氯霉素眼药水等),晚上睡前可涂抗生素眼膏(如环丙沙星、金霉素或四环素眼药膏),每次点药前需将分泌物擦洗干净,以提高疗效。对混合病毒感染的结膜炎,除应用以上药物治疗外,还可用抗病毒眼药水,如为腺病毒可用0.1%羟苄唑眼药水、0.1%肽丁胺乳剂,如为小病毒可用0.1%疱疹净、0.1%无环鸟苷眼药水等,每日2~3次,必要时还可应用干扰素等。有条件时可进行细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以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对流行性角膜结膜炎也可采用中医治疗,中医称本病为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一般为外感风热邪毒所致,故宜驱风散邪,清热解毒,常用泻肺饮和银翘解毒丸。当炎症控制后,为预防复发,仍需点眼药水1周左右,或应用收敛剂,如0.25%硫酸锌眼药水,每日2~3次,以改善充血状态,预防复发。

Q24.夏天游泳如何预防流行性角膜结膜炎?

不少人游泳后,眼部会出现充血、痒涩等不适感受,严重的还会患上“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结膜充血是眼科病常见的症状,原因除了眼部受到细菌感染外,大部分是由于眼部受到刺激或过敏而引起。游泳池水中的消毒物刺激性越强,越容易引起眼结膜充血和不适。因此,最好的预防方法是配戴泳镜。如果实在不习惯,可以准备一瓶有抗过敏、收缩血管、止痒消肿作用的眼药水,游泳前滴用,可预防眼睛受到感染或刺激。游泳后别忘了再滴1次,以迅速缓解或消除游泳引起的结膜充血及其他不适,同时也起到清洁眼结膜的作用。

Q25.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流行期间怎样预防?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因此,预防流行性角膜结膜炎也和预防其他传染病一样,必须抓住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身体抵抗力3个环节。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通过接触患者眼分泌物或泪水碰过的物件(如毛巾、手帕、脸盆、水等),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人握手或用脏手揉擦眼睛等被传染。春、夏季节天气暖时,细菌容易生长繁殖,非常容易造成大流行。了解了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就完全可以预防和防止流行。

(1)如果发现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患者应及时隔离,所有用具单独使用,最好能洗净晒干后再用。

(2)要注意手的卫生。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要勤剪指甲。

(3)患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时除积极治疗外,应少到公共场所活动,不使用共用毛巾、脸盆等。

有人认为看一眼“红眼病”的患者,就会得流行性角膜结膜炎,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因为只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才会被传染。

Q26.什么是沙眼?

沙眼是一种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结膜炎症。双眼发病,潜伏期为5~12天,卫生条件差时常会重复感染。初次感染使结膜组织对沙眼衣原体产生过敏,再感染时则引起迟发超敏反应,表现为急性发作。反复感染转变为慢性炎症,会产生多种并发症,甚至使视力减退。

Q27.沙眼有哪些症状?

(1)潜伏期为5~12天,多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时期。

(2)双眼发病,眼部发痒、异物感及迎风流泪。

(3)结膜充血、肥厚、乳头增生、滤泡瘢痕形成。

(4)用放大镜或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血管翳。

(5)结膜刮片染色检查有时可见沙眼衣原体。

Q28.在临床上沙眼是如何分期的?

分3期:

(1)进行期,活动期。乳头与滤泡并存,上穹隆结膜组织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2)退行期,自开始发现瘢痕至大部分变为瘢痕,仅留少许活动性病变。

(3)完全结瘢期,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

Q29.沙眼如何诊断?

(1)急性发病时,有异物感,畏光、流泪,有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眼睑红肿,结膜有乳头增生及滤泡形成,可伴有点状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此时可自愈或治愈,不留瘢痕,也可于数周后进入慢性期。

(2)慢性期自觉症状轻微,甚至无不适感,少数人有痒、异物感或干涩感。

(3)流行地区可反复感染,再出现急性症状。反复感染者病程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

(4)血管早期从角膜上缘进入透明角膜,称为血管翳,随病情发展血管从四周进人,严重时可占据全角膜而影响视力。

(5)沙眼活动期结膜刮片可找到包涵体。

Q30.沙眼有哪些并发症?

(1)上睑下垂。

(2)睑内翻和倒睫。

(3)慢性泪囊炎。

(4)睑球粘连。

(5)角结膜干燥症。

(6)角膜混浊。

Q31.宝宝为什么会得沙眼?

沙眼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眼病,小儿时期的发病并非罕见,患儿以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内的儿童多见,往往造成流行。导致流行的原因是患儿的接触感染,小朋友共同使用公用的脸盆和毛巾洗手、洗脸而被传染。初被感染的患儿早期症状不明显,一经发现已转变成慢性期。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患儿可发生眼睑内翻和倒睫,视力障碍,继而失明。同时还能引起沙眼性结膜炎、泪道阻塞或慢性泪囊炎等并发症。

Q32.如何治疗沙眼?

沙眼的治疗,原则上以局部用药为主,机械疗法为辅。重症沙眼尚需结合全身治疗。治疗沙眼要有耐心和信心,持之以恒,常需要坚持数月才能达到预期疗效。

(1)局部用药。治疗沙眼常用的眼药水有15%磺胺醋酰钠、5%磺胺嘧啶或0.25%氯霉素等眼药水,每日3~4次,晚间可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坚持用药1~2个月即可奏效。0.1%利福平眼药水和0.1%肽丁胺眼药水对各型沙眼有较好疗效。

(2)手术疗法。滤泡型沙眼可施行滤泡压榨术。瘢痕型沙眼导致的睑内翻,可用睑内翻矫正术进行矫正。

(3)全身用药。急性期或严重沙眼,可口服磺胺药、螺旋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或新霉素。

Q33.如何预防沙眼?

(1)避免接触传染,严格管理旅馆、浴池、理发店等服务行业,公用盆洗用具须严格消毒。

(2)大力改善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广泛宣传卫生常识。

(3)提倡每人一巾,养成不用手揉眼睛的习惯。

(4)积极治疗沙眼患者,并适当隔离。

Q34.眼睛上长肉是怎么回事?

正常人的眼睛,角膜虹膜区(黑眼珠)和球结膜(白眼珠)分界很清楚。但有的人在眼裂暴露的球结膜上,长出一块三角形的肉样组织来,侵入到角膜上,有的甚至长到瞳孔区,将瞳孔也挡住了。因为这块三角形的组织里面有许多血管,它的形状很像昆虫的翅膀,所以医学上叫其翼状胬肉。

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由于他们的眼睛经常受到灰尘、风沙或日光的刺激,易发生此病。小的胬肉不影响视力,眼睛也没有不适的感觉,只有胬肉发展到角膜中央,遮挡住瞳孔时,才会影响视力。胬肉可分进行性和静止性两种。进行性胬肉一般肥大、体厚、充血明显、刺激症状较重、进展较快;静止性是指胬肉比较菲薄,充血不明显,也没有什么刺激症状,发展缓慢。但有些静止性胬肉可由于某些原因,如发炎或非正规的手术如挑割后而引起突然发展。一般来说胬肉发展较慢,常以年计算,但也有个别发展快的,从发现到侵入瞳孔区仅需1~2年或几个月的时间。

Q35.翼状胬肉怎么治疗?

对于静止性、初期的、发展较慢的胬肉,一般眼科医生主张先做保守治疗观察。尽量避免眼部受到刺激,例如在太阳光下戴太阳镜来避免强光和紫外线的刺激。要特别注意不要做非正规的胡乱挑割等处理。不喝酒,不熬夜。对进行性,特别是已经侵入角膜影响视力的胬肉,只有依靠手术治疗了。胬肉切除手术的方式种类很多,但任何一种手术都不可能完全杜绝术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