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眼科专家谈眼病防治
11064000000014

第14章 低视力康复

Q260.什么是低视力?

低视力是指手术、药物治疗或常规屈光矫正无法改善的视功能障碍,但并非盲目。它包括视力、视野和对比敏感度下降等许多方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即好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3,或视野半径小于10°者为低视力。

Q261.常见的引起低视力的眼病有哪些?

老年性白内障,为我国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主要致盲病因;高度近视,约占低视力门诊的20%;小眼球小角膜,为先天发育异常;视网膜色素变性,早期出现夜盲,视野逐渐缩小;视神经萎缩,约占低视力门诊的12%;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因为弱视而形成低视力;黄斑变性为老年人常见的低视力原因。此外,青光眼、角膜病、沙眼、眼球震颤也占低视力的一定比例。低视力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高,与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有关。

Q262.低视力与弱视、近视、远视的区别是什么?

无论是低视力患者,还是近视、远视患者和弱视患者,它们的视力都属于不正常视力,区别它们的主要指标是经眼科各种治疗手段(药物、手术、常规镜片等)视力能否达到一定标准。

近视、远视、散光患者经适当的镜片矫正后视力都能达到正常视力(正常视力≥1.0)。弱视患者用适当的镜片矫正后视力仍不能达到正常,但眼部没有器质性病变。大多数弱视患者的矫正视力在0.3~0.9之间,也有个别弱视患者的矫正视力低于0.3,这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诊。低视力患者因先天或后天眼部疾病,虽经眼科各种治疗(药物、手术、常规镜片等)视力仍低于0.3.

Q263.全世界低视力患者的眼保健需求是什么?

估计全世界有14000万视力残疾(盲+低视力)患者,其中800万为全卣(无光感)。余下的13200万均有残余视力,其中25%即3300万需要低视力康复,75%即9900万需做白内障手术及配眼镜。

Q264.低视力保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对老年人首先是验光配眼镜,包括看远的眼镜及看近用的老视镜。

(2)对戴普通眼镜仍不能改善视力者应该配用助视器,指导患者进行定向及活动方面的能力训练,即使患者通过训练能够安全地在室外及室内不依赖他人独立活动。

(3)由于视力损害可引起患者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及生理反应,应该通过心理咨询得到解决,但这些常未引起眼科专家、患者本人及家属的足够重视。

Q265.什么样的眼病可到低视力门诊进行诊治?

低视力虽未达盲目,但也属于防盲工作的一项内容。正确的诊治可避免疾病发展成盲,同时能改善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能力。我国已逐步开展低视力的诊疗工作。凡是各种眼病经治疗病情稳定或基本无法治疗时,即可在低视力门诊就医。常见的疾病包括先天性眼病、眼球震颤、先天性白内障、视神经萎缩、眼白化病、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变性、青光眼、糖尿病性眼底病变、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等。

Q266.低视力康复训练的内容有哪些?

低视力儿童的康复训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训练和运动知觉、嗅觉与味觉训练以及自我照顾或独立生活能力、运动发育等方面的训练。

老年低视力者的康复训练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定向和活动的训练、助视器的使用与保养。

Q267.低视力如何治疗?

用药物或手术的方法,中止或减缓眼病的进展并力求恢复眼组织的完整性及视功能。低视力的护理不是直接针对眼部本身而是一种康复手段,主要通过光学或非光学方法充分发挥患者残余视力的作用,提高患者的学习、工作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助视器是放大目标的影像和(或)增加其对比度,改善患者的视力。

视觉功能性训练:训练包括近距离和远距离视觉功能性训练,其中包括指导使用助视器,重点是学会视觉操作,掌握视觉技能。训练的内容是:视觉认识和注视训练、视觉辩认训练、视觉追踪训练、视觉搜寻训练、视觉记忆训练。

Q268.什么是助视器?

对低视力的处理不是针对眼病本身,而是通过光学或非光学手段,放大观察目标的影像或增加目标影像的对比度,以改善患者的视力。这类装置或设备统称作助视器。但配戴助视器并不能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只有配用助视器与训练相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康复效果。

Q269.助视器分为哪几类?

助视器主要分两大类,一类为光学助视器,如眼镜、角膜接触镜、望远镜、放大镜等;另一类为非光学助视器,如大字印刷品、专用照明灯、阅读裂口器、闭路电视等。

Q270.哪些原因会损害儿童视力?

损害儿童视力的原因多种多样。据美国纽约低视力中心统计的一组资料表明,50%以上的儿童视力损害原因是先天性疾病,其中以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和视神经疾患多见。有些疾病(如白内障)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而提高视力,但提高是有限度的,多数还是成为低视力患者。有些疾病则目前根本无法通过药物或手术来提高视力。低视力,顾名思义,视力很低,但还具有残余的视力。对人来说,有一点视力与完全没有视力,宛如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所以对低视力儿童的这一点低视力要倍加珍惜。正常小儿的视觉发育主要靠“看”,而低视力儿童的视觉训练要靠成人来帮助。

Q271.怎样训练低视力儿童的视觉功能?

最初是让患儿看手电筒的灯光,亮光从上、下、左、右各个位置由远及近移向眼睛,训练患儿追随及固定目标的能力。随后可以用各种色彩鲜明、背景对比清晰及反光良好的玩具来代替灯光训练。在1岁左右,应把玩具放在他们周围,让他们观察、寻找,并逐步引导患儿注意周围的事物,如人、家具等。到2~3岁时应让他们看各种带彩色的图画,先是看单一色彩的图,然后看彩色线条图,进一步再看较复杂的图。接下去是练习描图及画画,图的内容要尽量与日常所见的实物相联系,如房屋、汽车、轮船等等。这样,不但训练了患儿的视觉功能,也训练了患儿的听觉和说话能力,为今后进一步训练自我照顾和独立生活能力或工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Q272.如何预防儿童低视力?

儿童低视力须早查早治。儿童的视觉器官——眼睛及大脑视觉中枢若发育不良或有眼病等损伤,会造成儿童的视觉功能低下,成为低视力儿童甚至是肓童。这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严重影响,给家庭和社会增加更多、更重的负担。若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训练,结果可能完全相反。

小儿应分别在出生时、6个月、1岁、2岁、3岁及4岁半进行包括眼部在内的全身检查。儿童到4岁半以后眼球的解剖及功能的发育已经与成人基本相同,因此,4岁半以前是儿童低视力防治的关键期。然而这种阶段定期检查目前在我国还未形成制度,主要是依靠成人细心观察。如果家庭成员没有眼病史,又没有一目了然的外部异常征象,有时就很难发现儿童视力损害。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患儿不会告诉家长自身的视力情况。这就要求我们的保育员、医生、家长——幼儿健康情况的观察者,自始至终保持着耐心细致和高度责任心,从观察小儿的运动、行为着手,如发现小儿行为呆滞、反应迟钝,就要引起重视,到眼科门诊做进一步的检查。

为2岁以前的小儿做定量的视力检查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从观察小儿的眼球运动来判断。2~3个月的小儿已有视同定运动反应,即眼球可以随活动的目标运动;在6个月时应出现辐辏(视近物时,两眼球向内聚拢)及保护性眼睑反射。若无这样的反应,甚至出现眼球上转,必须高度怀疑小儿低视力或盲童。2岁半以上的儿童,可用儿童图形视力表进行定量测试,了解儿童的视力情况。除了检查视力及外眼外,还应常规扩瞳检查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