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蔬菜不宜焖煮
很多人在烹调绿色蔬菜的时候,都喜欢盖上锅盖进行长时间的焖煮,其实这种做法是极其危险的。绿叶蔬菜里都含有不同量的硝酸盐,焖煮时间过长,硝酸盐会还原为亚硝酸盐,人食之可引起中毒,诱发肠源性青紫症。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会把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使其失去携氧和运送氧气的能力。中毒轻的,会感到周身不适、乏力气短;严重的则会出现皮肤、嘴唇青紫。因此,在食用绿叶蔬菜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大火爆炒,绝对不宜长时间焖煮。
动物内脏不宜炒
在饭店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菜肴:炒猪肝。单单就猪肝来说,它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尤其富含维生素A和微量元素铁、锌、铜等,是虚弱和贫血患者的良好补品。因此,很多人喜欢吃炒猪肝,而且将猪肝炒得很嫩,甚至带着血丝就吃,认为这样才能够鲜嫩可口。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肝脏是解毒器官,动物吸收和产生的有毒物质,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的解毒作用使毒性解除。因而,肝脏难免要聚集一些有毒物质的代谢物或者外来毒素。如要想炒吃的话,火候一定要大一些,而且要炒至熟透,这样才能确保吃后不影响身体健康。
肝、肾、肺、肚、肠等动物的内脏是动物体内“藏污纳垢”的地方,被多种病原微生物污染,也是各种寄生虫的寄生部位。有相关的研究显示,牛、马、驴、骡、猪、鸡、鸭等动物的内脏,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常见部位。乙型肝炎病毒,在动物体内有着较强的生存能力,一般在煮水中至少15分钟才能将其杀灭。因此,动物内脏不应当炒着吃。食用动物内脏的最好办法是高温高压长时间焖煮,直到将其彻底煮烂煮透,这样才能将寄生虫、病菌和虫卵全部杀死,消除病从口入的隐患。
连续炒菜勤刷锅
生活中,有时候由于赶时间,很多人可能会在炒菜时连续炒,中间不刷锅。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炒菜应养成“炒一道菜,刷一次锅”的卫生习惯,而且要注意彻底将锅底中的残留物刷干净。
只要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每逢我们炒完一道菜后,锅底就会有一些黄棕色或黑褐色的黏滞物。如果接着炒第二道菜,锅底里的黏滞物就会粘在锅底,从而出现“焦味”,而且对人体的健康会带来隐患。这些反复被高温加热的黏滞物就是含有大量毒素的物质。
含脂肪、蛋白质比较高的食物,在高温炉火的条件下,极易产生3-苯并芘及4-苯并芘,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当锅底上的黏滞物被连续加热时,其苯并芘的含量就会显著增高,尤其烹调鱼、肉之类的菜肴更为严重。所以,如果连续炒菜不刷锅,锅底黏滞物中的苯并芘就会比刷锅后高出许多。如果鱼、肉中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被烧焦,会产生氨基甲基的衍生物,这些物质的致癌性比黄曲霉高得多。
注意味精的使用方法
味精是家居必备的调味佳品,但是味精的使用要讲究一些方法。如果味精的使用方法不对,这一美味的调料就会变成无形的“健康杀手”。
使用味精最佳温度为70摄氏度到80摄氏度之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味精不仅鲜味浓,也最易消化。当温度超过120℃时,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则会发生化学反应转变为焦谷氨酸钠,同时具有了一定的毒性。
根据国际有关组织宣布的数字,一个体重5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摄入的味精最好不要超过5克。因此,我们在炒菜时,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足够的风味一次性使用过多的味精。
味精在酸性较强的食物里不易溶解,例如酸菜。在碱性较强的食物里又会生成有特殊气味的谷氨酸二钠。因此,这两类食物不宜使用味精。再者,像鸭、虾、鱼、蛤蜊、蛋等食物本身就具有独到的风味,如果也加入味精,就会破坏其原有的滋味,得不偿失。而且,人如果长时间食用味精,还会对味精产生一定的依赖性。
鸡蛋本身含有大量的谷氨酸及一定量的氯化钠,倘若加入味精,加热后这两种物质会生成一种新的物质——谷氨酸钠,过量的谷氨酸钠不但会掩盖鸡蛋本身的鲜味,而且过量食用对身体也没有好处。因此,炒鸡蛋时不要加味精。在做菜、汤等佳肴时,最好在出锅的时候再放入味精,这样才能真正使菜肴更加鲜美,而且又不会因高温而产生有害的物质。对于凉拌或菜汁很少的菜肴,可先将味精用很少量的开水溶解后,再拌入菜中,以防止局部味精浓度过高。
不用液化气烤食物
你是否喜欢吃烤制的食物?喜欢用什么火烤呢?
绝对不要用液化气。
很多人往往贪图液化气的方便,喜欢直接在液化气灶上烤肉类、水果等食品吃,这样的做法对身体的危害很大。
液化气燃料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中往往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硫。当打开液化气灶后,燃烧不够充分的液化气会直接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流泪等症状。同时,液化气的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是氧气的200倍,当空气含较多的一氧化碳时,就会因血液缺氧而出现煤气中毒现象,使人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昏迷,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等多种不良反应。
与普通的炭火相比,煤气灶的火焰温度要高许多,用灶火直接烤食品,往往可使食品烧焦,产生煳味,这些烧焦的食物中含有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3-苯并芘及4-苯并芘,而且温度越高,产生得就越多。经常吃这样的食物就会在体内积累较多的致癌物,产生健康隐患。因此,为了安全起见,不要用液化气灶来烤食品,同时尽量少吃熏烤的食品。
吃螃蟹要蒸
经常吃螃蟹的人都知道,蒸的螃蟹要比煮的螃蟹好吃。其实这不仅仅是烹调方法的原因,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相比较而言,汽蒸要比水煮时的温度高,因而熟得快,可以尽量缩短烹制螃蟹的时间,最大限度地保持螃蟹的鲜味,使之口感鲜美,营养成分丰富。同时,由于汽蒸的温度较高,还可杀死蟹体内的寄生虫,减少蟹体内肠胃等对蟹肉产生污染的机会,确保肉质洁净,含水分少,色泽红润明亮,蟹体形态完整。
用水煮螃蟹,由于烹制的时间比较长,会使蟹中的腥味物质和可溶性营养成分溶解到水中,失去螃蟹原有的鲜嫩风味和营养价值。尤其是海蟹,长期生活在海底,以小虾和其他海洋微生物等为食,鳃中存有不少污泥、杂质、寄生虫等。如果用水煮,这些污染物就会随水进入螃蟹的腹腔,很不卫生。
禁止带包装袋煮牛奶
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的鲜奶都用专用的塑料包装袋盛装,不仅美观,还很方便,顾客购买后可以直接打开包装袋饮用。但是许多人还是喜欢将牛奶煮开以后再喝,于是把买来的牛奶连同包装袋一同泡入水中加热,最后再将加热好的袋装牛奶提出,剪开包装袋倒出牛奶饮用。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煮牛奶时不可以带包装袋。
现在的牛奶包装袋大都是由一种叫做的聚乙烯原料制成的塑料袋。聚乙烯本身是没有毒的,但是它的耐热性很差,只允许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使用。一般聚乙烯塑料的耐热温度在水的沸点以下,如果在沸水中煮沸几分钟,聚乙烯就会产生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且温度越高,煮制时间越长,这些有害物质就会产生得越多。有害物质溶于奶中,人们再饮用受过污染的奶,就会使毒素在体内淤积。
除去聚乙烯塑料以外,普遍使用的一些其他类包装材料的耐热温度也很低,同样不可连同包装袋加热。如聚氯乙烯的安全温度不能超过60摄氏度,聚苯乙烯的安全温度为70摄氏度到80摄氏度之间,有机玻璃为90摄氏度。所以我们平时在煮袋装牛奶的时候一定要把牛奶倒出来单独加热,切不可将牛奶与包装袋一同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