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斯波克育儿经:世界育儿之父教你养育孩子
11062900000069

第69章 应当严格还是宽容去对待

“宝宝的不良行为完全是由他自己的父母的过错造成的”,这是一个流传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心理学理论说。当然,这个理论并不都正确,或者只有一部分是正确的。因为,它使富有责任心的父母会受到沉重的打击,并且这个理论忽视了一个事实,就是一个宝宝的行为的根源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大多数的父母,也都尽了最大的努力来管教自己的宝宝。

一个母亲,曾经愧疚地告诉我,她那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冒犯他人的行为,非常的令人讨厌。说明一定是她一个做母亲的,不能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我心中暗想。孩子的基本需求之一,就是拥有一个能够得到尊重自己想法和做法的母亲。然而,可能这些都未能满足,才使得这些家庭陷入了一个恶性式的循环局面:父母将宝宝的不良行为完全归咎于他们自己,而不是孩子。因此,变得更加的内疚、更加的顺从自己的孩子;而父母对孩子的隐忍也使孩子们,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感到一种莫名的内疚,因为任何一个孩子都或多或少地清楚,不应当如此的对待自己的父母。但是,他们还是会本能地表现出他们更坏的行为给父母们看,仿佛是在向父母说:“只有我在你们面前做得很坏,你们才会给一些管教和控制。”

一个父亲则可能只是会对他的上面的两个宝宝管理得当,而对第三个宝宝则表示很顺从的态度。这可能是由于父母的潜意识里的某些因素而导致的结果。第三个宝宝也许使父亲想起了自己曾经憎恨的一个兄弟,并因此而感到非常的内疚。然而,对待孩子们宽容或是严格,也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指导意义和精神,指向什么样的方向。尊重和慈爱宝宝的父母,一般采用严格的教育方法,就会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并且不会使宝宝们感到任何的精神压力和压抑。而不友善或专横的父母,如果采取严格的方式和方法,那么,在宝宝的性格中要么会表现的非常顺服,要么就非常富有攻击性,或者在孩童时期顺服,而成年后变得富有很强的攻击性。那些对宝宝抱有歉意并顺从宝宝的父母,如果采用宽容的方式和方法,就会培养出粗鲁无礼,让人费心费力的宝宝。

但是,具有自尊的父母若采用宽容的方式和方法对待年龄小还尚未懂事的宝宝,就会很容易拥有一个理想的家庭。因为他们亲切民主的态度会激发出一个宝宝的爱心,使宝宝为了像成人一样得到尊重和爱戴而感到自豪。而且,如果一个在这种教育中成长的宝宝有一天早晨心情很不好,并突然表现出一种无礼或不合群的行为,则他的父母也只需要立刻坚定但面容和蔼可亲地说:“我不喜欢你这样的态度对我说话,我需要你用另外的一种态度。”如果父母和宝宝之间的沟通,已经习惯了激烈的相互斥责,那么,这种温和的责备一开始是不会有什么效果,但是,久而久之效果就会很明显。如果相互尊重是一个家庭里的主要氛围,那么,这种方法就会很有效果。

当父母为了一些异乎寻常的高标准,比如在礼貌、个人仪表、助人为乐、守时、房间整洁等,而对宝宝进行严格要求。但是,如果基本是采取友善和爱的态度时,就会使他们的宝宝在长大后,对他们自己的宝宝也采取高标准的严格方式,而不一定会在任何重要方面,都使他的宝宝的受到精神压抑。也就是说,在严格环境中长大的宝宝,不会像有些在宽松环境中长大的宝宝那样,一定会成为一个充满敌意或精神紧张的人。我认识很多在严格但充满慈爱的环境中长大的人,他们到最后都成了令人感到愉快的朋友,和富有创造力的工作者。

另一方面,有些被认为严格的父母其实是专横,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严格,他们即使在宝宝行为良好的时候,也有其内在的控制欲和指挥欲。因此,这些宝宝很容易被这样的父母管教为顺服的人,至少等到他们自己长大后,成为了他人的父母以后还是如此。还有一些不友善但严厉的父母,他们总是对宝宝们缺乏应有的尊重,对他们大喊大叫或是去伸手打他们,这些宝宝要么会成为畏缩的人,要么会成为很令人反感的人。

很多严厉而专制的父母也认为,恐惧是使孩子养成良好行为的主要因素。父母们完全忘记了只有爱的力量,孩子们才会模仿父母,将来取得成就,才会担负责任、取悦他人和长大成人的动力。在我看来,在促使宝宝或成年人做出较好的表现方面,这些因素的作用要比恐惧强大得多。大部分以恐惧来对待宝宝的大人,是由于他们自己在童年的时期,也遭受了同样的对待。这不能说是一种条件反射,但至少是一种经历过的印象与记忆。因为当年自己父母的态度使自己坚信,人类包括自己在内都是靠不住的,自觉自愿地产生良好的想法和意图,并做出正确的事情是不可能的。

我不断地指出,严格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养育方法和态度,它源自于各种不同的感觉和动机。正是由于这些感觉和动机,决定了宝宝是成为一个富有责任心的人还是一个违法者,是充满爱心还是敌意,是具有合作精神还是难以相处。

同样,用宽容的方法,如父母不在乎宝宝的餐桌礼仪欠佳、屋子里乱糟糟的、打断他人谈话、不洗手以及欠缺各种礼貌等问题,只要宝宝不是故意做出这些行为,就可能会很有效,也可能会没有什么效果,所以说,这要取决于这种方法背后的指导意义和精神。我在工作和生活中认识了几百个宝宝,他们在成长过程当中,从没有受过什么威胁和惩罚,也很少受到父母们的责骂,以及很少看到父母们严厉的表情。很明显,他们的父母非常尊重他们,对他们说话也很有礼貌。当然,这些父母必须给宝宝大量的指导,就像所有尽责的父母一样。尽管这些宝宝都没有受到过严格的对待,但是,他们仍然都成了人们所说的“好孩子”。他们一般都乐于与父母和教师们合作,履行和承担自己的责任,在学校里表现良好,有知心朋友,为人友善,不喜欢唠叨和抱怨,以及长大后成为好公民,和表现出色的工作者。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宽容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呢?当然不能,因为那些过于优柔寡断、过于内疚,对宝宝过于顺从的父母如果使用宽容的方法,这种方法就会偏离正轨,就会偏离正确的方法。或许是由于他们总是很顺从,或许是担心自己不对宝宝让步,就会减少宝宝对他们的爱,或许是对过去几代人,在童年时期遭受到的虐待而感到难过,或许是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宝宝,像自己小的时候憎恨自己的父母那样憎恨他们自己。不论是什么原因,这些父母都不要求宝宝们对自己表示尊敬,他们能够允许自己的宝宝不合作和不替他人着想,能够允许他们提出过分的要求和作出粗鲁无礼的行为动作。在一些极端的例子当中,这样的宝宝在遭受挫折时,甚至会对自己的父母喊出“我恨你!”或是“你很讨厌!”这些话语,而父母们却不对他们进行有任何的责备,这些父母就好像觉得自己应当受到如此的对待似的。

斯波克博士箴言:

在家庭里要做一个有原则的父母亲,年龄小的宝宝由于对自己周围的环境都很陌生,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只给他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他就可以依循的很好,并不需要父母们所想像的特别复杂的规则。特别是有关常规的建立,而宝宝是否可以明白规则,和分辨对错并遵守,其实与父母能否坚持自己订下的原则有非常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