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斯波克育儿经:世界育儿之父教你养育孩子
11062900000068

第68章 对宝宝的礼貌教育

对于一个婴儿来说,教授她礼貌类的知识与课程无疑是对牛弹琴。即使当他学会了说话以后,能够在大人的提示下讲出“谢谢”“再见”之类的礼貌用语,也不见得他就清楚和明白这些礼貌用语的含义是什么,他只是在完成父母或是其他大人的一些指令而已。因此,父母也恰恰利用宝宝们的这个年龄特点来提示他学习一些礼貌性的用语。

有礼貌的宝宝谁见了都喜欢,每个母亲也都希望自己的宝宝长大后,能成为一个有修养有气度讲道理的文明人士,可是,这些都需要从小就对宝宝们进行训练和培养,那么,具体到一些方法上该怎么做呢?接下来,我们看一个日常生活当中时常会发生和看到的例子。

“你是妈妈的好宝贝,去,到那边去玩会儿。”

“嗯。”嘴上答应着,却一动不动。

“好宝贝,要安安静静地玩儿,不要吵啊,你没看见妈妈正和叔叔讲话吗?”

“嗯。”嘴上答应着,却又一边大嚷大叫着。

接下来,他一会儿开门,一会儿关门,一会儿将贵重易碎的物品搬出来,捣鼓来捣鼓去,总之就是不停一下的在那儿摆弄个没完,或是在客人的面前做出很不礼貌的行为,如问妈妈要钱买冰淇淋吃等。于是,母亲再也没有以上那样的好脾气了,忍无可忍的母亲装着换茶水的样子,来到了厨房,将宝宝叫了过来,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这时宝宝非但没有变得老实起来,反而变本加厉,接下来的表现更是让妈妈无法接受和忍耐,他吵闹的声音更大了,还有了破坏的行为,干尽了坏事儿。自然不用说,在客人走之前,妈妈忍着先不对他动手,等客人一走,马上对他就是一顿体罚,这是免不了的。

宝宝觉得甚是委屈,宝宝可能会认为“妈妈只是顾着与客人说话,却忽略了我,所以,感到很没意思!与此同时,妈妈还老是叫我到那边去,到那边去,好像我我是个瘟神似的。因为家里来了客人,我也想和客人说话。”

我们可以看出宝宝的这种心理是他“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然流露,具有这种心理是他们那个年龄段的宝宝的一大特征。他的心情是:客人是我的客人。可是妈妈却将我扔在了一边儿,只顾她自个儿与客人有说有笑的,真是岂有此理。他的这种意识并不很清楚和强烈,只是一种潜意识下内心情感的作用。当他觉得自己的存在,没能受到重视的时候,内心便油然萌生了一出能够引起他人注意自己的“诡计”。而他的这些“诡计”并不属于是道德范畴的问题。

显然妈妈让宝宝“到那边去玩儿”的做法是不妥的,因为这样的做法就是没有承认宝宝的存在性,就好像宝宝是没有存在在这个环境里似的,所以,宝宝的潜意识里才觉得自己被你们给冷落了,觉得自己没有被关注和重视,才一味的闹情绪。妈妈首先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症结是在哪里,才能知道如何应对宝宝的情绪。我们自然知道宝宝是希望参与招待客人的活动中来的,所以只要让他参与进来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如可以这样:“宝贝,你看到客人来了,先给客人送拖鞋,然后再给客人端茶,好不好啊?”他帮助客人做事情,他会觉得很高兴。

因为这样他会以为自己是有用的人,而不是一个无用的到处让人讨厌的瘟神。他就会感到很满足,就会更努力地遵从你的要求。另外,要先将宝宝介绍给来家中的客人,承认他存在的价值之后,再吩咐他去做“到隔壁房间去画一幅画来给客人瞧瞧”,等等。给宝宝提出各式各林的“课题”,让他觉得到干得很起劲。如果当着客人的面批评或是申诉宝宝不该做出令父母难堪的举止,反而中了宝宝想要引起他人注意的“诡计”,产生负面的效果。

其实,父母要想使宝宝获得讲文敏和讲礼貌的“通行证”,只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做起,就不难使宝宝逐渐懂得社交的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父母的言传身教。适合出生至2岁的宝宝,这个年龄段的宝宝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如说话、走路、穿衣、游戏、吃饭等,这个阶段的宝宝模仿能力很强,因此,父母通过亲身示范的方式和方法,教会宝宝懂礼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阶段的宝宝虽然不能一时理解“谦让”“尊敬”这些词的概念和确切的含义,但只要父母每天都能站在宝宝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用谦卑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和宝宝们,宝宝们自然就会注意模仿,这些都是一个宝宝日后形成良好家教的基础。

1~2岁宝宝礼貌教育

礼貌教育越早越好,微笑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在宝宝还不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他自己意思的时候,父母要经常和宝宝一起说笑,逗他“笑一笑”,鼓励他在家人面前,在熟人面前多微笑,让宝宝认识和知道微笑是向他人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

开口学说话是宝宝学习文明和礼貌的一个绝好的时机。父母要反复告诉宝宝:接受了他人的帮助或是礼物时,要立即说“谢谢”;希望或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先对人家说“请”;惹了麻烦、做错事情或影响了别人,要说:“对不起”……如此,才能在学说话的第一时间里,接受礼貌语言且印象深刻。

2~4岁宝宝礼貌教育

打招呼很重要。带宝宝外出,见到认识的叔叔或是阿姨,要教宝宝向他们问好,这时那些叔叔和阿姨就会适时来赞美宝宝,说宝宝真懂事,宝宝虽然听到了他们的鼓励和赞美,虽然会开心和快乐。但是,此时如果父母没有及时赞美和肯定宝宝懂事讲礼貌时,宝宝会觉得自己还不是真的懂礼貌,所以,父母也要及时附和,肯定宝宝的有礼貌行为。这个积极的回应是对他的最好的鼓励,这样将会促使宝宝更好的讲礼貌。因为有了被夸奖的这样的美好的感觉激励着,不久后,你就会发现宝宝学会了自觉地向认识的人打招呼了。如果宝宝对陌生人也主动打招呼问好,父母也一定要夸他做得好,说他是个受人欢迎的宝宝。当然,在自己的家里也是一样每次进家门时,都要和家人打招呼,出门之前要说“再见”。

斯波克博士箴言:

当听到宝宝说出不礼貌的话时,父母可以和宝宝好好聊一聊,告诉他,如果他不明白和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在说出来之前应当先要问问父母,而不可以直截了当地就讲出来,以免伤害他人或其他的宝宝。有的宝宝个性比较强或是性格比较内向,不论是见到认识的人还是不认识的人,他都不愿意打招呼。这时候父母不要强迫宝宝和人打招呼,如果强迫宝宝这么做,反倒会适得其反;应暂时放弃,并以自己的亲身示范给宝宝做表率。因为,父母“做的”比“说的”更能让宝宝明白他自己应当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