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斯波克育儿经:世界育儿之父教你养育孩子
11062900000104

第104章 分解宝宝产生的恐惧感

对学龄前的宝宝来说感觉到害怕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恐惧心理本身就是人类的天性,它有助于人们应付新情况和避免危险。有些3~4岁的宝宝会害怕非常具体的东西,如虫子、小狗或黑暗等。还有一些宝宝则害怕新环境或是害怕见生人。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对某些事物有恐惧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为宝宝的想象力很丰富,可能会对虚构的东西,如死亡、疼痛和灾难等感到非常担心。宝宝们由于幼小,所以,普遍都害怕受伤,他会想将身上哪怕是很小的伤口都盖住。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和对所处环境的熟悉,他的安全感会逐渐增强起来,他对大部分事物的恐惧感也都会渐渐消失。

关于恐惧的心理感觉,我又想起了许多,每个人在每个成长阶段肯定都会有一些特定的害怕情况,比如我在很小的时候,不喜欢别人用手来摸我的脸,或是一把将我给抱住,我清楚地记得4~5岁时,母亲抱着我走在街上,远远地见到我很不喜欢见的一个叔叔向我们走来,因为他总是喜欢用他的手来捏我的脸,让我感到很讨厌,我催着母亲快离开,可是母亲却要留下来与这个叔叔打招呼,着急的我甚至还一直用力地拍打着母亲的脸,要求快走。这个片断我一直都有很清晰的记忆,也因此我一直告诫自己和一些父母们,如果在一个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他不喜欢和生人接触,他一旦出现焦虑的情况,父母要立即向他人解释一下,然后将宝宝抱开,让宝宝脱离这种感觉。

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1.与宝宝生活经验贫乏、知识欠缺有关。临近晚上,由于宝宝们的知识经验有限,既不清楚黑暗中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也不清楚身边的亲人去世是意味着什么。于是,就按照他自己的想像和理解来解释所谓的黑暗和死亡,由此产生了更多的害怕与恐惧。

2.宝宝自身的某些经历会导致他们的恐惧心理。如果宝宝在年幼时,受到过很强烈的刺激,那么,在以后碰到类似的强烈刺激的事物时,哪怕碰到的刺激会非常的轻微,也会引起他做出较为强烈的反应。比如一个宝宝曾经被一只黑狗咬过,那么,他下次看到黑狗时,便会感到非常的害怕,而且宝宝还有可能会由怕黑狗再到怕上所有的狗,继而怕所上所有的四足动物,这是由于人的心理泛化而造成的。

3.宝宝容易受他人恐惧情绪的感染。宝宝在看到或是听到他人处于恐惧心理状态的情况时,即使自身处境并没有任何引起恐惧心理的因素,他也会感到非常的坐立不安。比如宝宝看到其他人见到蛇以后的恐惧反应,他见到蛇以后也会大叫大喊。宝宝在听了鬼怪故事以后,看到了带有恐怖色彩的图书和影视片时,由于无知以及大人们的消极暗示,他的内心里也会产生恐惧感。

4.宝宝恐惧心理的形成与父母的教育不当也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宝宝的玩兴正浓时,不肯睡觉。父母为了让宝宝赶快入睡,所以就吓唬说:“再不睡,妖怪就要来抓你了。”

5.当宝宝熟悉的环境要发生变化时。宝宝对自己所熟悉的情境,会有一定的应对方式和方法,但是,当他去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本来已经掌握了的对付方法就会“失效”,使宝宝感到焦虑和不安,从而产生恐惧的心理。所以要正确对待宝宝的恐惧心理,恐惧害怕是人类为了躲避伤害,而表现出的自我防御反应,它不是一种可怕的不良行为习惯,相反有它积极的一面。

因此,当宝宝表现出胆小畏惧时,父母不必感到过于担心。因为在许多时候,恐惧并不影响宝宝的生活行为与社会活动。但如果宝宝的恐惧心理过度强烈,影响到了他正常的发展,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干涉了。另外,建立一种和谐安全的家庭心理气氛,对克服宝宝恐惧心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宝宝恐惧心理来自他们对外界的一种不安全感,所以,要想让宝宝感觉到安全,父母就要多给宝宝们一些关心和爱,坚持做下去,宝宝们自然就会减轻他们害怕的心理情绪。

觉得害怕时该怎么办

当宝宝觉得害怕时,父母首先要承认他的恐惧感。当宝宝告诉你他害怕的东西时,比如邻居家的狮子狗,或是床底下的妖怪时,你尽量要做到不能笑,要让宝宝们清楚你理解他们那种害怕某个东西的感觉。如果父母表现得让他放心和安慰,他就会明白感到害怕并没有什么,但是最好是去战胜它。要让宝宝说出他的恐惧或他害怕的东西,并客观地处理宝宝的心理恐惧感。我认为,如果父母忽视了宝宝的心理恐惧感,那么,他的恐惧感就无法消除了。

如果是过去的经历让宝宝感觉到害怕,比方说在他的屁股上或是胳膊上打疫苗,那么,父母请不要对他撒谎,或是用甜言蜜语来哄他。但是,也不能将坏的一面说得太详细。要温柔地给宝宝说,虽然打针可能开始会扎一下有点疼,但是,之后就不疼了,并且很快就会过去了。然后,再提出打完针以后,带他去做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重要的是,在宝宝经历疼痛的过程中要时刻陪着他,向宝宝表明你永远支持他打针,并且不会抛弃他。

父母还可以在安全范围内,帮助有4岁的宝宝了解一些吓人的事情。比如通过图书和录像或实际的演示,当然父母要在场,将可能会让宝宝害怕的事情展示给他看。这种有限的了解,可以让宝宝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自如去应对那种恐惧感。当然,要避免给宝宝用电视或是图书展示出的任何恐怖的血淋淋的,或是其他不适合他这个年龄段看的东西。比方说,如果宝宝因为怕从车上掉下来磕破膝盖,而不敢骑自行车,你就可以让他读一读一个宝宝成功地学会了骑车,而并没有受伤的故事,可能会对他有用。

同样地,如果他从电视上看到了,有一个小男孩和一些有趣而和善的妖怪成了好朋友,那么,也许他就能克服掉他对床底下妖怪的恐惧感了。如果宝宝害怕动物,带他到能喂动物和摸动物的儿童动物园去一趟,也许会有很大的意外收获和帮助。另外,通过和同龄宝宝一起玩,他们也可能学会如何减轻自己的焦虑。如果宝宝觉得他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并且旁边有一些小伙伴们,那么,打扮成吵吵闹闹的妖怪,或是玩鬼屋游戏便会很有趣,就不会让他再感到害怕了。

斯波克博士箴言:

在日程生活中,有很多宝宝都害怕医生,因为一见到医生,就知道医生要对自己“下手”进行打针,就会联想到疼痛的感觉,因此,就会感到非常的害怕和恐惧。再加上医生的形象又非常的具有代表性,严肃的神情和身穿白色的长衣,使得宝宝还没有被打针之前就已经开始酝酿了这种恐惧的心理。因此,针对宝宝们的这种普遍的心理恐惧,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玩在医生的诊室里看病的游戏,这将会对害怕医生的宝宝们非常有用。当然,最好是能准备是有一套有关医生用品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