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典”
“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老子》
“译文”
欲要收敛他,必须先要暂且扩张他。欲要削弱他,必须先要暂且加强他;欲要废除他,必须先要姑且抬举他;欲要夺取他,必须先要暂且给予他。这叫做微妙而又通明的道理。
“现代释评”
汉元年(前206年)高祖十月,刘邦率军先于各路诸侯军抵达灞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灞上向刘邦投降。
刘邦率领着胜利之师进入了秦都咸阳城。咸阳城高大恢弘的建筑,耀眼夺目的珠宝,使大多数出身于社会下层的将士们头晕目眩,大家都沉浸于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梦幻里。
刘邦在侍卫兵的簇拥下,走进了壮观华丽的秦宫殿。当他看到金碧辉煌、绵延曲折的阿房宫时,立刻被那奢华无比的铺陈和精巧玲珑的摆设惊得目瞪口呆。他又走进后宫,看见无数美丽妖娆的宫女,简直都高兴得不知道今夕是何时了。
正在刘邦乐不思蜀的时候,大将樊哙闯了进来劝阻他离开这里,到郊外驻扎。但是刘邦根本就不想离开这个富贵温柔之地。
樊哙无奈,就找到张良。张良劝谏刘邦说:“如果您想永远拥有这些东西,就要先想办法安抚百姓,争取天下民心,这样你才能够打败各路兵将,尤其是项羽的40万精兵悍将。到那时,整个天下就都是您的了。但假如现在您沉迷于眼前的奢侈豪华,贪图安逸生活,那么,到最后,您可能一无所有。”刘邦听完张良的话,马上醒悟过来,下令撤出咸阳,封闭仓库……撤军回到郊外的灞上。
并且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约法三章。人们都非常高兴,惟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这样,刘邦为自己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为他夺得天下初步奠定了基础。
“舍”与“得”是辩证的关系,没有舍“就”没有“得”。只有先舍弃,然后才能获得。
舍,就是放弃。如果什么都不想失去,都不要放弃,那么,就什么也得不到,智者知道在什么环境下放弃应该放弃的东西,所以,他才有大的收获。试想,在上面的故事里,假如刘邦不听从张良等人的劝告,一直醉心于秦朝宫殿里的金银珠宝、美女佳丽,他哪里会有后来的大汉天下?值得称道的是,刘邦这个人很听劝,明白厉害得失后,马上放弃了眼前的小利益,回军灞上。
“论典”
“将欲扬之,必先抑之;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处世悬镜》
“译文”
如果想要张扬某件事情,最好的办法是先抑制一下它的锋芒;如果要获取某方面的利益,那么,一定要先给对方一些好处。
“现代释评”
在假虞灭虢的事件里,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荀息对晋献公说:“我们借道于虞,需要给虞公些礼物。”晋献公说:“那就赠给虞公一些黄金吧。”荀息对晋献公说:“这点礼物太轻了。请以稀世国宝——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献于虞公……”晋献公说:“是吾宝也。”荀息说:“请主公不要动怒,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晋献公不舍得自己的宝马美玉,但是荀息劝他说:“我们只不过是暂时寄存在虞公那里,等消灭虞国后,就会回到您的手里。”这里讲的依然是取和舍的关系。假若晋献公不舍出那名贵的宝物,虞公是不会答应借道的。那么晋国的计谋就无法施展,国土就无法扩张。所以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论典”
“退以求近,舍以求得。”——《处世悬镜》
“译文”后退是为了前进,舍弃是为了求得更多。
“现代释评”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位城市人放假到农村旅游,到了一户农家,看到老农将一段竹筒在中间的位置开了一个刚够婴儿的手放进去的孔,两头拴上绳子,之后又把瓜子拌上蜜糖,放到锅里炒熟,香气四溢。年轻人大惑不解,问老农,你们这是在做什么,老农说……明天我带你上山捉猴子。
第二天一早,老农把炒熟的瓜子装进竹筒里,然后领着年轻人进了深山,老农把竹筒的两端拴在两棵树上,和年轻人隐蔽在不远的草丛中。不一会,看到了一只活蹦乱跳的猴子,在瓜子香味的吸引下,慢慢向竹筒靠近,确定无危险后,把手伸进竹筒的小孔中,抓住了一把瓜子,当猴子想把手抽出来时,因为握着瓜子而无法抽出来,老农与年轻人从隐蔽的草丛中向猴子走去,猴子因为握着瓜子而不懂得放弃而被老农捕获。
这是一种最原始,而且是最有效的捕获方法。其实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很多时候人们就像这只猴子一样,犯着同样的错误,人们不愿意舍弃现有的东西,安于现状,不愿意尝试新的东西,其实人人都有自己不能舍弃的“瓜子”,作出人生的重大决策,放弃已知……或者放弃未知的时候,往往并非依据该事的相关信息,而是依据该时刻自己灵魂的原则。
不过最终,人们中大多数会越来越留恋、信任已知的,而惧怕未知的,然后在某个“瓜子”报废的时候,人们的生命或者生命的实质也随之灭亡。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又是辩证的。世界充满着矛盾,成功和失败,欢乐和悲伤,拥有和失去,平淡和辉煌,看似互相对立,水火不容,实际上它们是紧密相连的。有了这一对对的矛盾,人们便面临着选择,有时只在心念一动间便翻天覆地,沧海桑田。
有选择就有放弃,选择了失去便放弃了拥有,选择了悲伤便放弃了欢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学会放弃,才能学会选择。进而,只有学会了选择才能不断拥有。
鲁迅先生到日本仙台留学,学的是医学,面对着祖国人民愚昧落后,他毅然放弃了修习几年的医学,转为从文,用笔来唤醒民众,向帝国主义、封建统治、反动文人作殊死战斗,终于成了革命先锋一代文豪。从这点上说,放弃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拥有呢?
但有时要做出放弃并不容易,汉代的
张良和韩信就是不同的例子。张良与韩信辅助刘邦打天下,立下了大功,刘邦做了皇帝之后……对萧何、陈平、张良、韩信等功臣都分别封侯。面对这高官厚禄的诱惑,张良异常清醒,他深深懂得“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法则,毅然告别刘邦,隐居江湖;而韩信则抗拒不了“淮阴侯”爵位的诱惑,最终落了个人头落地的结局。这个例子说明了,懂得放弃的人是睿智的。懂得放弃应该放弃的,也就拥有了想要拥有的。
当今社会,灯红酒绿,物欲横流,诱惑人们的东西太多了。当你一旦被诱惑所俘虏,你就会灵魂迷失,丧失自我,甚至丧失尊严。放弃了虚荣,才能看见真实;放弃了享乐,才能读懂生活。当人们懂得放弃什么时,才能真正得到美好的东西。只想一味地拥有,而不懂得放弃,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