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也把传统佳节装点得更加现代时尚——端午节未到,棕子已飘香。据淘宝相关数据显示,每到端午前一周,淘宝网平均每天销售出20万只粽子;此外,端午小长假外出旅游团购等也十分火爆。但网上端午节一派喜悦的背后,黑手却也堂而皇之地伸向消费者:三无食品暗藏健康风险;低价旅游可能藏有陷阱;网购机票钓鱼指数上升……网络信息,潜伏的危险依然让人却步。
网络信息,忧多于喜
网络可以使生活更便捷,但由于其发布消息的随意性隐蔽性,有人将网络当成了发布虚假消息的“温床”。雁过留痕,风过留声。只要使用过互联网的网友,就必然会留下一些个人隐私。网络就靠这样一点一滴积累大千世界的信息,但这些信息真的有助于我们吗?
一大早,浙江省天台县的李先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在上海工作的一位大学同学,在双休日将驾车到天台旅游,让他通知天台的其他同学,大家顺便聚一聚,并给她预定一间客房。没过多久,“上海同学”又给李先生打来电话,说刚刚在来天台的路上出车祸了,不慎把一位过路行人撞了,还挺严重的,目前已经把伤者送到了医院救治。“上海同学”告诉他,被撞伤的人是脑出血,伤势很严重,医院要她交两万元的住院押金。“上海同学”说想向李先生借1.2万元,并把她的银行卡号告诉了李先生。
李先生当时只想到筹钱救人,就按照“同学”提供的银行卡号把1.2万元打到了这位“上海同学”的卡上。等到下午再打“上海同学”手机询问事故处理情况时,发现这位“上海同学”的手机已经关了,后来又打了几次,一直关机。这时候李先生开始怀疑,打电话到上海的其他同学那里询问情况,等联系上真正的“上海同学”时,才发现上当受骗了。
在这个骗局里,诈骗分子从网上“同学录”里查到相关信息,通过聊天记录找出“同学”之间联系较少的“同学”,然后冒充其中一位“同学”给另一位“同学”打电话,邀请其他“同学”“聚会”。从打电话开始,受骗者已经陷入了诈骗分子精心布下的骗局之中。
诈骗分子利用网络上同学录的有关信息进行诈骗,是一种花样翻新的诈骗手段,本质就是利用网络信息设计骗局。当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某种渠道得到一些信息后,就会通过网络,进行网上对比,从而获得伪造网友身份所需要的一切隐私信息,实际上,网络完全可以克隆出另一个真实的网友,并打着“这个人”的旗号去进行各种诈骗犯罪活动。网络信息暗藏的重重危机为什么会在网友身上演绎呢?
1.网络本身具有隐藏性。
网络世界具有不可实地目测、不能当面验证等诸多不利因素,因而也就出现了利用网络在背后搞小动作的行骗勾当。网友们接触到网络信息,一时之间难以验证信息的真假。
2.网络信息的泛滥,让网友出现防范疲劳。
网络的发展,吸纳了整个社会的每个角落里的信息,网友们接触网上信息的时候,提防之心也只是在开始的时候起作用,然而随着网络信息的铺天盖地而来,网友们出现了防骗疲劳之心,也就懒得验证信息的真假了。
网络信息,危机无处不在
利用网络信息背后耍手段已经不仅是木马盗取身份资料进行诈骗那么单一了,网络黑手还把泛滥、虚假的网络信息撒向网络交易之上。免费、促销、低价是当前利用虚假的商品网络信息吸引网友们的眼球。点击那些连接后,网友往往被带到网络信息华美、超值的网页,然而交易完之后,才发现被骗了。下面的案例就是被虚假的网络信息所蒙骗而遭遇损失的,我们应引以为鉴。
1.低价团购促销,货不对板。
网络团购的交易方式是在网上完成支付,然后通过网上发回的兑换券号码和密码进行线下消费。现在,网络团购已经不再是单纯由消费者自己发起的,更多的是经营者自己发起的以促销、广告的网络信息推广的网络团购,专业团购网站大量涌现。
在东盛大厦工作的杜小姐曾经试过在本地的网上论坛以108元的团购价买了原价998元的本地连锁发型店“首脑”的欧莱雅理发套餐,包括烫发和设计发型等。但是在整个消费的过程中,理发师不仅没有把烫发产品的品牌给她看,而且中途还省去了许多步骤——例如她一去到,还没洗头就马上被涂上烫发药水,根本没有设计发型的环节,理发师没有和她沟通就直接把她的刘海剪短。和杜小姐有类似经历的欧小姐也表示,在首脑发型店,服务人员一听说是团购的客人,态度马上就变差了,服务过程敷衍了事,中途还一直不停推销一些护理,然后要客人变相再掏钱。“令人气愤的是,业内朋友看到自己烫发的效果后,说这根本就不是市面上售998元的欧莱雅药水,价格肯定是谎报了。”欧小姐说。
2.私房秘制也有猫腻。
网络上有很多食物都打着“私房秘制”的招牌,引起网友思家的情怀,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就拿网络销售粽子来说,不少人将自家手工包的粽子放到网上叫卖,且多打着“私房秘制”、“妈妈亲手制作”、“奶奶手工包制”等名号,但是私房粽子普遍没有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也没有食品卫生许可证。不能说全不好,但参差不齐是事实。
还有不正常的低价“团购游”——“低价”几乎是所有团购旅游项目吸引眼球的杀手锏,“低至一折的超低折扣”类似的字眼在各个团购旅游项目中频频出现。但不少旅游团购项目在大打“低价”牌的同时,却难以提供优良的服务,甚至以欺骗为手段损害消费者权益,让“馅饼”变成了“陷阱”。因此,网友对网络营销的信息务必小心谨慎。
3.用虚假购物网站信息引网友上当。
林涛网上购买iphone3G手机,就经历了一次网络购物信息欺诈。林涛在输入了商品名称并进行搜索时候,电脑页面出现了一万多条卖家信息。他选取了排在第一位的商家,点开了这个商家的网址,网页马上出现了购物网站淘宝网的页面,林涛发现该商家有着很高的信用等级,手机的价格也比市场价便宜500多元。林涛随即点击了购买按键。并在接下来的网页上,逐项填写了姓名、手机号码、邮寄地址等信息。
之后,网页跳转到了网上银行付款页面,林涛选取了银行卡所属的招商银行,网页上出现了银行卡的卡号、查询密码等信息,而就在林涛准备填写信息付款时,电脑杀毒软件进行了拦截,林涛才发现自己进去的淘宝网页是假的。
4.网络贵重商品藏假信息。
买挖掘机看货也要收钱,且看一下一人得收1万元。这挖掘机似乎特别“金贵”,可惜定海赵先生却轻信了。
赵先生在网上找到一个卖挖掘机的网页,按上面的联系电话打过去,一女子接电话称:“公司有规定,要看货的话,每人得交押金1万元。”赵先生将1万元汇入对方银行账户后,提出看货。对方问来几人看货,赵先生说就他一人。对方不答应,说看货得至少两人,另一人押金给优惠,交5000元算了。赵先生不答应,说就他一人去看货。而对方一定要让去两人。
这么“拉锯”了几个回合后,赵先生方明白过来:对方不卖挖掘机,只骗钱,先前汇的1万元打水漂了。
锦囊妙计:防范网络诈骗,多留几个心眼
网络信息诈骗属异地作案,在现实的侦破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网友自身进行防范网络诈骗是最为有效的方法。防范网络诈骗最有效的途径是要提高网友的防范意识,不轻信骗子的谎言,不要有贪小便宜的心理,对自己不熟悉的行业不轻意投资。防范网络诈骗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不要贪图便宜而轻易相信网上信息。
特别是价格出奇的低的物品。如要网络购物应到诚信度较高的淘宝网、当当网等网站,该类网站提供了信用评价系统和“支付宝”等安全交易方式,可有效降低风险。有些物品,自己可以盘算一下,就算是“水货”、“二手”物品也有一定的成本和销售费用,有的价格就低得像送一样,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上只会掉陷阱”。
2.大脑过滤掉网络闲杂信息。
不能轻信网上各类信息,特别是要求领奖前要先支付有关费用的中奖信息、超低价交易信息、“亲朋好友”网络借钱信息等。遇到这些信息来袭的时候,一定要经过多渠道进行了解,自己也要动脑筋去辨别真假,过滤掉网络虚假信息。
3.保护私人重要信息。
不要在不正规网站上下载不明程序、在非银行网页里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号、客户号及支付密码、动态密码等相关私人保密的重要信息。注意付款方式,尽量验货后再付款,不要轻易汇钱。
4.被网络信息所骗要及时报案。
登陆防范网络诈骗联盟等网站,多掌握一些防范网络诈骗的知识。网友发现自己掉进网络诈骗陷阱被骗后或者发现诈骗信息时,应当及时向当地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报案,或登陆公安部网络安全监察举报网站举报,也可以到当地派出所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