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网络江湖防骗46招
11056300000012

第12章 虚假“舆论”,买家摔在注水网评上

网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购物方式,为了便于消费者选择,一些购物网站推出了点评机制,即消费者收到货后,对网店店主的商品和服务进行打分,如“好评”“差评”“中评”等。这些评价直接影响卖家信誉,同时为其他消费者提供了参考信息。

好评原是“王婆自夸”

再也不用拎着大包小包,去大商场“轧闹猛”;任何我们想到的东西,只要将它的关键词输入搜索条中,网上就会跳出数十甚至成千上万个卖家,供网友货比三家……曾几何时,网上鼠标一点后等待送达包裹的到来,成了很多白领生活中最期待的事情之一。但是,网购中也有一些猫腻,喜欢“秒杀”、抢购的网友们,也需留点心。

白领童小姐就遭遇到了这样的尴尬。“我在淘宝上一家皇冠级卖家处拍了件韩版的厚针织毛衣,然而到手后却发现,毛衣不仅用料轻薄,还有一股难闻的异味,洗过一次后衣服严重变形。”由于认为收到的东西“货不对板”,童小姐便在阿里旺旺上与卖家交涉。

卖家简单解释了一番后,反而挖苦起童小姐来:“这么便宜的价格买到这样的衣服已经很超值了”、“到现在为止卖出了几百件,你还是第一个说不满意的。”

童小姐于是找出了该款货品的链接,发现其商品满意度评价高达7分(满分5分),然而,再点击开“评价详情”时她却发现,实际上,此前已经有不少买家反映,这款毛衣存在“料子很薄”、“走线不工整”的情况。为何这些不甚满意的顾客却给了卖家一个“好评”,误导不了解情况的买家呢?

此前,有关网上购物网站存在“刷信誉”、低价陷阱、实物与图片不符等骗术的情况已不新鲜,在诸如淘宝网等设有信用评价体系的购物网站,好评度往往也不能成为“放心购物”的准确依据,除了“托儿”的干扰外,一些买家出于种种考虑也给出了“注水评价”。

此类不涉及信用炒作的“注水评价”,由于多为买家主观想法的反映,因此很难以此界定卖家所售商品是否违规或存在问题。为什么卖家可以在网购中让网评注水,随意欺骗呢?

1.为生意兴隆,势必要“好评”

让网店店主们如此重视“好评率”的原因是,购物看不到实物,大多数人都是看别人的评价来判断这家店的信誉。如果“差评”太多,信誉度就会下降,直接影响生意。一些店主甚至连“中评”都不能忍受,一定要“好评”。

2.“差评”被逼改为“好评”

田女士拨打热线反映,她在淘宝网的一家店铺购买了一部手机,收货后发现与描述不符,在得不到卖家答复,被拒绝退货申请后,田女士如实给出了“差评”。没想到的是,这个“差评”引来店主疯狂的电话骚扰,要求她把“差评”改成“好评”。

3.注水评论只为少惹麻烦

买家在网购中遇到货不对板的情况普遍存在。但为什么强烈表示不满的人却屈指可数呢?一方面是所购买的东西确实很便宜,对其质量的心理预期本就不高;而另一方面,由于卖家掌握了买家不少如手机号码、住址等个人信息,一旦买家给出差评,某些卖家就会公开买家的个人信息,从而带来很多麻烦,因此买家往往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

4.网站对网评内容监管不力

面对虚假网评对网络交易的干扰,相关网站对网评内容却监管不力,无异于推波助澜,助长不良竞争风气。同时,管理方面的漏洞也可能危及网站自身乃至整个网络商业的信誉。处罚一个“吹水卖家”还有下一个“吹水卖家”,又打一枪换个地方继续“卖拐”大忽悠。

虚假舆论,无处不在

“劳力士”典藏版手表在所谓的“劳力士香港官网”上只售2988元一块;在淘宝网等专业购物网站上,商家信用评价往往好得惊人,令精明的白领难辨真伪……随着,网上购物的火热,除了以往常见的欺骗伎俩外,一些新出现的且更为隐蔽的网购陷阱正在悄然蔓延。

1.注水网评,不负责任的卖家

许多卖家在网店中晒出高达百分百的好评以吸引网友的目光,只要买家付款了,自己发出货了,就撇下所有的责任,也包括虚假的网评带给消费者的误导损失。

汪女士的姐姐让她帮忙在网上购买一部手机,姐妹两人根据网评挑选了一家信誉较好的网店,并挑选了一款内存为4G的手机拍了下来。

三天后手机到货,打开包装后汪女士却发现,到货的手机内存卡仅为2G,与卖家描述不符。花了4G的钱买了2G的手机,有些气愤的汪女士立刻向卖家询问,但却一直没有得到卖家的答复。汪女士随后发出了退货申请,岂料又遭到卖家拒绝。

2.虚假口碑,公然售假

好评率是网上消费者对于网店的认同,在消费者与卖家不能直接见面的情况下,网评是网店的信用指数,更是吸引消费者的招牌。

某市民警盯上了一家名为“幼稚园小班”的网店,销售的“飞利浦”剃须刀价格非常便宜,在专柜卖200多元的剃须刀,在这里只需要50元左右。该网店生意火暴,有着两皇冠的信用度,好评率也高达99%,让民警觉得不可思议。民警通过与“飞利浦”销售方联系得知,作为一线知名品牌“飞利浦”剃须刀都是通过专柜进行销售,并没有通过网店销售。

为弄清真相,民警小朱通过阿里旺旺联系了“幼稚园小班”网店的店家,对方热情推荐了最畅销的一款售价49元的“飞利浦”剃须刀,并声称可以全国联保,保证正品。付钱后的第二天,小朱便收到了对方快递寄来的“飞利浦”剃须刀。“这款剃须刀的内部零件和我们品牌的完全不一样,肯定不是飞利浦厂家生产的!”飞利浦电器维修部的工作人员胡先生在查看了小朱从网上买来的剃须刀后,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这么高的好评率是如何给了这家售假窝点的?答案只有一个,这些都是没有信用认证过的虚假的网评。

3.店主是背后注水网评的操作者

注水网评一般是掌握的消费者手上的,然而,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很多店主已经迫不及待,“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了。他们往往冒充消费者成为幕后舆论操纵的黑手,进行浮夸的评论。

知名旅游资讯网站“旅行顾问网”上,一名“顾客”在留言中如此评价位于内斯湖畔的德拉姆纳德罗希特旅馆:“我的父母多年前就住过这家旅店,说这里非常不错。他们说得太对了!这里的工作人员服务出色,饭菜可口……别犹豫了,赶快订房吧!相信我,你肯定也会爱上这里。”

事实上,如此好评的作者并非哪位顾客,而是这家旅馆的老板。实际上网站评论资料显示,曾有不少顾客抱怨这家旅馆房间破旧,服务态度差。

锦囊妙计:网评不可全信

各类网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了消费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网上消费如何监管,如何来为消费者维权?网上消费存在许多陷阱和不确定因素,而消费者与卖家又远隔千里,这给消费维权带来了许多困难。针对网上消费维权的相关法规又显得滞后,消费者或执法部门能运用的法律武器很少。

虽然媒体不时有发布网络商家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的新闻,但总是让人高兴不起来。为何屡查屡犯,屡犯屡查,查而不绝,而且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我们又该如何去防范这样的网评注水欺骗呢?

1.网购不能只信好评

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不应只盯着好评率,而应从网店的交易量等方面观察这家店的真正信誉。而且,无论是被“骚扰”的买方,还是被“恶意差评”的卖方,在矛盾解决前都应保留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短信记录、通话记录等,不要轻易接受对方的无理要求,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2.购买前进行多途径咨询

消费者要多长个心眼,不要盲目迷信,如果确实需要购买这类产品,不妨先向有关部门咨询,或同家人商量,以免上当受骗。

3.善于使用“后悔权”

“后悔权”的涵义跟用途就是:网络交易成功后,买家有权在收到商品后的30日内退回商品,并不承担任何费用。“后悔权”可以降低网购的风险,消费更加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