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习惯决定健康:日常生活中的175个习惯性误区
11053200000166

第166章 适当静默有利健康

现代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给身处其中的人们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如果一个人只承担压力而不会放松自己,就很难有一个较好的生活质量。静默是一种解除压力、修身养性的好办法,也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运用的方法。

静默或称人静,通常是指个体将注意或意识集中到一个客体、声音、意念或体验而进行的一种训练。其应用的目的在于使练习者达到精神松弛、提高领悟力和随意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的境界,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历史上,静默常常是宗教活动的一个核心部分,并被看作为是改变人的意识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由于不同地区、种族、文化、宗教流派的差异,静默方法不尽相同。例如,在佛教的发祥地东南亚一带,静默练习仍沿袭着约2500年所传教的基本方式;在西藏则将静默练习发展成注重视觉意象的复杂练习;在日本静默练习则往往采取道教和禅坐的形式。近年来,静默作为一种临床心理治疗已经在程序步骤上相当简化了,并且剔除了神秘成分和宗教色彩。

其实,在许多国家里,人们对意念的作用都发生了极大兴趣,各国都有利用意念治疗疾病和增强体质的记载。如我国的气功、印度的瑜珈、美国的气体术等等,都是寓动于静,从生理和心理上提高人体机能。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经常坚持使自己保持片刻的静默。

医学实验表明,通过静默的方法,可以降低人的血压,对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给人带来的各方面压力有抵御作用。进行静默疗法,精神上的放松可以使体内产生生理性的改变,脑电图中阿尔法波形的幅度和频率都有所增强,最明显的是心跳及呼吸频率变慢,肌肉紧张度和氧消耗下降,血脂也会下降。

现代静默技术要求让练习者摒除一切杂念和外部世界的牵累,努力体验一种特殊形式的心境,即所谓“静默心境”。在这种心境之下,练习者的意识进入一个自由漂游状态,与其自身内在节律达成和谐一致,有时甚至达到与自然融合于一体的感受之中。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引起生理的反射性紧张激动的心绪。但是,正如人们会发怒、兴奋一样,也会通知静默这个机制来改善这种状况。如果我们平常能加以练习的话,就更能提高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了。

适当的静默对身心健康是有益的,但如果过度,也会产生许多负面作用。曾有报告说,有些人因练习静默而产生了严重心理症状,造成抑郁或出现精神分裂症,有的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这些负面的现象与开始时的过度静默有关,如果静默次数过多,每次时间又长达几小时的话,对情绪反而会产生不良影响。

应用静默法需要遵守下列4条原则:①尽量减少外在环境的刺激,选择清静的房间;②采取一个最舒适的坐姿,使呼吸保持通畅,一般背脊不要任何支撑;③穿舒适的衣服,衣服应该宽松无束;④每天静默两次,早晨与下午各1次,每次20分钟。在静默练习过程中,一般要求练习者全神贯注专心静默,否则就不是真正的静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