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习惯决定健康:日常生活中的175个习惯性误区
11053200000015

第15章 使用味精的习惯到底好不好

味精是调味料的一种,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是一种氨基酸谷氨酸的钠盐。是一种无嗅无色的晶体,在232℃时解体熔化。谷氨酸钠的水溶性很好,在100毫升水中可以溶解74克谷氨酸钠。如果在100℃以上的高温中使用味精,鲜味剂谷氨酸钠会转变为对人体有致癌性的焦谷氨酸钠。

有许多多年来在使用中形成的习惯是不可取的:

(1)使用过量。味精具有强烈的鲜味,在烹调莱肴时使用要适量。味精放多了反而会使菜肴产生一种似咸非咸、似涩非涩的怪味,失去其调味的作用。另外,过多地食用味精,也会引起一些疾病,如头、胸、背、肩疼痛。

(2)长时间高温加热。味精易溶于水,在100℃以下,味精中的谷氨酸钠不会发生太大的化学变化。但当温度超过100℃时,并进行长时间加热,味精就会生成一种不仅无鲜味,而且有毒的成分,叫做焦谷氨酸钠。所以,在烹调菜肴的过程中,不要过早地放入味精,在汤、菜即将出锅时放入味精效果最好。

(3)每菜必用。如果在每一个莱中都使用味精,就显示不出原有的食物鲜味了。时间长了还会产生对味精的依赖性,不爱吃没有放味精的菜,从而使食欲减退,降低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婴儿食用味精,会和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结合,生成不被吸收的谷氨酸锌而排出体外,导致婴儿缺锌,造成智力减退、生长发育迟缓等不良后果。因此,婴儿应避免食用味精。同时,哺乳期的妇女也不宜食用味精。

据有关部门规定,味精的摄入量每人每天不宜超过每千克体重120毫克,如体重50千克的人,味精用量不得超过6000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