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觉得掏耳朵舒服,而且还卫生。于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拿一些小东西掏耳屎。其实,这样做危害颇多,对耳朵也有损伤,轻则会导致耳道发炎,重则可能会使听力减退,甚至丧失。
人的外耳道皮肤比较薄弱,与软骨膜连接也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比较差。“耳屎”也有人称为“耳蝉”,医学名称叫“外耳道耵聍”。外耳道皮肤中有许多汗腺及皮脂腺,它们不断地分泌液体至外耳道中,这些液体量很少,但黏性很大,能将灰尘及皮肤的脱屑粘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聚即形成“耳屎”。但耳屎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有害,反而会对外耳道皮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过耵聍过多会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有时还会刺激外耳道,使耳道发痒。所以,耳屎过多的时候也应该把它掏出来。
在掏耳屎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掏耳朵的方法不对,或用力不当,最容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会导致听力减退。而且经常掏耳朵还可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给细菌的生长提供便利条件,导致耳道奇痒,或流黄水。外耳道皮肤长期慢性充血,还容易刺激耵聍腺的分泌,耳屎反而会更多。同时,用一些火柴棒等物掏耳朵,容易将霉菌带进外耳道,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还会引起听力减退及耳鸣。
严格来讲,不要自己掏耳朵。但由于“耳屎”生成速度比较快,特别是那些腺体分泌旺盛、俗称“油耳”生成速度更快,专门到医院掏耳太麻烦,也不太现实。因此,可以自己掏耳,但应做到如下两点:
①最好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则耵聍可自行出来;尽量做到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
②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挖耳的时间间隔可适当短一点,应根据自己情况掌握。
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自己就很难掏出来了,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取出后坚持用滴耳剂滴耳2~3天预防感染。
一些家长常常会给孩子掏耳朵,实际这样对孩子的健康非常有害。孩子耳痒有很多原因,比如皮肤湿疹、霉菌感染、刺激或耳道进水没干燥,耵聍被泡胀等等,因此不可自己随便给孩子掏耳朵。如果孩子耳道内不舒服,可用手指按摩耳孔和耳孔前的耳屏,或用棉签蘸酒精擦耳孔或浅耳道,这样既能止痛,又能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