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拆掉人生的墙:成功处事的自我掌控术
11052000000004

第4章 拆掉自我心障之墙:学会和自己相处(3)

人生旅途上,有一个人,与你相伴相随走人生。可是,有一天蓦然回首,却见你人生旅途中留下的遗憾,许多都因为没有与这个人好好相处。这个人,就是你自己。原来,最难相处的竟是自己。

这个年轻人就是和自己相处遇到了难处,遇到了许多人的一个通病。这个通病用心理学的话说叫做自我萎缩。所谓自我萎缩,就是对现实的自我深感不满,从而极端自卑,妄自菲薄,自我贬斥,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这样的人容易自贬自损,自轻自贱,廉价出卖自己。许多年轻人没有和自己好好相处,常常表现为这样的自我萎缩。

不错,很多先哲都忠告我们要认识自己。但是,很多人把这片面理解为只是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错误与无能。认识自己的缺点不足当然是应该的,这有助于改进自我,发展自我。但是,如果仅认识自己的消极面,就会看不到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因而,要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就还要看到自己的积极面,要学会不让自我萎缩。

心灵跨越:要学会看重自己

那么,生活中我们怎样学会看重自己,不让自我萎缩呢?

首先,学会使用积极的语言。

一是用积极愉快的语句来描述你的感受。当有人问你“你今天觉得怎么样?”你如果回答“我很疲倦”,别人就会觉得你很糟糕。你要练习做到下面这一点,它很简单,却有无比的威力。当有人问“你好吗?”或“你今天觉得怎么样?”你要回答“好极了,谢谢你。”不失时机地说你很快乐,你就会真的感到快乐,而且,这会使你更有分量,为你赢得更多的好朋友。

二是用明朗快活有利的字眼来描述别人。当你跟别人谈论第三者时,你要用建设性的语言来赞美他,比如,“他真是个很好的人”,或“他做的很出色”。绝对要小心避免说破坏性的话。因为第三者终究会知道你的评判,结果这种话会反过来打击你,影响你的自我感觉。

三是用积极的话去鼓励别人。只要有机会,就去称赞别人。每个人都渴望被称赞。所以,每天都要对你身边的人说一些赞美的话,特别是称赞跟你一起工作的伙伴。这一点和上一点,虽然都说的是怎样对别人,不言而喻,会帮助你看重自己。因为,只有看重自己人才能这样看重别人。

四是用积极的话对别人陈述你的计划。当人们听到类似“这是个好消息,我们遇到了好机会”的话时,心中自然回升起希望。但是,当听到“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我们都得做这工作”时,内心就会产生沉闷厌烦的感觉,行动也跟着受影响。所以,与人合作要让人看到成功的希望,才能赢得别人的支持。

其次,学会找到自己的优点。

通常,人们不愿意谈自己的优点,总觉得说自己的优点太不谦虚了。在别人问起有什么优点时,往往说不出来。可在别人问起有什么缺点时,到是很容易罗列出一大堆。大多数人都被教会了一个观念:讲自己的优点是不对的,讲缺点是绝对应该的。我们要反过来学会找到自己的优点。想想你过去的经验,想那些好的经验。看看从过去的经验中,你培养了什么样的优点:幽默感?意志力?热爱学习?乐观的生活态度?比如,要是有人说你菜烧的好,也许你会说:“哪里,哪里,其实烧的不好。这也算不上什么特殊才能。”可是菜烧的好,绝对是特殊的才能,是优点。假如,有人告诉你:“你在电话里很会说话。”你也许会说:“那是因为用电话谈话比面对面容易。”然而你要知道,有很多人觉得用电话谈话非常困难,因此你这实在是值得骄傲的优点。肯定自己的优点绝不是吹牛,相反地,这才是诚实的表现。

最后,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有个男孩子,从小就是一个讲究平衡发展的学生。他每一科成绩都不错,却只是维持中上;运动也在行,但称不上明星球员;颇有创作天分,但不怎么热衷当个真正的艺术家;在考大学时,语文成绩几乎与数学成绩不相上下。在他大一时,所选的全是科学课程,还打算主修理论物理。他那望子成龙的父亲是个很实际的人,他说,学物理可以,但是理论两个字要去掉。一年后,做儿子的发现,物理学动人之处在于抽象的部分。父亲的忧虑没维持多久,儿子到了三年级又有了新想法,他虽喜欢数学的井然有序,但受不了那冷冰的感觉。于是又决定改攻艺术。好不容易,钱也花了,时间也付出了,这位年轻人终于到达目标,做了建筑师,而且做得有声有色。你看,真是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没有理由不看重自己。

阳光的温暖,只有看重自己的人才能拥有;微笑的甜蜜,只有看重自己的人才能感受;成功的彼岸,只有看重自己的人才能到达;人生的美妙,只有看重自己的人才能诠释——看重自己,你便是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

别让你的自我膨胀

心路迷障:心灵陷入一片迷茫

有一位年轻的朋友在一家国企工作,混了10年终于爬到了销售经理的位置。这个位置炙手可热,当然,他也为此付出了很多。他以前接到总经理的电话,会马上起身赶往公司。而现在,他可以一边和别人聊天,一边和总经理聊天:“老总啊,我现在很忙,正在和客户谈话。”

企业改制的时候,他有望再晋升一次,升为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不知哪个关节出了问题,他仍然当他的销售经理。而一个车间主任“一步登天”,成了他的顶头上司。他的愤懑是可以想象的。于是,到处放出话来,自己将不干了。最后董事长找他谈话,让他安心工作,董事会会考虑他的。但时间过去多日,董事会没有带来任何好消息,他原有的许多权力反而被取消了。

一怒之下,他辞职了。他以为公司会挽留的,因为他们再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销售经理了。但现实却是,他在提出辞职的时候,董事长并没有多大惊讶,只是要他仔细考虑一下。他说已经考虑好了。董事长说下午给他答复。过了三个小时,董事长打电话给他,说:“请办好离职手续。”

他就这样离开了。他想看公司产品销售不出去的笑话,但事实又一次彻底回击了他。公司产品仍然源源不断的发往外地,他的离去没有给公司造成任何影响。他企图拉拢他的那些商人朋友,却没有一个人理睬他。因为他们是商人,他们以利润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

就这样,他失去了一个很好的职位,心灵陷入一片迷茫……

心理透析:陷入自我膨胀的误区

故事何其令人警醒!故事中的年轻人之所以碰壁,是因为陷入了自我膨胀的心理误区。所谓自我膨胀,就是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高,从而极端自负,妄自尊大,自我扩大,觉得“自己了不起”。这样的人跑到了另一个极端,以为没有自己,别人什么事儿都办不成,甚至以为离开自己,地球都转不起来了。

这样的人太看重自己了。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一些年轻的朋友,陷入自我膨胀的误区。这是为什么?一是因为年轻人往往会感觉自己读书不少,新知很多,难免妄自尊大,缺乏自知。二是与年轻人的自我意识的不成熟有关,常常会混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把理想自我错当成现实自我。由于这些原因,年轻人就自我膨胀了,就过高估计自己了,就过分看重自己了。

心灵跨越:不要忘了自己是一粒沙子

年轻人自我膨胀最常见的表现是,抱怨别人不器重自己,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其实,怀才如怀孕。孕妇真得到了怀胎十月的时候,是怎么遮掩也遮掩不住的。怀才也是一样。当你抱怨自己怀才不遇的时候,可能是你的知识才干积累还不够的时候。当你的知识才干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想不让人看出来都不行。

所以,我们要重视积累才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比较清醒的自我认识,不要自我膨胀,妄自尊大。很多时候我们要有自知,知道自己是粒沙子,是一粒很普通的沙子。也许你会成为珍珠,也许你会才华横溢,也许你会超群出众。但,那往往是历经一番磨砺之后的事儿。更多的时候,不要忘了自己是一粒沙子。

如此说来,学会不让自我膨胀,也是人生的一个大智慧。

追求完美,盲目整容

心路迷障:我是不是还要再次整容

于娜是位30来岁的漂亮少妇。可是这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光洁雪白的脸颊上出现了一个黑点,仔细一瞧,是颗小小的黑斑。于娜一下子慌了,心里嘀咕着:“这下完了,美女变成丑小鸭了。”她为此郁闷了好久好久。

“不行,我要消灭它!”她终于受不了了,开始打听有关整容的事情,希望通过整容把这个黑家伙消灭在萌芽之中。她为什么这么不能容忍脸上的一颗黑斑呢?原来,于娜对人对己要求都格外严格,做事情追求十全十美,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痣、雀斑、皱纹会慢慢爬上人的面孔,这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对于一个完美主义的人来说,这意味着某种不完美,是不能接受的。因此,于娜加入到了整容的队伍中。

但是,整容到底不能保人永远年轻,不能制造绝对完美。整容之后,于娜又发现了新的不完美。于是,于娜陷入困惑之中:我是不是还要再次整容?

心理透析:自我意识出了问题

如今,整容似乎成了年轻人生活中的一种时尚。这是为什么?也许你说,还不是为了一个“美”,不是连亚里士多德都说,“美貌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吗?为美而整容,这,地球人都知道。但是,有些人的身材容貌很正常,甚至很好,也非要整容不可。根源就在于,他们的自我意识出了问题。

一是源于自我否定心理。有些人的整容不一定是容貌确有问题,而是心理上拒绝自己,拒绝自己的身体。这是一种自我否定心理作怪。这样的人即使长相还不错,却不能接纳自己。

一是源于自我认知偏差。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总难免出现偏差,这种偏差也包括自我认识偏差。有时候,对工作交往成败的归因也会出现偏差,归因为自己容貌不好。于是开始整容。

一是源于过度自我完美。追求外貌的完美也是天经地义。但是,一旦过度追求完美,就是就陷入完美主义的泥潭了。由于完美主义者的深层心理,也是对自己的不接纳,所以,整容往往并不能让他们获得满意的容貌。

一是源于过度自我迷失。有些年轻人陷入过度自我迷失的误区,直到忘了自己是谁,完全迷失了自我。这一类型的整容者,常常拿着某明星的照片,要求医生将其整成偶像的形象。他们一般都是心理发育未成熟,对偶像过分迷恋,迷失了自我。

与此相关,有些人的整容源于一些病态心理。比如,有的源于体型嫌恶症,有的源于青春厌食症,有的源于整容成瘾症,等等。

心灵跨越:整容之前先“整心”

为了避免盲目整容,先要解决认识问题,进行认知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