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战国非常人物:揭开尘封的历史内幕
11050400000009

第9章 华丽转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万里大江,千里云梦泽,吴起进入虚幻缥缈的神话世界,一个很奇特的人在等他,等了很久很久,望眼欲穿。他的名字叫熊疑,又叫楚悼王。

楚国江河日下,远非春秋霸主楚庄王问鼎天下的时代。几年前楚军在大梁、榆关大败于三晋联军之手,丧失郑国土地。面对中原新霸主的崛起,楚军节节败退,国内暮气沉沉,楚悼王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光明。

吴起来了,犹如一盏明灯照亮荒蛮的荆楚大地。

水雾之气笼罩着云梦泽,迷茫飘忽,楚悼王如在梦境。

“寡人做国君十九年,楚国丝毫没有变化,依然地大物博,照旧兵弱国穷。遥想当年,庄王问鼎,灵王北取陈、蔡,席卷东方,图霸中原,何其壮哉。而今韩、魏攻我北疆,我楚军先败于桑丘,又败于大梁,屡战屡败,楚国无人。”

吴起道:“楚国遍地人才,只是不能为大王所用。”

楚悼王道:“先生什么意思?”

吴起道:“孔子曾经到过楚国,楚狂客接舆歌而过孔子日:‘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接舆说孔子生错时代,不应该怀念过去的历史,要开创新的未来。还有长沮、桀溺等人都是楚国的贤士,但他们不肯出来做官,为什么?因为大王不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楚悼王道:“怎么可能,寡人求才若渴。”

吴起道:“那只是大王挂在嘴边的话,试看如今的楚国,官位世袭,财富集中于贵族之家,大王要钱没有,要官没有,拿什么来激励人才为国家做事,为国家打仗?”

楚悼王沉默不语,隔了好一会儿问道:“先生说怎么办?”

吴起道:“取消世袭,接受封地的贵族三代之后必须交回土地重新分配。楚国地大,可以把他们再封到边远的地区搞开发。整顿吏治,罢免官员中没有才干者。用他们的官位和封地奖励有功之士,楚国必将大治。”

楚悼王又沉默了很久,说道:“先生是在杀富济贫,逼人造反。魏国就是这么搞得吗?”

吴起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财富集中到贵族们手里,贵族们会超越国君,三晋、齐国田氏无不如此。魏国与楚国不同,魏国是新兴国家,魏氏对内占有其他公卿的土地,对外疯狂扩张,故而有新土地、新财富赏给将士们,而楚国只能回收土地和财富。”

四周的云雾开始散去,山林原野辽远广阔,云梦一望无垠。楚悼王凝神四望,缓缓道:“寡人做楚王十九年,一事无成,愧对先王,愧对楚人。想来时日不多,如此大好河山,岂能丧于我熊疑之手,寡人决心变法图强。先生先到宛地暂歇,一年之后请人郢都。”

吴起担任宛守不过一年,楚悼王拜吴起为令尹变法。楚国贵族屈宜臼劝吴起道:“善治国者,不变法律,不变风俗。你改变社会,就会危害别人,危害别人就会引起他们的仇恨。我们的国君一根筋,能活到现在实在算他好运,您现在做国君的替身,离死不远。楚狂客接舆还有一句话:‘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吴起笑了,“楚王是天下最英明的大王,给了我实现抱负的机会,我要让楚国变成全天下最强的王国来报答大王的知遇之恩,虽死无憾!”

吴起人楚拜相的具体时间不详,有人说公元前382年,有人说公元前389年左右,我倾向于吴起执政8年的说法,由于《史记》和《战国策》中先秦纪年的混乱和错误,本书的纪年和一些史实难免会有错误。先秦史实不详罪在秦始皇,如果再出几个秦始皇,怕我们连历史也没的读了。难怪太史公骂秦始皇是私生子,断了写史人的理想不说,纪年和史实不详怎么写,可想太史公写史时的郁闷。

吴起调教下楚国的强盛有目共睹,短短数年间,“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不讲国家是否强盛,单论兵势,楚军兵锋所指无有不胜。说起楚国,大家第一印象,似乎整个南方都划在楚国名下。楚国没那么大,吴起时代势力才囊括洞庭湖,到达广西北部。长江之南野蛮荒凉,也就吴越之地稍微先进一些。三国时代南方的繁荣尚局限于沿江重点城市,江南大开发始自东晋,盛于南北朝。

陈国和蔡国的土地早已是楚国领土,但是,吴起真正巩固下来,挡住韩、魏两国的疯狂扩张。

历史给吴起一次机会,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一次重回故乡的机会。

公元前383年,赵国军队大举进攻卫国,魏武侯彻底背弃魏文侯三晋同盟的战略方针亲自带兵援救卫国。

众所周知,魏国衰落于魏惠王(魏武侯的儿子魏婴)晚年,实际上魏国强盛转折点在于魏武侯,这次救卫行动注定魏国的衰落。如同德意志第三帝国进攻苏联,日本进攻中国,战略决策决定国家命运。

从救援卫国开始,魏武侯把魏国经营重点彻底从西进变为南下,将魏国置于死地,死地则战,此后魏国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大战,结果嘛,事实胜于雄辩。

赵、魏、韩三国之所以结成同盟,一为强迫周天子封诸侯,二为互相依靠拓展生存空间。魏国攻打秦国,赵、韩帮忙;攻取中山,赵国借道;进攻楚国,赵、韩仍然帮忙。三晋联合作战中,魏、韩两国取得郑国和宋国不少土地,赵国在北方,浪费兵力和财力却没有收获,赵敬侯不满意,发兵攻打卫国,包围卫都濮阳。

军力强大的魏国视卫国为附属国,魏武侯起兵救卫,大败赵军于兔台。魏、卫联军发起反击,攻克刚平城,直捣赵国都城中牟,赵国向楚国求救。

面对老东家,吴起毫不手软,楚军越过大梁,屯驻林中,先锋强渡黄河,与魏军大战于河南温县,意图继续北上,切断魏国河东地区与河内地区的联系。凭借楚军凌厉攻势,赵军发动反击,攻克魏国棘蒲、黄城等地。

此战是否吴起亲自领兵不得而知,但如此大胆而精妙的战术布置非吴起没有人能策划得出来。吴起差一点就可以回到家乡卫国,以战胜者的身份,以“卿相”的身份,然而上天最终没让这位游子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