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战国非常人物:揭开尘封的历史内幕
11050400000051

第51章 合纵战略

公元前316年,青年盂尝君与公孙衍缔结盟约出任魏国相邦,合纵抗秦。那时靖郭君田婴尚在,孟尝君第一次崭露头角于国际舞台。韩国岸门大败,魏、韩两国倒向秦国,张仪的连横力压合纵,孟尝君第一次尝到失败的苦涩。公元前312年齐楚联军与连横军大战,齐军兵败濮水,被迫从燕国撤军,齐国由鼎盛期滑落下来。为一改颓势,齐宣王选中孟尝君重新振奋齐国雄风。

孟尝君来到临淄拜相,谋划新一轮合纵,孟子大师则黯然离开齐国。孟子在齐国衣食无忧,享受着高级官员的待遇,但是与齐宣王的治国理念不同。齐宣王最终选择纵横家,而非儒家。

受尽贵族挤兑、有志不能施展的孟子毅然辞官。齐宣王亲自挽留,供钱供粮,希望孟子留在临淄讲学。孟子大师和颜斶一样看透齐宣王供吃供喝不用人的厚黑把戏,离开齐国去滕国。孟子依然舍不得齐国。去美国或者去泰国对一个有志改变天下的人来说,天壤之别。孟子在齐国边境待了整整三个晚上,齐王没有来。

孟子大师仰望苍穹,一声叹息:“齐王若用我,岂止齐国百姓得享太平,天下百姓都可以得到太平。”孟子跺跺脚,昂着脑袋转身离去,仍然一腔豪气,“上天不想天下大治,如欲治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可惜,孟子大师的治平天下的理念早于那个时代,甚至不为今天的中国人所理解,何其悲哀,可叹!但是,各国的冷遇并不妨碍孟子成为圣人,因为他已经达到厚黑学最高境界。

孟子大师走后,齐宣王把宝全部押在合纵上。齐宣王的国家战略清晰明白,灭燕、灭宋。鉴于上一次伐燕军事行动的失败,齐宣王与孟尝君定下近交远攻的战略,打击任何未来可能干涉齐国军事行动的敌人。秦武王一改张仪连横魏、韩的战略,向韩国发动进攻,恰好把韩、魏两国推给齐国,合纵联盟顺利形成。魏国衰落,老牌军事大国剩下两个,秦国和楚国。向谁开刀呢?

理解孟尝君这个人物,必须弄清他搞合纵的目的。后人,包括宋代拗相公王安石等人得出一个结论,孟尝君是蠢材。因为孟尝君的合纵未能使齐国获利,反而在连年战争中消耗过多的实力。后人站在齐国立场上看孟尝君。用“忠”字去理解孟尝君,实不知大错特错。孟尝君和齐宣王搞合纵的目的截然不同,他没有“忠”字观,不是迂腐的儒家,而是厚黑家,做事的一切出发点只有一个“利”字,田氏家族的利。孟尝君对父亲说得很清楚,田婴把田氏家族交给孟尝君的目的也很清楚,保证家族利益。把薛地变成诸侯国,永保田氏家族的利益是孟尝君做事的出发点,简单一句话“为家不为国”。

确定合纵国军事打击目标之前,孟尝君和门客公孙弘有过一番对话,清晰表明孟尝君搞合纵的态度。公孙弘问孟尝君:“您打算进攻哪个国家?”孟尝君回答说:“秦国。”公孙弘劝道:“您不如派人近距离观察秦王,猜测一下秦王是否帝王之主。如果秦王系帝王之主,您将来不得不做他的臣子,哪能和未来的国君作对。如果秦王是个蠢货,再出兵攻打不晚。”

透过公孙弘的话不难看到孟尝君真实的心理世界。没有齐王,没有国家,没有人民,只有自己。孟尝君一口答应,派公孙弘去秦国。

秦昭王试图给齐国使者一个下马威,问道:“薛公土地方圆多少?”公孙弘道:“百里。”秦昭王笑道:“寡人土地数千里,尚不敢与他人为敌。孟尝君土地不过百里,而欲与数千里之秦国作对,岂非螳臂当车,自不量力。”公孙弘回道:“孟尝君好士,大王不好士。”秦昭王仰天打个哈哈,不屑道:“好士能怎么样!”公孙弘凛然道:“孟尝君门下志行高洁的隐士有三人:可做管仲、商鞅之师,使君主称王称霸者有五人;像臣这样出使大国的使者,若受大国君主侮辱,横剑自杀必以血溅君王之衣的人有十多个。”秦昭王大惊之下依然保持着笑意:“客人何必这样,寡人只是跟客人谈论事情罢了。我对孟尝君一片友善之心,请贵客转达。”

公孙弘不辱使命,既维护主子的尊严,又发现秦昭王刚中有柔,能屈能伸,是个人才。这种人物坚忍可怕,迟早会从宣太后的掌心里跳出来,只要他认为机会已到。

既然秦王有帝王之相,孟尝君转变态度。公元前303年,齐、魏、韩三国合纵联军进攻楚国。楚怀王急忙送太子横去咸阳做人质,换来秦国援兵。宣太后和秦昭王出手不凡,将占领地蒲阪归还魏国,试图拉拢魏、韩两国。

正当合纵面临瓦解之时,太子横私自杀死一名秦国大夫,逃回楚国,秦、楚两国关系发生变化。孟尝君借机实施离间计。齐国使者来到郢都,向楚怀王表示,如果楚国加入合纵国伐秦,合纵国将替楚国收回所有失地。楚怀王贪便宜的心再次萌动,心怀鬼胎地答应下来。这是楚怀王一生最懊悔的事情,比受张仪欺骗更令他无法忍受,一念间的贪心使楚国滑向万丈深渊。

合纵国再次集结兵力,齐国名将匡章带领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大举进攻楚国,一直打到方城。楚怀王急忙向秦国求救。宣太后和秦昭王早先得到密报,楚国与合纵国有秘密约定,拿不准楚怀王的心思,如果四国演了一出苦肉计大戏,秦军一出关就会被包了饺子。秦军按兵不动。

合纵军与楚军夹池水列阵,相持六个月之久。合纵军不知道河水深浅不敢贸然渡河发动进攻。匡章从樵夫嘴里打听到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楚人守兵多的地方水就浅,守兵少的地方水就深。”匡章派精锐部队从楚军守兵多的河段夜渡池水。合纵军大败楚军,杀死楚军总指挥唐蔑,这就是著名的垂沙战役。

垂沙之战,楚国丢弃宛、叶数百里土地。秦国趁火打劫,出兵伐楚,连杀楚军五万,攻占新城。楚国受四国疯狂进攻,国内暴发庄骄起义,庄骄的义军一度攻到国都郢城,楚国四分五裂,一片狼烟。

楚怀王屈膝投降,送太子横到临淄求和。合纵伐楚,魏国和韩国赚得盆满钵满,齐国远在东方,没能分到土地。孟尝君和齐宣王各取所需,孟尝君个人声望大增;齐宣王欣慰地看到楚国趴下了,直到楚国灭亡再也没能爬起来,但是,齐宣王未能看到秦国趴下。垂沙之战的同年,这位被孟子大师寄予厚望的国君离开人世,离开了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