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战国非常人物:揭开尘封的历史内幕
11050400000046

第46章 知人心,通人意

中山国有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相邦司马喜。司马喜历经中山三个王,三次拜相。请问:德高望重的三朝元老会不会出卖国家?

答案是肯定的,会。因为司马喜是个厚黑家。

世上没有天生的厚黑家,环境造就人。大家都厚黑,你指望出个善良人么。司马喜本是卫国人,自负一身才华去宋国谋官。平民求官不容易,上面打同事压,司马喜遭遇与卫鞅、张仪等人第一次求官相同的冷眼,结局更悲惨,被人陷害,受到孙膑一样的髌脚酷刑,剔去膝盖骨。从此只能坐在车子里的司马喜领略到人生的残酷、世间的冷暖,毅然拿起厚黑武器。厚黑一用就灵,宋国受刑的罪犯一跃变身中山国相邦。

司马喜初到中山国,国中两位受国君器重的大臣季辛和爰骞成为向上爬的绊脚石。经过观察司马喜发现两人之间有很深的矛盾,自然也为争权夺利。司马喜痛下狠手,暗中收买杀手刺杀了爰骞。中山国人会怎么想?不用猜,大众不是福尔摩斯,人们一致认为季辛是幕后凶手。一来两人有矛盾,二来季辛是最大的获利者。谁会怀疑初来中山国的残疾人司马喜。于是中山国君诛杀季辛。一箭双雕,司马喜顺利除掉两个政敌。

大家一般这样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首相与某个国家关系好,经常给某国好处,那么此人必是卖国贼。其实首相是最大的外交官。外交的奥妙在于付出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想获得利益必然有付出。只沾光不吃亏,谁和你搞关系,除非拳头硬。对于弱国来说,拳头硬不起来,只能依靠外交。弱国无外交是一句气话。菲律宾、越南、印尼都是弱国吧?凭什么和中国争南海,凭的就是外交。

中山国在战国时代综合实力排行第九,战国七雄之外还有宋国,基本属于战国二流,与宋、卫、鲁等国处于一个档次。二流国家只能靠外交。司马喜和赵国关系比较好。赵国是中山国最大的敌人,从外交角度看也是最好的朋友,因为外交就是化敌为友。朋友永远是朋友,敌人永远是敌人,要你外交家扒干饭吗!

外交家们与外国的交往形成利益的结合。外交家往往依靠强国为自己谋利,巩固在国内的地位,而强国也乐于扶持代理人,赵国支持司马喜担任中山国相邦。

不论和哪一个国家交朋友。,弱国总要付出。司马喜的举动引起中山国上上下下的不满。有~次中山国君外出,司马喜和另一位臣子公孙弘同车。公孙弘若有所指地对中山国君道:“做臣子的,利用大国威势谋求个人利益做相邦’在您看来这种人怎么样?”中山王咬牙切齿恶狠狠说道:“我吃他的肉,不分给任何人。”中山王的回答特别歹毒,~个人吃光叛徒的肉,喝光叛徒的血。司马喜当即以额触车前横木叩头道:“臣自知死期到啦。”中山王问道:“为什么?”司马喜道:“臣有罪。”中山王冷冷道:“走吧,我知道了。”

面对大臣的指责和国君的猜忌,想想司马喜会怎么办?司马喜回到家里立刻给赵国方面打招呼,请赵国派人向中山王要求由司马喜做相邦。

这不是找死吗?明知别人端枪瞄准,自个还往枪口上撞。人间的事情很奇妙,谋略更奇妙。赵国使者来了之后中山王非但不怪罪司马喜,反而怀疑公孙弘陷害司马喜,公孙弘被迫流亡国外。

这又是为什么?因为司马喜算准中山王的心思。公孙弘刚刚说司马喜出卖国家利益为自己谋取相邦之位,证据随之到来。有这么巧合的事情么?司马喜会这么傻吗?只有一种解释,不是司马喜出卖国家,而是公孙弘与赵国勾结陷害司马喜。

微妙啊,神奇,并不是脸皮厚心肠黑就可以去算计人,必须通谋略。厚黑家所必须精通的事情,第一相入,第二知人心,第三才能轮到用谋略。

中山王换了三个,并非每一个人都喜欢司马喜。但是,司马喜总有办法让他们不得不喜欢,获取女人支持也是其中一招。女人在枕头边可以吹东风,也可以吹西风,尤其对好色的人最管用。好色是每一个男人的本性,不好色怎么繁衍后代呢!

中山王的妃子阴姬非常讨厌司马喜,堂堂中山国难道选不出一个英俊的帅哥来做相邦。

弱智的女人总喜欢以貌取人,没办法。司马喜的相位岌岌可危。残疾不是我的错,那是成长留下的代价。经历过大磨大难,司马喜不怕阴姬这条小阴沟。让一个人从讨厌自己变为喜欢不难,只要帮她做想做而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戴上王后的桂冠是阴姬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不好实现,中山王除了她,另有一个宠妃江姬,二人平分秋色。

只要肯转动脑筋,世上无难事。司马喜找到阴姬的父亲许诺帮阴姬当上王后。阴家兴奋的同时也怀疑这位相邦的能力。司马喜搁下一句话:“是不是吹牛皮咱们走着瞧。”

司马喜来见中山王说:“我想出使赵国,观察那里的山川地形,想办法削弱赵国。”

中山王高兴地应允,谁说司马喜亲赵国,谣言害死人呐。

司马喜来到赵国,忽悠赵武灵王说:“人说赵国出美女,我一路走来没见几个漂亮女人,都不如中山国的阴姬。我们的阴姬绝代佳人,国色天香。”见赵武灵王动心,司马喜又道:“我就是随便说说,大王如果想把她要来不是我说了算的事儿。”

这话分明唆使赵武灵王向中山王索要阴姬,赵武灵王岂能听不出来。赵国使者来到中山。中山王大怒,好个司马喜,正经事不办,敢把我的女人往外送。

司马喜一句话让中山王消了气:“赵王不是贤君,崇尚暴力,爱好女色,不讲仁义道德,赵国不可怕。”

虽然从这件事上看出赵王的丑陋,但是中山王不肯将美女白白送出去。不送的话等于得罪赵国,赵国是强国,得罪不起呀。中山王愁眉不展。司马喜道:“这件事好办,大王立阴姬为王后就是,那样赵王就不会要了。他再不要脸,也不至于索要别国的王后吧!”妙计!中山王立阴姬为后。‘事情办妥,司马喜有话在先,你们阴家看着办!阴姬美女对司马喜另眼相看,一口一个老先生叫着,残疾人比帅哥有用多啦。有王后做内应,司马喜的相位更加巩固。

有个只顾维护个人利益的相邦,中山国好日子到头。赵武灵王派李疵出使中山国考察人情,李疵回来说:“中山可以进攻。中山王礼贤下士,亲自拜访读书人,拜访了七十多家。”赵武灵王感觉奇怪:“这是贤君,怎么能攻打。”李疵道:“国君喜欢读书人会冷落武人,冷落农民。农夫懒惰,战士怯懦,这样的国家怎能不亡。”

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率领二十万庞大的赵国军团杀向中山国,一年,二年……战争打了五年。与李疵所说恰恰相反,战争进行得相当惨烈,中山人奋起抵抗,猛将吾丘鸠“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以车投车,以人投人”。

事后看,李疵拍赵武灵王的马屁而已。中山国的灭亡不是因为崇尚读书人。而是在于战略上盲国自大,与燕国和赵国结仇,而盟国齐国处于低谷。最为重要的是,以骑兵为主战兵种的赵军的作战能力大大超过战术思想原地踏步走的中山军队。

中山亡国,赵国军团挥师北上,兵人云中、九原,杀向漠南大草原,楼烦王望风而降。赵武灵王大肆征召雇佣军,楼烦等游牧民族的骑士纷纷加入赵国军队,军团越滚越大。

赵国灭中山、北上的战略大获成功。这一切除了感谢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也要感谢齐国占领燕国引发的列强大战,齐、楚与连横国的那场战争削弱齐国,而战胜国秦国又陷入到内乱之中不能自拔。秦国内乱,赵武灵王是始作俑者,若非他强行派军队送公子稷回国,明目张胆表示支持,芈八子有没有胆量发动军事政变尚不可知。

赵武灵王挑唆秦国内乱别有用心,他要灭掉强秦,因为秦国是赵国最大的威胁,灭秦国则可一统天下。秦是军事大国。五国合纵攻秦和齐、楚大国同盟失败,区区一个赵国能有什么作为。赵武灵王认为列国与秦国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地利。关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函谷关、武关号称天险,攻秦不能强攻。赵武灵王另外选择一条路,可以充分发挥赵国强大的骑兵优势。那就是绕道大草原,由鄂尔多斯高原、陕北向南发动攻击,一举灭秦。

秦国不是中山国,是数百年之强国,春秋时代的霸主。为集中精力灭秦,赵武灵王有了一个异想天开的主意。他想把君位传给儿子,自己退位做主父,专心致力于军事。听起来主意非常美妙,这样他可以放心离开国都邯郸,去大草原,去塞外组建强大的骑兵,亲自指挥,亲自作战。赵武灵王已经把军队当成生命的一部分。但是,这只是表面原因,实际隐藏着一个不足以与外人道的大秘密,一段风花雪月、刻骨铭心的爱情留下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