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优雅女孩的100个要领
11049300000056

第56章 056劳逸结合效率高

小敏是一个初中女生,她学习刻苦的劲儿班里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每天到校后,便一头扎进习题中,跟谁也不交流;课间休息的十分钟里,也待在教室里埋头苦读,即使上厕所,也要拿一本书;音乐和体育课总是找理由不上,躲在一边去学习;放学回家的路上边走边看书,经常碰撞到行人身上;回家除了吃饭的时间外,全部用在学习上,从来不看电视,当很多孩子津津乐道李宇春或是评论《哈利·波特》的时候,她也在学习;每天晚上不学到10点以后不睡觉,很多同学背后都叫她"学习机器"。然而,她的学习成绩却很一般。

小敏的症结就在于学习时没有注意劳逸结合,以致学习效率不高。这样的问题在许多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很多孩子也很努力,但没有注意适当地休息,因此造成了身体上的疲劳,这样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一些优等学生是这样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的:

天津市2007年高考理科状元陆宇衡谈到自己的学习心得时强调,劳逸结合很重要。即便已经高三,陆宇衡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仍然是看电视、上网、听歌一个都不能少,还经常在学校的贴吧上发发帖、浏览同学的博客、聊聊天,但他总能很好地控制时间,掌握分寸,在学习与玩乐之间找到平衡点。待自己完全休息好后,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结果成绩很好,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玩得痛快,学得认真"。

另一位高考状元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说:

整个高中三年,我不是那种拼命学习的学生,我把课余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习,另一部分休息、娱乐。我认为,加班加点挑灯熬夜的学习方法不可取。在这方面,我是深有体会的。有一次因参加比赛,我耽误了一些数学课程。为了补上,那段时间我每天学习到深夜,但却事倍功半,而且因为没有休息好,第二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我不赞成重学习、轻休息的方法。

高中的学习的确比较紧张,但我并没有因此放弃我的爱好。我从小练习书法,高中三年也一直未间断。另外,我还喜欢吹长笛。很多同学一上高中,就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我却坚持了下来,而且每天都要练习一会儿。虽然保留这些爱好耽误了我的一些时间,但是同时我也放松了心情,而好的心情使我学习起来更轻松。总之,我比较善于在学习与休息之间调节,做到有张有弛,"该学习时用心学,该放松时就好好放松。"这是我高中三年学习心得的总结。

"玩得痛快,学得认真"是两位高考状元取得优异成绩的最大心得。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在学习之余好好"磨刀",然后才能更好地"砍柴"。

孩子需要学习的科目多,知识量大,如果不善于调节,一味增加压力,不仅学习的效率无法保证,还有可能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甚至损害孩子的健康。对学生来说,休息很重要,选择合适的休息方法更重要。好的休息方式,有时效果比学习更大。那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在学习上劳逸结合的好习惯呢?

1.让孩子认识劳逸结合的重要性

许多孩子认为,只要拼命地学习,在学习中投入的时间越多,就一定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要想学习好,不仅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懂得劳逸结合,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父母让孩子充分认识到劳逸结合所能带来的好处后,孩子才会在学习进入疲劳阶段时对自己进行适当的调整,而不是硬着头皮去学习。

2.让孩子走出恶性循环

许多孩子在学习中进入疲劳状态时,因学习效率下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用延长时间的方法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结果陷入恶性循环:越是延长时间,学习效率越低,学习效率越低,就越要延长学习时间……这样不仅会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还会加剧疲劳,甚至对身心健康都造成伤害。

3.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

在制订计划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并给孩子留出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学习需要计划,其实玩也需要有计划。与孩子一起讨论玩的设想,其实是增进亲子关系的好途径,因为在讨论如何玩的时候,孩子的心情是放松和快乐的,也更容易听得进父母的建议。

4.陪孩子一起锻炼

孩子用脑强度大,需要适当的运动量。父母可以和孩子约定,每天学习疲倦后,和父母一起跑跑步,做一些别的运动。在运动中还能进行情感交流,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值得注意的是,父母最好不要把时间规定得太死,孩子什么时候需要休息,就什么时候陪她锻炼。

学习上的劳逸结合,是孩子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父母不能顾此失彼,只要孩子用功学习而不顾孩子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