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孩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是难免的。但是,当女儿犯错后,做父母的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就大不一样了。如果怒发冲冠,或是大打出手,那么很有可能会激起女儿的逆反心理,继续犯错,这对于其性格的养成是没有好处的。
小米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可就是脾气特别犟,做错了事从来不愿意承认。嘴里总是一大堆歪理,不停地跟你辩解。有一次,小米妈妈让她去商店买一些日常用品,给了她100元钱,她只花了50元钱,剩下的都被她花在肯德基了。
小米回家后,妈妈问小米的钱干什么用了,小米竟然骗妈妈说不小心丢了。后来,妈妈为小米洗衣服时,突然发现她的口袋里有一张肯德基的小票,才知道她在撒谎。当时,妈妈特别生气,不知道该如何教训她才好。
到了晚上,小米从学校回来,妈妈拿着那张小票给她看,原本以为小米会老老实实地低头认错,可她依然说那钱是她的压岁钱,以前那50元钱确实掉了。说这话时,还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拒不承认。
当时,妈妈明知道她是在撒谎,可孩子这么大了,妈妈也不好动手打她,但心里却感到特别难受。妈妈不是心疼那50元钱被小米用在吃零食上,可孩子这样撒谎,而且拒不承认自己的错误,真是一件让大人伤心的事情。要是对这事不了了之,妈妈又怕小米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肆无忌惮,长大后不知道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像小米这种犯了错误又不愿意承认的孩子在生活中有很多。其实,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更正的过程。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重要的是当孩子犯了错误后,做父母的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教育她。
下班后,妈妈刚走进家门就看见女儿小旭一个人在玩玩具。等妈妈坐下休息了一会儿后,小旭便要妈妈陪他一起玩。对女儿有求必应的妈妈当然不会拒绝。
正玩得高兴的时候,妈妈发现女儿手里的玩具有些眼生,于是问道:
"女儿,你手里的玩具我以前怎么没有见过。"
小旭一愣,连忙回答道:"是小姨买给我的。"
"小姨?小姨什么时候来过,我怎么不知道。"
"小旭的眼里闪过一丝惊慌,没有回答妈妈的问题。
妈妈察觉到女儿似乎隐瞒了什么,但考虑到她的自尊心,便不再问什么。突然,她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于是,妈妈对小旭说:"女儿,妈妈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小旭见妈妈没有再逼问他,还要给她讲故事,连忙说道:"我要听故事,我要听故事。""那好,妈妈就给你讲一个小朋友打破花瓶的故事吧!""好。"
"从前,有一个叫列宁的小朋友。8岁时侯,他到姑妈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姑妈阿尼亚家的花瓶,但他却不肯承认,因为他怕在姑妈面前说出真相,会遭到谴责,这样就会丢了自己的'面子'。列宁的妈妈了解列宁是个好强的孩子,如果一味粗暴地训斥,就有可能挫伤他的自尊心,另外,空洞的说教也无济于事,因此,决定给他一段时间,让他进行自我道德评价,在内心深处萌生出羞愧感,这样他就能纠正自己的谎言。于是,妈妈假装听信了列宁的话,并以足够的韧性和耐心等待了3个月。果然,在一天临睡前,列宁一下子哭了起来,对妈妈说道:'我骗了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就是我打碎的。'"故事说完了,妈妈看了小旭一眼,只见他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宝贝,故事讲完了。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吗?"小旭想了一会,轻轻地说道:"妈妈,我错了。""哦,为什么呀?"妈妈故作惊讶。
"这个玩具不是小姨买的,而是我从别的小朋友那里借的。因为我太喜欢它了,所以没有还回去。"看到女儿意识到错了,妈妈把她抱进怀里,亲了亲:"犯错误没有关系,只要敢于承认错误,你还是妈妈的好宝贝。""真的吗?"小旭的眉头立即舒展开来。
"女儿,你要记住,要永远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知道吗?"听了妈妈的话,小旭连连点头答应。
妈妈让小旭学会自我反省,这样做比当面指出其错误再改正效果更好。
可见,当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主动地关心她、亲近她,让孩子自己承认错误是最好的办法。
孩子犯了错误后,父母要给孩子改错的空间,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去做:
1找到孩子犯错误的原因
有时孩子犯错并不是出于本意,而是想帮助父母做点事,只是由于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不够才犯错的。比如,有个小女孩本想帮父母洗碗,却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如果父母不听孩子解释而打了孩子,反而会使孩子形成胆怯、退缩或叛逆、攻击等不良心理。
2让孩子自我反省
要想改正孩子的错误,最好是让孩子学会反省,这样做比直接指出其错误再改正效果更好。
生活中,当女儿犯了错误时,父母必须从爱护孩子的角度出发,既严肃又中肯地指出其错误所在,也应当帮助她找到改正的办法。这样做一般就可以使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犯或少犯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