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女孩的忌妒心比较强,其实有一定的根据,因为女孩大都比较感性,把得失看得很重要。从学习到生活,从服饰到交朋友,甚至在各种公共场合,由于差距的存在,自然会产生忌妒心理。我们经常会看到像下面这样的情形:
芳芳和媛媛在幼儿园是一对好朋友,平时总喜欢在一起玩。一次在积木课上,芳芳用五颜六色的积木搭了一个漂亮的花篮,而且搭得又快又好。媛媛却怎么也搭不好,急得直跺脚。当老师表扬芳芳搭得又快又好的时候,媛媛很生气,索性把两个人的积木全都推翻了,不服气地说:"我搭不好,你也别想搭好。"小杰和小雨是邻居,小杰的妈妈请小雨到他们家玩。两个孩子在玩棋子的时候,小雨胜利了,妈妈就给小雨一大袋糖果作为礼物。小杰看到自己喜欢吃的糖果送给了别人,就开始又哭又闹,不让妈妈把糖果送给小雨。
在生活中,像媛媛和小杰这样的忌妒心理几乎是被家人宠出来的。她们不允许别人比自己做得好,也不愿听夸奖别人的话。当她们看到别人拥有的比她要多,或认为在能力、财力、美貌、机会等方面超过她时,孩子的心里就会不好受了。她会产生一种不可预料的冲动,不由自主地去说朋友的坏话,这样,忌妒心理就产生了。
忌妒会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古怪、消极起来。做父母的应当及早发现孩子的这种心理,尽量把忌妒扼杀在孩子心灵的摇篮里。
真真今年11岁了,忌妒心特强。每当她看到别的同学得了奖状时,心里会很不舒服,还会在家里大哭。看到妈妈夸赞邻居女儿的成绩好时,真真就愤愤不平地说:"老师包庇她。"开始妈妈也没当回事,直到去年期末考试前,邻居女儿有3张复习卷丢了,想借真真的复印,真真一口咬定卷子借给表妹了。可妈妈发现真真居然有两份卷子,原来真真竟拿了邻居女儿的卷子。妈妈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妈妈叫女儿不忙复习,要先和真真谈谈心。
妈妈把忌妒的危害一条条讲给真真听。
第一,对自己来说,忌妒、憎恨别人又无法启齿,只会让自己在痛苦中煎熬。
第二,对别人来说,被忌妒者往往因挫折反而勇敢进取更显优秀。比如偷卷子既不能提高自己的成绩也不能阻止别人进步,反倒让自己背上品德不好的思想包袱,可见忌妒无损他人反而折磨自己。
第三,忌妒是丑陋的。一旦道德堕落,干出伤天害理之事,还将受到社会谴责、法律惩处。
真真听到妈妈说了那么多忌妒的危害后,一言不发。妈妈知道她的内心受到了震动。第二天,邻居女儿约真真上学时,真真拿出卷子向她道歉道:"昨天是开玩笑的,没影响你复习吧。"听到真真这么说,妈妈终于放心了,因为真真认识到了忌妒的危害,就能从根底里拔掉忌妒这棵毒草。
真真的妈妈向孩子讲明忌妒的危害性,让真真意识到忌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改变了自己,重新树立了正确的目标。作为父母,应该像真真的妈妈一样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同别人相比,不能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向积极的方向。
忌妒是一种不利于身心健康、不利于真诚团结、不利于学习进取的心理弱点。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豁达的性格,不要让忌妒破坏了孩子的心境,父母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1分析孩子产生忌妒心理的原因
父母关系不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经常拿孩子和邻居朋友家的孩子相比;教师在处理孩子间的纠纷时不够公平,都会使孩子产生忌妒心理,从而心胸狭窄。只有了解了孩子忌妒心理产生的原因,父母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2让孩子认识到忌妒的危害
父母要告诉孩子忌妒不仅会影响孩子间的团结,而且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3让孩子学会为自己骄傲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也有优点,也有值得自己骄傲的资本。专家指出,当孩子为自己感到骄傲的时候,她们就更容易接受别人在某方面得到比自己更多的关注。这种自信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忌妒心理,更有利于她们塑造自我。
忌妒是一种不利于身心健康、不利于真诚团结、不利于学习进取的心理弱点。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豁达的性格、宽广的胸怀,指导孩子学会不断自我完善,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不要让忌妒破坏了孩子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