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给你一个做人心态
11047400000098

第98章 职场丽人的选择与放弃

对许多女孩而言,办公楼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但当你置身于那个群体之中你会发现,在那多姿多彩的女人背后充满了竞争。当你碰到机遇的同时也暗藏着危机,这就看你如何对待,如何选择。在下面的这几个小故事里,主人公正是因为很好地处理了得与失的关系而获得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事业的成功。

1.选择宽容与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参加工作以后,才知道单位里女同事之间关系最难相处。”小A如是说:

我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一路上过关闯隘,就这么形成了争强好胜的个性。毕业后,我被分到了一家公司工作,由于专业对口,我又工作积极主动,于是很快就胜任了分担的工作。不料我全心全意的卖力却给我带来了麻烦。那一次,公司布置了一项涉外谈判的项目,而这个项目的前期资料都是我一手准备的,理应我来接手。但因为这个项目有出国考察的名额,因此事情就复杂了。W是一位老高工,不久就要退休了,这次机会对她来说也许是最后一次,所以她几次去找领导,有意无意汇报一些我工作中的不当;Z长得漂亮,又是外语学院的毕业生,当然也想抓到这次出国机会,于是逢人就说:一定要选派外语好的人去;还有L,本来就搭点儿边,她就四处散布,说资料是她准备的,而将我说成只是她的助手云云。其他人早也神情不一。后来,终于还是W去参加这个项目了,我想既已如此,还是很配合地交出了手头上的全部资料,并做了大量的背景介绍。

这件事后,我和公司里的一些女同事的矛盾表面化了,于是产生了隔阂,见面也少言少语,遇事总要互相挑剔点什么。凭我以往的脾气,也许会因为自己无可挑剔而我行我素、傲然处之。但我想,毕竟我还年轻,专业又对口,机会有得是。而那些女同事,由于自身条件都不是很优越,所以内心就不容易平衡,我应该理解她们。

怀了这样谦卑的念头,脸上就有了笑容。见到W,我就请教一些学术上的问题,或者关心关心她那与我同龄女儿的情况。L大我十几岁,正好可问一些家务活儿中的技巧,比如洗羊毛衫的热水,不烫手是否正好。至于Z,由于和她年龄相仿,起初是讨论护肤妙方,后来在一起讨论工作方案,到现在已经是一对好搭档了。

气氛一融洽,工作上一些人为障碍也会冰消雪化,虽说还会有些小碰撞,但彼此已能宽容。当初我谦卑的笑容中还有几分尴尬,如今也变得自然、流畅。有一次我们在一起交谈,Z对我的谦卑议论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见,她和女同事们一定和我一样,认识到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有一个谦卑、调和的内心,有利于你正视各种挫折和打击。

2.选择中庸与保持健康的心态

一位在洋行工作的女友说她很烦恼,因为长相平平。身材中等,工作能力一般,没有一样突出的。我说这不挺好吗?“中庸之道”历来是最不吃亏的。她说,你还在读书,哪里知道这社会的复杂,看到别人因为相貌或才华出众而受到重用,心里总不是滋味,强烈的对比成了一种重压和侵犯,由于自己的普通,越想越感到孤独和寂寞。

生活得普通其实也是一种浪漫,就像有着淡淡梦幻色背景的大幅画纸,上面可以任你想象发挥,点上几点你最钟爱的颜色,让它慢慢化开。生活也如此,一位在华东师大读夜校的女士就说:“我的生活其实再普通不过了,不过我没打算去刻意改变它。选择读书,是想借知识充实自己,另外可以使我的业余生活不走进单一模式。”俗话说:“真实无妄之谓诚”,它有两方面的解释:一则真实,实实在在的,“中庸”的女人就如此——“普通”使她们变得实在;二则无妄,即没有偶然性,是必然的,她们的生活大致都处于能够预料的境况当中,不带偶然因素,至多人为地给自己一个小小的惊喜。

3.选择“自由”而获得充实的人生

朋友中一位年轻的小姐,在她收到某公司录用通知书、成为发展部市场调研员时,却向部室经理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不坐班。那经理面对这位机灵、果敢的小姐,一时惊住了。公司是一家正规的集团企业,被招聘录用的年轻“白领”们进入公司后,在具有现代办公设施的办公室里工作,都有一种自豪感。然而,她却与众不同。当然,她的理由是,员工在开拓市场、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时间最宝贵;而如果一个部门的工作性质能够适合于不坐班的,那么公司就可减少办公场地和办公用品的开支。最后,她的特殊要求,经总经理办公室讨论给予特殊的同意。当然,在三个月的试工期内,要根据她的工作实绩,再决定是否转为正式员工。

她原先在一家公司业务部工作。一间办公室里坐着八位中、青年男女。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表面上看“以和为贵”,但背后有着颇多的闲言碎语。她不想参与其间,对是是非非沉默是金。然而,时间一长,她成了一个被人视为敬而远之的孤独者。最让她难受的是,面对老板需变换角色。她性格豪爽,做事敏捷,不会像别人遇见老板阿谀逢迎,老板在时相当勤快;而老板不在时,松松垮垮,尤其是小姐,她们会拿出抽屉里的零食相互交换品尝。用她的话说,人生不是化装舞会。于是,她跳槽。跳槽不为高薪,只为活得真实,不为八小时工作制所困。

成为不坐班的自由人的她,工作效率极高,每星期一上午,去公司参加业务例会,汇报工作,接受任务;平日里,骑着一辆助动车满街跑,收集市场信息,一份份有质量的调研报告,在家里电脑上写成后,传给部室经理。她提出的建设性建议,有些被公司所采纳。满两个月后,部室经理通知她提前转正,并有意提升她:然而她说:“公司为我提前转正,是对我工作成绩的首肯。但要提升,或许我目前还不具备条件。”其实,对她而言,现在的不坐班比提升获益更大。

她家住在上海的东北角,公司在浦东,若每天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时间约四小时,而且早出晚归,相当劳累。但她并没将这省下的4小时,用于晚起早睡上,而是抓紧完成一天的工作,下午休息两小时,晚上做教师,在家为三位高中生辅导英语。

她时常潇洒地对朋友说,选择“自由”——不坐班,不是选择闲散,而是让时间充分产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