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品周易,学管理
11046000000024

第24章 遁:学会应时而退

遁卦讲顺应情势积极避让。管理者做决策时要知时而进,更要能应时而退。遁卦下卦艮为山,上卦乾为天;山高而天退,即遁之义。阴爻由下生长,阳爻渐退,象征小人势力渐渐伸长,君子因此退避,故卦名为“遁”,取其逃亡、退避之意。

管理者做决策,思路最需要创新,定位更需要灵活。当情况发展对自己不利时,要识时务,不可一味前进,不顾风险。也就是该进时则进,该退时则退,不可自以为是,要尊重现实,尊重事物发展壮大的规律,这样才能游刃有余,进退自如。

见坏快闪,及时收手

遁卦卦辞“遁,亨,小利贞。”退避,通达,坚持中正,会有小利益。《彖传》说“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刚强者坐在恰当的位置上又有应合,是说要随着时势而运行。君子明白进退之理,有时退让或避开,反而可以通达。

只知前进,不知后退,往往会碰壁。退出是对自身状况作冷静、理智的深刻剖析,然后再实施的一种战略选择。高明的管理者能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变化而相机应变调整自己的方略。不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就要在应变技巧上下工夫。一旦发现情况不利时,就要断然作出变化,一旦迟了一步,就无法处置。面临多变的时代,管理者需要对变化保持警觉而且有效驾驭。

松下幸之助说:“武功高强的人,往回抽枪的动作比出枪时还要快。与此同理,无论是搞经营,还是做其他事情,真正能做到不失时机地退却者,才堪称精于此道。”松下幸之助是一个具有坚毅、刚强性格的人,所以才会有松下公司;松下幸之助更是一个懂得进退的人,所以才有松下公司的发展壮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久,松下公司接受委托经营一家濒临倒闭的缝纫机公司。起初,松下幸之助认为凭自己多年的经营实践,使这家缝纫机公司起死回生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但是,由于对这方面的业务比较生疏,而且当时经营缝纫机的公司众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松下不得不寻求保身之策。

松下意识到必须及时抽身,于是便立即退了出来。松下后来很感慨地说,若当时考虑花了不少投资,害怕退出会有损失而犹豫的话,只怕损失会更大。

三十六计走为上,识时务者为俊杰。决策者下定决心退出一定要果敢,不能拘泥于名位和面子。一个良好的撤退,也应该和伟大的胜利同样受到尊敬。

退也退得从容,退得理智。不论面临多么严重的困难,处于何种危急局面,领导者决不可慌不择路,而应全力以赴地带领员工挽救残局,尽量减少损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失败之前设法保存有生力量,为东山再起留下火种。

毅然隐退不奢恋

六二爻“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像用黄牛的皮捆绑起来那样,谁也难以解脱。九三爻“系遁,有疾厉。”由于被牵累而难以远去,就像疾病缠身那样危险。在这种想退而又不能退的情况下,就像疾病缠身那样使人疲惫不堪。处在有所系累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的。

九四爻“好遁,君子吉,小人否。”可以从容隐退避让而无所系累,君子将因此而获得吉祥,小人却不会吉祥。君子能够做到该退就退,从容自如,而小人却做不到这一点。

九五爻“嘉遁,贞吉。”能够进退自如地隐退避让,能坚守正道,其结果是吉祥的。上九爻“肥遯无不利。”既无牵累,又已远离,早已处在隐退避让中,就像是远走高飞一样,所以无论这时做什么,都不会有什么不利。

有时人之所以不愿退让,是因为有所系恋,为外物所牵绕。人生在世,进就会有所取,退就必须舍去一些东西,正是退要失去一些东西,所以,没有人愿意退,也没有人想退,结果,就深陷危险之中。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准确地把握时机适时做到进退适当,该退的时候一定要退,这样人生才不会荆棘丛生。

北宋中期,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朝臣针对时弊进行了一次改革尝试。宋仁宗为了摆脱困境,将倡导改革的范仲淹、欧阳修、王素等人调整进高层领导集团,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使。

范仲淹呈仁宗一篇《上十事疏》:“一日明黜陟”;“二日抑侥幸”;“三日精贡举”;“四日择长官”;“五日均公田”;“六日厚农桑”;“七日修武备”;“八日减徭役”;“九日覃恩信”;“十曰重命令”。所列十条经仁宗审阅后,绝大多数先后以诏书的形式颁布推行,这就是“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

但是,改革的几项主要内容触犯了官僚大地主阶层的政治经济利益,守旧势力不断从中进行破坏。宰相章得相唆使台谏官等,对范仲淹等人发难。怀有个人野心的夏悚手段更为卑鄙,让其女奴模仿石介的笔迹,伪造了所谓石介为富弼撰写的废立草诏。

仁宗并不相信此事,范仲淹闻讯后却慎不自安,深感改革之难,便采取了急流勇退的对策。庆历四年(1044年)六月,范仲淹以秋访为名,辞去朝职,出使陕西、河东宣抚使。后来,杜衍、富弼、陈执中等朝臣均被排挤出朝,改革失败。

军事上的退意味着主动;仕途上的退表现着洒脱。善于断然退避,是一个人心怀博大、大智若愚的体现。一个人,尤其是领导者、管理者,在客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继续前进,或再前进时就危及自身,应当自觉地、主动地断然退避。这是保存自己的一个很重要的谋略思想。

善于退与善于进具有同等的谋略价值,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加以机动灵活的运用才称得上高明。退是迫不得已的,即使退也要做到主动、自觉,不露声色,以便时机成熟时奋起。这种退是进的一个环节,是下一步进的准备和前奏,只有这样的退才称得上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