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金融审计
11044200000006

第6章 金融审计规范

金融审计质量是审计职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审计主体的行为决定了审计质量的好坏。规范审计主体行为的职业规范体系有四大组成部分,即:独立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审计职业道德准则和审计后续教育准则。

一、独立审计准则

独立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执业规范的核心部分,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审计人员工作质量的衡量标准。独立审计准则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第一层次: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基本准则是独立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对审计人员的资格条件、执业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制定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实务公告和执业规范指南的基本依据。

第二层次: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和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对审计人员执行各项独立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规范。独立审计实务公告也是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对审计人员执行各项特殊行业、特殊目的、特殊性质的审计业务的具体规范。

第三层次:执业规范指南。执业规范指南是依据第一、二层次准则制定的,是对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实务公告的解释和补充说明,为审计人员执行各项审计业务提供可操作的指导性意见。

从权威性来讲,第一、二层次的准则属于法定要求,只要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对外出具审计报告,就都要遵照执行,第三层次的准则不具有强制性。

二、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是为保证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力求符合审计准则要求针对事务所作出的一系列具体规定。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

第一层次:审计人员审计的全面质量控制。为规范审计人员审计质量控制,保证执业质量,《中国审计质量控制基本准则》规定,凡在中国境内执业的审计人员,均应采用职业道德原则、专业胜任能力、工作委派、指导和监督、业务承接和监控质量控制政策规定,并据此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相应的全面质量控制程序。

第二层次: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审计人员在执行单个委托项目的审计时,应按规定的委派工作、指导、监督、核查和复核程序要求进行质量控制。

三、职业道德准则

任何一门专业职业,为使其从业人员担负起应有的责任,都强调专业人员的自律性职业道德并依靠相关的职业道德守则来约束。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指审计人员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我国1997年1月颁布和实施的《审计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以七章三十二条的篇幅就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做了比较系统的规范,主要内容有:独立、客观、公正原则;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对客户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及其他责任等。为配合职业道德准则的贯彻实施,加强审计人员的诚信建设,我国又发布了《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违反以上规定种种“不当”行为的处理办法。

四、职业后续教育准则

审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执业的质量。为了审计职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水平,后续教育正是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水平的重要手段。凡国际上审计职业发达的国家,无不重视审计人员的职业后续教育,并制定相应的职业后续教育准则加以规范。我国财政部1997年1月1日批准执行《职业后续教育基本准则》,该准则对职业后续教育的目标、内容、考核等均作了尽可能明确的规定。

【主要概念】

金融审计审计目标金融审计对象会计责任审计责任审计风险独立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审计职业道德准则。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金融审计?其特点是什么?

2.金融审计的对象是什么?

3.在金融全面审计时,对审计风险的评价应考虑哪几方面?

4.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如何避免法律责任?

5.简述金融审计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