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金融审计
11044200000030

第30章 资产负债效益性指标审计

追求赢利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经营目标的要求,是改进服务、开拓业务和改善经营管理的内在动力。这一原则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经营原则的核心。但它与流动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往往存在矛盾:流动性强、安全性好、赢利率一般较低;赢利性较高的资产,往往流动性较差,风险较大。因此,任何金融机构都必须在保证资产与负债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有效地筹措和供应资金,尽可能提高资金的使用率,追求最大限度的赢利。一般说来,赢利性是指金融机构在正常经营状态下的赢利能力,非正常经营状态下所得收益或损失,是不能代表金融机构盈亏情况的。为此,在对金融机构效益进行审计时,应排除非常因素的干扰,如税率的变化,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变更所带来的累积影响等。

反映金融机构效益状况的指标很多,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即赢利性比率指标和效率性比率指标。

一、赢利性比率指标的审计

衡量金融机构赢利性的比率指标主要有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资产利润率。

(一)利润率指标审计

利润率是金融机构的利润总额同全部营业收入的比率,反映金融机构全部业务的获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

由于利润率的高低受利润总额和营业收入两个因素影响,因此,在审计时,首先要调阅利润表和营业收入明细表,了解利润总额和营业收入的构成,审查利润总额和营业收入是否真实,有无多计或少计收入的问题。其次,结合资产负债结构,对赢利的来源和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检查主要有哪些因素影响当期利润,如非生息资产的水平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大额的非经常收入等等。最后,分析利润总额和变化趋势,对比同行业数据和历史数据,对赢利能力作出评价。

(二)资本金利润率审计

资本金利润率,是用来说明金融机构利润总额同全部资本金的关系,表明金融机构拥有资本的赢利能力。它不但反映了从赢利中增加资本的潜力以及资本运用效率的大小,而且决定了股东收益的多少并影响股价和股市行情。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100%

由于该比率是反映金融机构综合赢利能力的通用指标。因此,审计时,首先根据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数据,复算该比率指标数据,检查比率指标的计算是否正确;其次,审查利润总额和资本金的来源是否可靠真实,资本金与实收资本是否相符;最后,采用对比分析法,将本期和上期、计划与实际、本行与同类银行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评价资本金利润率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三)资产利润率审计

资产利润率是指金融机构的利润总额与金融机构平均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该比率把金融机构一定时期的净利润与所运用的资产相比较,表明了金融机构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因此,审计时,除了依据前述两个比率指标的审计程序,对利润总额进行审查外,还要对平均资产总额的计算是否准确、数据来源是否真实可靠进行审查,并通过审查了解资产分布及其结构,了解低营利性资产及高赢利性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及其增减变动情况和趋势,了解非营利性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及其增减变动情况和趋势,审查分析各类资产的增减变动对该比率指标的影响程度及造成影响的原因。最后将该比率指标与计划指标、与历史数据、与同行平均水平的资产利润率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合理评价金融机构赢利能力,并对挖掘提高利润水平的潜力提出建议和对策。

二、效率性指标的审计

衡量金融机构赢利效率的指标主要有:储蓄存款成本率、成本率、费用率、资产利润率、利差率、人均利润、人均费用率、资产费用率、资金成本率。

(一)储蓄存款成本率审计

储蓄存款成本率是指金融机构吸收万元储蓄存款需投入多少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储蓄存款成本率=储蓄存款利息支出+储蓄业务管理费/储蓄存款平均余额×100%

该比率指标越低,说明金融机构吸收储蓄存款所需成本越少,效益越高。因此,审计时,首先是调阅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复算该指标,检查指标计算是否正确,各项数据的来源是否真实正确;其次是将当期实际指标值,与历史数据,与同行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审查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提出缩小差异的措施和建议。

(二)成本率审计

成本率是金融机构总成本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它表明,金融机构取得营业收入与耗费成本支出的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率=总成本/营业收入×100%

总成本在利润表上反映为营业支出,营业收入是指利润表中的全部营业收入数。成本率上升,说明金融机构每百元营业收入的成本高,赢利减少;反之,成本率下降,说明金融机构的成本开支减少,赢利增加。因此,审计时,首先调阅利润表,审查总成本和营业收入的构成,数据是否真实准确,总成本是否包括了各项营业支出,营业收入的范围是否全部包括,有无人为减少或增加的现象;其次,复算该比率,检查指标数据计算是否正确,是否反映了金融机构的客观实际情况。最后是将该比率的实际指标值,与计划数据,与历史数据,与同行平均水平进行对比,找出存在差异的原因,提出降低成本率的措施和建议。

(三)费用率审计

费用率是指金融机构的营业费用占其营业收入的比率。由于考虑到金融机构往来和系统内部调拨具有一定调节性,所以,用来考核费用率的营业收入,应剔除这一因素影响。其计算公式为:

费用率=业务管理费/营业收入-金融企业往来利息收入×100%

该比率指标是用来评价金融机构在费用上是否执行了节约原则,有无浪费现象。审计时,首先审查业务管理费的构成,检查是否存在不合理的费用支出项目;是否存在将业务管理费转入成本项目进行核算,达到降低费用率目的的情况。其次,审查营业收入中是否剔除了金融企业往来利息收入项目,检查是否存在人为增加营业收入达到降低费用率目的的情况。最后,将本期费用率实际指标值,与计划,与历史数据,与同行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检查是否存在差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并提出降低费用率提高金融机构效益的措施和建议。

(四)利差率指标审计

利差率是指金融机构净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赢利资产相对比所确定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利差率=净利息收入/赢利资产×100%=利息收入-利息支出/赢利资产×100%

式中的赢利资产,是指能够获得外部利息收入的资产。金融机构非赢利资产主要是现金资产、固定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资产负债表项目以及表外其他一些项目,如托收未达款项、预付费用等。由于金融机构收入主要来自于赢利资产,所以,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金融机构赢利资产获利能力越强,经营效益越好。因此,审计时,首先是调阅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等资料,复算利差率指标计算是否准确,指标各项目数据来源是否真实可靠,有无多计利息收入、少计利息支出的情况,所有赢利资产项目是否全部包含在内。其次,将本期利差率实际指标值,与计划,与历史数据,与同行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检查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提高利差率的措施和建议。

(五)人均利润审计

人均利润是指金融机构员工的创利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人均利润额=税前利润/职工人数

该指标的审计,主要是审查税前利润项目职工人数项目的数据来源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虚增虚减利润、隐瞒职工实际人数,人为操纵人均利润额的现象,本期人均利润实际指标值与计划,与历史,与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是否存在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哪些;为提高人均利润所采用的各项措施和手段是否合理、合法、有效等。

(六)人均费用率审计

人均费用率是指金融机构员工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发生的费用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人均费用率=营业费用支出/职工人数

该指标的审查,主要是审查营业费用支出项目的数据计算是否准确,各营业费用支出项目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存在人为调节营业费用支出项目数据的情况,本期人均费用率增减变动的原因是什么,为达到降低人均费用率目的采用的各项措施手段是否合规合法等。

(七)资产费用率审计

资产费用率是指金融机构为了形成各种赢利和非赢利资产所发生的费用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该指标把金融机构一定时期的营业费用支出与所运用的资产相比较,表明了资产利用的成本水平。比率越低,表明资产利用成本越低,费用支出越少,金融机构增收节支方面的效果越好。对该指标审计时,主要审查营业费用支出项目数据和平均资产总额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各项费用支出是否合规合法,费用支出是否严格控制在限定范围以内,是否存在人为调整现象等等。

【主要概念】

资产负债管理审计对象 资产负债流动性指标审计 资产负债安全性指标审计 资产负债效益性指标审计

【复习思考题】

1.资产负债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2.什么是资产负债的安全性原则?审计内容是什么?

3.什么是资产负债的流动性原则?审计内容是什么?

4.什么是资产负债的效益性原则?审计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