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渊源研究
11042300000007

第7章 在解放思想过程中重新恢复党的思想路线

一、重新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的十年内乱使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陷入了困境,当时的情况是:冤假错案堆积如山,政治、思想一片混乱,党和国家的各级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对外关系也非常紧张。人们急切盼望从困境中摆脱出来,而当时党的主要负责人******提出的“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要坚决执行,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的错误方针却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1978年5月,在胡耀邦的组织下,中央党校的内部理论刊物《理论动态》和《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叶剑英、李先念等坚决地支持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这一背景下,人们的思想开始获得解放。1978年11月10日到12月15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开了40多天,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准备会,******在会上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这个讲话是解放思想的第一个宣言书,是开辟新道路、创立新理论的******,是******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哲学基础。******的讲话也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新时期伟大历史转折的开端,也是******理论的起点。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完整、准确地理解、掌握******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性,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从而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宣布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针对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由此奠定了后来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初步形态,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认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正确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和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他在1980 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发表了《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的讲话,他说:“三中全会确立了,准确地说是重申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我们说重申,就是说把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恢复起来。”他强调:“我们搞四个现代化,不开动脑筋,不解放思想不行。什么叫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与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念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一,解放思想,提出了要求破除旧传统、旧习惯势力消极因素的束缚,破除守旧、怯弱心理,破除落后思潮的影响,以物质与精神的同一性关系原理为指导,更新观念,独立思考,勇于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依据客观实际,确立路线、方针、政策。实事求是特别强调客观决定主观,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原理。

第二,“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具有相互贯通的思想脉络和辩证要求。没有“解放思想”的前提,不可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也就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如果不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解放思想”,就有可能导致胡思乱想,使主观脱离客观。“解放”什么思想,“解放思想”到什么程度,都要讲究“实事求是”。因此,科学的态度是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和过程中“实事求是”,又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原则基础上“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恢复,成为拨乱反正的重要理论依据,而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联系在一起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生产力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姓“资”姓“社”问题的讨论、姓“公”姓“私”问题的讨论,这四次大讨论,都使我们的思想获得大解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使精神力量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第三,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基本结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从哲学上来讲,就是根据“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这一基本原理,认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本身是第一位的。所谓“独立自主”,就是不受任何国家的控制和干涉,自主地决定和处理本国的事情。所谓“自力更生”,就是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技术和市场,依靠本国人民群众的力量来发展本国经济。在这中间,要注意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主要是在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中要有一个基本的立足点。不能脱离这个基本立足点去追求现代化,也不要在对外开放中产生盲目性,不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对立起来,走闭关锁国的老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恢复与确立,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