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渊源研究
11042300000020

第20章 江泽民的发展观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创新性地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中国社会在世纪之交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思路、论断和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作出了贡献。其主要内容有:

一、全面发展

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他还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形态,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此,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这次大会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与此相对应,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要求。

他认为,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同时,“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二、优先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即讲全面发展,又讲重点发展。江泽民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的效益。只有发展科技,才能事半功倍。”并说,这是党和国家根据我国国情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确定的国策。据此,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江泽民说:“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开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离开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一光荣、艰巨的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三、协调发展

所谓协调发展,也就是说,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个要素、各个方面的关系,使其达到功能配套,效率最佳,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江泽民指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特别是若干带有全局性的关系。这些关系包括发展与改革、稳定的关系,还包括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公有制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收入分配中的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等。此外,还有经济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

四、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江泽民说:“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呢?“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在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粮以及节约其他各种资源,农业要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工业要讲质量、讲低耗、讲效益,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要协调发展;二是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三是消费结构要合理,消费方式要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决不能搞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浪费资源的高消费;四是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干部和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五是坚决遏制和扭转一些地方资源受到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五、发展目标

江泽民根据邓小平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战略思想,深刻分析了新世纪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把邓小平“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目标分解和细化,提出了一个新的“三步走”战略。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新的“三步走”战略是对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丰富和发展。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他又明确提出,21世纪头20年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