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激发无限潜能:哈佛教育法
11041500000030

第30章  溺爱不是爱

一只鸟为避免灾祸,开始把窝筑在树的高处。孵出小鸟以后,它很喜爱,生怕小鸟从高处的窝里掉下来摔死,于是把窝向下移了移。等小鸟身上长出了羽毛,非常漂亮,它更是加倍喜爱,越发害怕小鸟摔下来,又一次向下移动鸟窝,移到离地面很近的树杈上。这样,鸟妈妈放心了,然而当路过树下的行人发现小鸟时,稍一举手便把小鸟掏走了。

像寓言中的鸟妈妈一样,天下没有哪一个父母会不爱自己的孩子,父母恨不得把所有的爱都给孩子。但没有原则的爱则是溺爱,溺爱不仅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会对孩子的品行、性格和成长等各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一定要知道,溺爱虽然会让孩子“快乐”一段时期,但是不会让孩子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甚至等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反而会不快乐。溺爱并不能真正买断孩子的人生。

但是很多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给予孩子的爱代表着什么,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爱才能真正快乐健康成长。

孩子在学会走路前,在母亲的怀里抱得太多、在地上爬行得太少,都会造成孩子长大后走路的稳定能力差;孩子长大了要及时与父母分床睡,否则孩子长大后仍然害怕黑夜;怕孩子受苦受累,什么事都替孩子办完,会造成孩子长大后的独立能力差,该独立的年龄也不能独立面对人生,直到父母老去依然要为孩子操心费神。

如果总是无条件去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会造成孩子长大后好吃懒做、任性、缺乏奋斗精神;不恰当地表扬孩子,会造成孩子长大后心高气傲。

对孩子的行为过于不放心,总担心这会出问题那会出问题,总想时刻看住孩子替他安排好一切,实际上会导致孩子觉得父母管得过多,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孩子和父母的矛盾就会越来越激化;或者可能会导致孩子长大后自主能力差。

很多事情由父母代劳,孩子从行动和完成任务中学习并获得经验、信心的机会就大打折扣。所以,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依赖思想严重,也不自信,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在潜意识里,他的感觉是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靠自己,他没有多余的心力去关心、关爱周围的人。被溺爱的孩子往往很难建立一个健康的自我,更不用说获得快乐与幸福。

父母在孩子小时候溺爱他可能会导致的结果是:孩子没有学会生活的技能,对自己没有任何信心,遇上一点困难就退避三舍;或者认为总是会有人来帮助自己的,无法独立处理任何事情,事事都依靠别人。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是极难生存的,父母在年老之时还要为他操心。

孩子需要父母、需要成年人的正确引导。负责任的父母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他的独立生活能力,让孩子在爱的关怀下成长是没有错的,但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多为孩子的将来作打算。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家庭中分离出去。所以,不要溺爱孩子。

哈佛的家教精髓:

要让孩子快乐地成长,首先父母就要收起那无尽的职责。父母一定要知道,爱孩子不是给他很多金钱,也不是给他足够吃穿,而是要花时间在他身上,教会他独立生活,教会他良好品德和处事原则。没有原则的爱就是溺爱,溺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