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领导者在进行讲话的过程中,要从听众的角度出发,心态平等,真诚坦荡,不说“官话、套话、空话”,以“人”为基点,多一些通俗、贴近,少一些“灌输”、“说教”。尤其面对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话题,领导者更要做到“进得去,出得来”,学会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描述艰深难懂的概念。
如果总是一味地运用术语,自己看起来成为了“专家”,却无法与听众进行沟通,那么语言的传播意义也就荡然无存了。简而言之,领导者在思想上要“深入”,语言上要“浅出”,既不能“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也不能“下里巴人”、低级庸俗。只有这样,领导者才能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使领导讲话更具人情味和吸引力。
2.表现个性特色
领导者的讲话,应体现出个人对所讲主题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生活的感悟,通过适当的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来,做到与听者的坦诚相见。领导者的思维反应、价值观、道德观、文化底蕴、情感倾向、兴趣审美尽显人前。
领导者讲话要考虑传播对象的具体特点,以便让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更好地为广大听众服务。对于领导者的个性传播,可以理解为从生活中来,到群众中去,用不同于书本、报刊、文件的语言,用鲜活的有真切感受、有真知灼见的语言进行传播。既要避免千人一腔、千人一面,同时也切忌一味追求与众不同,陷入“为个性而个性”的误区。
3.把握讲话的语境
作为领导者,在各种讲话的具体过程中,应引领听众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以独到的见解激发听众的求知与思考。语言表述要有对象感,努力营造“谈话场”,这种交流不仅体现在语言组合层面上的服务性、沟通性,而且还表现在因交流对象不同而不同的表达层面上。
在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语言可以说是人们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如果有了语言工具却没有对语言运用相关要素的了解,就会影响交流的顺畅与和谐,有时甚至还会对交流双方的理解产生阻碍,反而违背人们交流的初衷,达不到期望的交际效果,而对所处语言环境的把握是有效地进行语言表达、语言交际的第一步,也是领导者更好地服务受众,有效地实现传播目的在语言方面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语境是交际过程中讲话者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依赖的各种因素,在讲话过程中的任何语言活动同样离不开语境的支持和制约。优秀领导者的语言魅力,除了他们的语言功底和修养外,还包含着对语境因素的变化和制约的审时度势的感知力和随机应变的自我调适力。根据讲话时的环境,精心选择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语言方式,是领导者讲话意图与目标受众期待和谐一致,从而实现有效传播的关键。
领导者对所处讲话语境的认识、适应,并在符合讲话语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地营造语境、控制语境,真正做到语言运用“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样的领导讲话才是为广大受众乐于接受的、富有传播魅力的,才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