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学会和孩子说话
11033700000038

第38章 告诉孩子学习的能力更重要

学习,到底学的是什么,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考个好成绩,还是学习获得知识的能力,能够终身学习?也许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成绩只是一时的,而能力是一世的。

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班级,同样的作业,有的同学考试能得95分,而有的同学只能得到60分,为什么?

因为获取知识有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而任何知识只有达到了融合贯通的层次,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看书,听课,做作业,能了解许多知识,能达到“了解”的初级层次。在此基础上,有一部分人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能上升到“理解”的层次,成为学生中成绩好的一类。最优秀的学生则通过反复的思考和体会逐渐进入融会贯通的状态,将自己从“理解的层次”提升到融会贯通的“掌握的层次”,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甚至无师自通的高境界。但这个过程必须要经过心力的磨砺,必须要有时间的投入和知识的积淀。

掌握知识的三个层次,又分别对应着三种学习力,即具有课堂接受能力的第一学习力,独立完成作业的第二学习力,以及对知识的深化和序化的第三学习力。

考试的分数和学习力的层次基本符合正比关系:

只需要了解的知识一般不得分,因为考卷上很少出现,除非运气特别好。所以只具备第一学习力的学生常常是上课似乎能听懂,老师讲的题也能做,但考试却不及格;具备第二学习力的学生能保证做对普通的概念题和基本题,但综合题一般不能圆满解答;具备第三学习力的学生能灵活自如地应付千变万化的考题,甚至在考场上能超水平发挥,取得最好的成绩。

所以学习的根本不是为了提高分数,而是提高获得高分的能力即学习力。如果你有获得100分的学习力,你获得100分会有困难吗?

学习力是人们获取知识、使用知识、分享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是创造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原动力,是一个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总和,它包括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三个要素。

学习力强的人,可以帮助学习者增效减负。美国著名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所接受的正规教育——上学的日子总计不超过12个月,但凭着超强的学习力,他不但成为能言善辩、深受欢迎的律师,还成为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方联盟的军事领袖,废除黑人奴隶制的英雄人物。南北战争时期,他的盖特茨堡讲演辞,被英国一位文学家称为“美国举世无双的好文章,不论任何大文豪,也不能在这篇名文上增减一词”。

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行了;还有的同学认为大量地记忆知识点,大量做习题就行了,其实这都是误解,这都不能理解学习力的本质。

在学习力中,动力是关键,毅力是核心,能力是基础。

动力是学习力中最具有激情的一种力,可以说,没有学习的动力,你就永远也不会具备学习力;在学习力中,毅力是核心,毅力有多强,学习精神就会保持多久;能力是基础,它来源于学习方法,方法越好,效率越高,能力越强。

学习是发现问题的过程,通过学习会发现和接触到许多孩子想都想不到的问题;学习同时也是测试自身不足的过程,如果不学习就完全不知道自己缺少什么;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还在于它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初步的社会环境,营造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社会生活框架,在这个社会生活框架下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培养最基本的学习的能力。正是这种学习能力,才是人们获得成功的有力武器。许多人进入社会后,把学习的职能丢弃了,以为自己可以创造些什么东西,结果只是给自己和社会制造了一些麻烦而已。失败的种子往往是在学习态度不端正之初就埋下的。所以孩子现在努力学习的不仅仅是中考、高考所需要的知识,而且更包括当我们步入社会时,自己真正需要的学习知识的能力。

那父母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的能力?

1.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就喜欢干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是父母引导孩子学习的有利条件。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说:“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学习兴趣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要让孩子学习好,首先就要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才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根本。

2.让学习变得有吸引力

父母要认真地听孩子讲述在学校的见闻,有意识地对孩子讲述的事情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关心孩子在学校的生活,这样就会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意识,即学习是愉快的、有趣的。

要鼓励、支持孩子在学校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如唱歌、跳舞、手工制作等。有的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参加学校的课余活动,这一方面不利于孩子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孩子不能参加课余活动,成天捧着书本,就会感到学习是枯燥的,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3.学会应用学到的知识

有意识地让孩子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孩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孩子了解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意义,增强学习的内驱力,同时有利于孩子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孩子自学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不仅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不断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广泛阅读中外名著,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

(2)让孩子学会利用各种工具书。

如字典、词典和百科全书,等等。

(3)帮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尽量让孩子独立地观察事物,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进行综合归纳,自由表述,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观察思考能力、灵活迁移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动手动口能力和创造能力。

5.培养孩子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的能力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电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以前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较为单一,书本几乎成了唯一的信息载体。

而现在,铺天盖地的视听传媒、电脑、卡通、电子游戏机等改变了孩子们传统的阅读方式,并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阅读已经意味着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孩子学习的渠道呈多元化趋势,电子媒介为孩子们认识世界、获取信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影响孩子学习活动的多媒体主要有两种,即电视机和电脑。电视机对孩子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而更多的是有利的一面。有机构曾就电视给少年儿童的影响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向观众作过一些调查。结果显示,少数人认为“电视增加了儿童的不良行为”、“电视的形象化使儿童满足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失去动脑筋、勤思考的主动精神”、“电视限制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是,大多数人肯定了电视所具有的传播迅速、逼真、生动、能及时反映社会的特点,认为电视能够增加孩子的知识,激发孩子的想象,促进孩子思考问题,对孩子知识的积累和正确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当然,如果孩子“迷”上了电视,看电视的时间过多,则会对孩子的正常学习活动带来不利影响。所以说,家长不要害怕孩子看电视,过多地干预孩子看电视。

但是,也不能允许孩子没有节制地看电视。正确的办法是,选择内容,控制时间,加强引导,让孩子在适当的时间内看合适的电视内容。

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是孩子今后工作的主要工具。因为它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集多种感观刺激于一体,适合孩子好奇心强、兴趣多变等天性,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孩子们用计算机开展学习和娱乐活动,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他们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有利于他们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

因此,有条件的家庭要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直接使用计算机的机会。当然,也要防止孩子迷上计算机,特别是迷上游戏程序,因为那样既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又会对孩子的正常学习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学历只能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学习力才是衡量人才质量高低的真正尺度。所以,评价一个人的优劣,不是看他目前职位高低,学历高低,而要看他的学习力。如果他的学习力一般,又缺乏学习的热情,那他的前途不会光明;相反,如果他有很强的学习力,世间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他学习的对象,他自然可以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只有拥有很强的学习力的人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要让自己生命力旺盛,就要让学习力成为本能。让学习力成为本能的自然法则十分简单,一共三项:1.思考;2.创新;3.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