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学会和孩子说话
11033700000021

第21章 赏识孩子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父母同孩子沟通,简单的说就是交流观点和看法,寻求共识,消除隔阂,谋求一致。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往往是针对孩子的某些错误、缺点进行的,这就少不了父母对孩子的批评、责骂。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由此看出,真正能让孩子进步的动力是赞赏和肯定。而不是父母的批评或责骂。要想达到有效沟通,让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就要以赏识孩子为前提。让孩子感觉到他很好,只是某些方面还不足,需要进步。

赏识孩子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欣赏。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一天,一位客人来拜访他的母亲。

客人笑着对杜鲁门的母亲说:“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吧!”

杜鲁门的母亲微笑地回答:“是这样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他同样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地豆呢!”

杜鲁门的弟弟是一位农夫,但是,母亲并没有认为这位做农夫的儿子是无能的,对她来说,每个孩子都令她感到自豪,无论儿子是总统还是农夫。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杜鲁门的弟弟是这样评价哥哥和自己的:“我为哥哥感到骄傲,他将是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之一。但我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是一名农夫,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自己,照顾了父母。”

这是何等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正来自于母亲的赏识。

实际上,每一个孩子总是有优点的,只要父母真正从内心去赏识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值得父母自豪的。

当父母从内心认可了孩子,正确看待了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那么孩子的缺点和毛病也不在那么让父母头疼,父母才可以以更好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一位教育学家说:“我们要改变的是孩子的毛病,而不是孩子。”

从现在开始赏识你的孩子吧:

1.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聪明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孩子后天形成的,应该给予肯定。有的家长会因为自己的孩子不够聪明而失去信心。事实上,能够成就一个人成功的只有努力。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那些经常被称赞为聪明的孩子,往往把分数看成自己聪明的结果,把分数高看成理所应当,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觉得是自己不够聪明,且不愿再接受新的挑战;而那些被夸奖为努力的孩子,则更愿意做出新的大胆尝试,因为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会有收获。

家家小的时候学东西比别的孩子慢半拍,为此,他的父母非常苦恼。家家上小学了,就在父母都认为家家不会有什么好成绩的时候,家家却带回了一张100分的试卷。这是一张数学测验的试卷,上面被老师画满了红色的勾勾。

“这是你的卷子吗?”爸爸吃惊地问家家。

“当然是我的,上面有我的名字啊!”家家自豪地对爸爸说。

“家家真不错,告诉妈妈你是怎么考出这么好的成绩的?”妈妈问道。

“老师讲课的时候我经常听不太懂,所以下课之后同学们都出去玩,我就把不懂的地方拿去问老师,老师再给我讲一遍,我就全懂了!做作业的时候如果有不会做的题,我就把老师讲的课再复习一遍,不会做的题也就会做了。所以考试的那些题目我都会做,就考了100分。”家家高兴地对妈妈说。

听了家家的话,妈妈的眼圈一下子红了——虽然自己的孩子算不上聪明,却如此好学和努力。

“家家真努力,是我们的好孩子!”妈妈含着泪说。

作为父母,要明白孩子努力更重要,从孩子的一点一滴里体会孩子的成长。

2.赏识错误中的优点

也许大家都看过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教育孩子的故事:

有一天,陶行知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批了。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

当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让你不再打人,你就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王友迷惑不解,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说:“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

王友感动地哭了,他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

面对王友的错误,陶行知既没有批评更没有打骂,而是换了一个角度,用充满赏识的心态,从错误中发现学生诚实守信、尊重师长、为人正直、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扬。陶行知用赏识唤醒学生的良知,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接受教育,从而在心灵深处产生改正错误、完善自己的愿望。

每个孩子都免不了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孩子正是在不断犯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说,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孩子是否犯错,而在于父母采取何种态度让孩子认识并纠正错误。善于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优点,用赏识的态度去教育孩子纠正错误,比严肃地批评和打骂更有效。

3.赏识孩子的方方面面

经常会听到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够聪明、不够漂亮、学习成绩不够好,在班里表现平平等等。而且大部分家长都会很看重学习,觉得孩子学习不好就什么也不行了。

但家长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学习只是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不能代表孩子的所有。孩子还应有很多被赏识的优点。可以赏识孩子的善良、爱心、礼貌、孝顺、勇敢、责任心、创新……这方方面面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成长历程,家长应该全面关注孩子,让孩子感受到除了学习,还有那么多可以被赏识的地方,从而为孩子带来更多的生活乐趣,让他快乐成长。

4.鼓励孩子自我赏识

自我赏识就是要孩子要有自信。自信,也就是一个人能否实现个人理想目标的坚信程度。自信对于孩子来讲,是其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之一。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小杂货商的女儿,可是通过自己的奋斗却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并被称为“铁娘子”。她的成功与父亲自幼对她的谆谆教诲密不可分。

撒切尔夫人的父亲罗伯茨,是一位白手起家的杂货商。女儿很小的时候,他就对她寄予厚望,希望她将来能有所作为。为此,当撒切尔5岁开始上学时,父亲就不再允许她说“我不会”或“太难了”之类的话。父亲经常带她去听音乐会、演讲,和她一起读许多名人自强、自信、自立的传记。父亲教她对自己要有信心,千万不要去迎合别人,并经常对她说:“自己要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

正如后来她在当选为首相时所说:“我父亲的教诲是我信仰的基础,我在那个十分普通的家庭里所获得的关于自信的教诲正是我大选获胜的武器之一。”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恨不得天天都在孩子身边,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和伤害,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他需要逐渐长大,并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成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把更多的信任给孩子,相信孩子能做好他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