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学会和孩子说话
11033700000020

第20章 你真的懂“沟通”吗?

初一女孩明明的妈妈周女士说:“升入初中后,女儿迷上了漫画书,自己的零花钱几乎都用来买各种漫画书,有时做作业时,也会突然笑出声来。女儿写着写着作业,有时会突然想起书里某个有意思的画面。”看着女儿对漫画越来越痴迷,周女士开始强行制止女儿看漫画和买漫画书,女儿对此很生气。

上周三,周女士在整理女儿的房间时,发现女儿将一本新的漫画书藏在了床垫子下。一想到女儿日渐下滑的成绩,看着一本本漫画书,周女士气极了,找来一个大箱子将各种漫画书统统装了进去,并把箱子藏在了阳台上。女儿放学回家后,发现漫画书不见了,便生气地质问妈妈。当女儿得知书被“当废品卖了”后,伤心地又哭又闹。

“我也试着给女儿讲道理,和她沟通,可是女儿就是听不进去。”周女士说。她做的这一切,都是为女儿,可是女儿咋就不理解呢?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老是埋怨,自己的孩子总是很少主动与自己沟通和交流。当家长问到一些情况时,有些孩子也是遮遮掩掩,不愿将自己心中的所想告知自己的父母,家长也不知道孩子究竟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有些什么需要。觉得自己三天两头和孩子谈话,怎么孩子对自己总是敬而远之,永远像个陌生人?

家庭教育专家说,真正有效的沟通不能停留在表面,而必须是心与心的沟通。不少家长和孩子沟通时,语气上大多是命令或是训斥的语气,行为上表现得像个“遥控器”,因而再多的“都是为你好”也很难为孩子所接受,达不到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如果家长的苦心不能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孩子,有时就会激起孩子更大的逆反。所以,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关键要优化亲子关系。家长要主动把那种居高临下的、专制的、紧张的亲子关系,变成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亲子关系。

现在来看看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怎样才能达到有效沟通:

1.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

与孩子的沟通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你讲的话,孩子无法理解,那么沟通就不是有效的。有些父母经常会一厢情愿地喋喋不休,根本不考虑孩子有没有兴趣听、能不能理解自己所讲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这就是因为父母没有注意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

2.要用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

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孩子能够理解,而且最好采用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一味地用说教、命令、强迫等方式让孩子听你的话,孩子必然产生反感。

孩子喜欢的方式可以是聊天,父母在聊天的过程中把要教育的道理融进去;可以是讲故事,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领悟道理,这比简单说教要好得多;可以是在游戏过程中沟通,因为孩子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3.要用孩子愿意接受的语言

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注意用语,比如,当你要求孩子放学后不要在外面玩耍,要按时回家时,你可以说:“放学后你不按时回家,妈妈会担心的!”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关心,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见。如果你说:“放学后不准在外面玩,给我立即回家!”孩子则会感觉到你在限制他,必然产生逆反心理。

4.要注意孩子的感受

当然,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注意孩子的信息反馈。你可以从孩子的语言中得到这种信息反馈。

比如,当你交代孩子一件事情,孩子爽快地回答:“行!”大部分的父母还是会追加一句:“千万别忘记了!”于是,孩子不是吐吐舌头就是皱皱眉头来表示自己的厌烦。

再比如,当孩子说:“唔,我知道了,妈妈你别再说了。”这说明孩子已经有点反感了,如果父母再继续这个话题,孩子也听不进去了,明智的父母就应该停止教育,把话题转到其他方面去。

5.要注意孩子的非语言反应

与孩子沟通的时候,父母不要自顾自地说,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反应,尤其是孩子的非语言反应。比如孩子开始出现左顾右盼,注意力不集中,父母就应该停止沟通或者转换话题了。

对于年幼的孩子,这种非语言反应更加重要,许多孩子还不会用语言来拒绝父母,只会下意识地用行动来表示。如果父母不了解这一点,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父母说父母的,我做我的”的习惯,于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也就失去了。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孩子在想什么?面临怎样的问题?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秘密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有动物,有人物,有梦境,有情绪,杂乱无章地塞在里面。如果不经常打开来看看,有一天当你不经意地打开时,也许会从里面跑出来一只老鼠,吓你一大跳。”孩子的心里总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尽管家长也有小时候的经历,但是,不同的时代以及年龄的悬殊,使家长们很难真正了解孩子们的心理,要想真正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就需要家长努力与孩子沟通。

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往往从自己的想法主观推断,这样的结果就是造成亲子之间的误会,从而破坏亲子关系。作家、教育家李霁野说过:“母亲们只知道孩子在一天中的有些时候不乖,脾气好点的拼命伺候他,想尽种种的方法仍然无效,有时候不免伤心流泪,以为孩子天生不好;脾气坏点的口头唠唠叨叨,讲些孩子全不理会的道理;脾气更坏的就动手打,因此毁掉了孩子的自尊心。亲密的关系被破坏了,母亲能够教育子女的力量便这样断送了。”

因此,与孩子沟通之前,父母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和孩子沟通,沟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许多父母就是因为不知道沟通的目的才认为沟通是无用的行为。

实际上,和孩子们沟通,目的是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在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去教育孩子,激励孩子,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沟通就是一种教育方式。

沟通还是一种艺术,有关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方式都要考虑到。父母只有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来交流,放下父母的架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