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名胜趣谈
11030300000065

第65章 神奇的火地岛

火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大陆以外的最南端的陆地,也是南美洲大陆最南端的岛屿。

它位于南纬52°~56°之间,东临大西洋,西与太平洋相接,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大陆相望,北隔麦哲伦海峡与南美大陆毗邻,是智利和阿根廷两国的最南端领土。阿根廷国家最长的3号公路的终点就在岛上,距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3218千米。因此,称它为“天涯海角”也丝毫不夸张。

火地岛的扬名和历史上两位名人有关

火地岛的名字本身很奇妙。这个“天涯海角”的扬名,和历史上两位名人有关。

一个是西班牙探险家麦哲伦。1521年10月,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航行,横渡大西洋,沿着南美大陆的东海岸向南航行,在南结52°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海峡口。当麦哲伦的船队闯入这个寂静、阴暗的海峡时,迎接他的是曲折迂回的水道、变幻莫测的海流、黑黝黝的山林、巍巍的雪峰,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梦幻世界。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夜色沉沉的岸上,人们不止一次地看到了神秘的火焰在黑暗中燃烧着,隐约还可看见飘拂的烟柱。有火必有人,麦哲伦曾派水手捜索,却没有遇到人。于是,麦哲伦把这块陆地称做“火光之地”,故为该岛取名为“火地岛”。实际上,这里的火光是岛上印第安人为御寒点燃的篝火。当时他们还不懂得取火方法,只好不分昼夜地在驻地燃烧干草和树枝,来保存火种。也有说法是,那是土著居民看到从未见过的船队而点燃的报警火堆。

火地岛扬名世界,还和达尔文的名字分不开。1832年,达尔文乘英国海军巡洋舰“贝格尔”号环球旅行时,曾到火地岛进行过地质和生物的科学考察,还深人到印第安人部落了解他们的生活和习俗,后来这些都记载在达尔文发表过的《贝格尔巡洋舰考察日记》里。火地岛东部的那座2135米的达尔文山,就是为纪念这位著名科学家而命名的。

岛上的“醉汉林”和“印第安人面包”景观最为奇特

火地岛是由主岛大火地岛和数百个小岛、岩礁组成的一组岛群,总面积7.3万平方千米。西、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余脉,海拔1500米~2000米,最高峰约2469米。由于纬度较高,雪线高度仅为500米~800米,并有现代冰川发育。

火地岛的冰川风光别具一格,冰川奇形怪状,雪山重峦叠嶂,湖泊星罗棋布。最大的法尼亚诺冰川湖方圆数百平方千米,周围群山环抱、森林密布,湖水清且静,风光秀美。火地岛的夏天是最长的,白天长达近20个小时,半夜23时太阳才落入海面,凌晨4时~5时,太阳又升起。

人们也许认为这与南极大陆隔海相望的火地岛一定寒冷无比,实际上,火地岛年平均温度为5℃,冬季最冷为零下20℃,夏季平均气温为14℃,比中国的东北还要暖和些。

由于岛上的动植物资源保存较好,岛上有不怕人的海豹和企鹅,有优良品种的羊和众多的野兔,茂盛的山毛榉树构成了森林的主体。在岛南面的比格尔海峡一带,还时常有巨大、珍贵的蓝鲸出没。

另外,火地岛的土著奥那族人的流浪式生活和风俗也独具特色。他们的房子非常简单,就是在地上插几根木棍,再搭上几张骆马皮,很像我们所说的窝棚。特殊的地域、神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到此观光。为此,阿根廷于1960年在岛上建立了国家公园。

火地岛国家公园充满着奇妙色彩。公园入口处有一座圆木搭起的牌楼,四周是莽莽苍苍的山林,正面是用西班牙文写着的“火地岛国家公园”的牌子,背后写着一行字“认识祖国是你的义务”。

沿着国家公园林间小道行进,会看到一些高大树木的枝头挂满黄色的葫芦。它们不是果实,而是一种寄生菌,据说土著人会经常采摘来食用,当地人称之为“印第安人面包”。

火地岛地理环境独特,气候多变,终年狂风不停,土层瘠薄,树木的根扎得不深,不少地方的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好似醉汉摇摇晃晃,被称之为“醉汉林”。

火地岛上的乌斯怀亚是各国去南极考察的后方基地

火地岛上位于世界最南端的城市乌斯怀亚,如今已成了迷人的风景点。乌斯怀亚,印第安语是“观赏落日的海湾”之意。当日落黄昏时,登上山冈,眺望晚霞中的海湾,水天一色,云霞似锦,美不胜收,于是得了此名。

在乌斯怀亚博物馆里,有实物和照片展示着火地岛的开发史。乌斯怀亚城不大,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扼守着比格尔海峡的咽喉,湾内水深湾阔,是理想的避风港,阿根廷海军在这里建有基地。从这里往东可达马尔维纳斯群岛,当年震惊中外的马岛之战,就是在这里爆发的。

乌斯怀亚港距南极大陆最近处仅800余千米,各国赴南极考察船多以此为后方基地,因而这里也是通往南极科学考察的中转站,考察船都在这里补充燃料和食品。20年多前,中国首届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向阳红”10号曾在这里停靠。20多年后,第21次中国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再次来到这个美丽的海港,成为当地一件盛事。

2005年1月7日当地时间下午4点30分,已经在大洋波涛里航行了75天的“雪龙”号,带着仆仆风尘驶进乌斯怀亚港。得知“雪龙”号要前来访问,阿根廷火地岛省省长科拉索亲自签署了正式宣布欢迎“雪龙”号抵达并在乌斯怀亚港停留的法令。

“雪龙”号在停靠乌斯怀亚的三天中,于1月8日和9日对公众开放,让当地群众和各国游客上船参观。登上“雪龙”号,着实也是不寻常的事,据说,“雪龙”号停靠在澳大利亚弗里曼特里港的时候,也曾想对公众开放,但澳大利亚当局以安全为由拒绝让公众上船。

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队长张占海透露,“雪龙”号停靠乌斯怀亚,除进行油料、淡水和食品补给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考察把乌斯怀亚港作为后勤补给基地的可能性。他说,乌斯怀亚和南非的开普敦、智利的彭塔雷纳斯,都是国际南极考察的重要物资补给和后勤保障基地。

火地岛上发现了4000年前人类的骸骨

2004年3月,阿根廷考古学家古斯塔沃·布哈莱斯基宣布,该国考古工作者在阿南部火地岛发现一具保存完好的人类骸骨,估计至少有4000年历史,这是该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遗骸。

布哈莱斯基介绍,这具骸骨是在火地岛离大西洋海岸不远的一座贝冢里发现的。经测定,这座贝冢已有3900年历史,而距其20米外的另一座贝冢已有4000年历史。专家认为,这位古人很可能是在死后被风吹过来的贝壳所掩埋,因此其应该具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

火地岛是古代人类生活的地点之一,但是该地区考古工作仅有150年历史。布哈莱斯基说,此前阿根廷在包括火地岛在内的阿南部巴塔戈尼亚地区发现的人类骸骨的历史最早不超过1500年,因而这个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这个海岛上生活的居民正为一种小动物河狸的迅速繁衍而苦恼。

在火地岛上的树林中,常常会出现一片被毁坏的林木,残存的半截树桩尖端如同削过的铅笔,这便是河狸类动物的杰作了。这种原产于北美加拿大的小动物是个伐木筑巢的天才,它们用锋利的牙齿咬断树干,把它们拖到小溪中间,构建起一座不透水的巢穴,就像一座四周有护城河的城堡,只不过它们的才能苦了岛上的树木。

火地岛原本没有河狸。

1947年阿根廷海军舰艇把50只河狸从加拿大带进火地岛,原本只是想增加当地的毛皮种类。但没想到,由于火地岛没有狼和熊等河狸的天敌,这种小动物迅速繁衍。仅过了半个世纪,50只河狸就繁衍到5.5万多只。

河狸数量迅速增加,给火地岛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火地岛的森林、植被原本就比较脆弱,稍有变化就会受损。而河狸来到火地岛后,它们还是保留了过去的习性:啃树皮,拱树干造水琐。这么一来,火地岛的森林和水土资源就受到很大破坏,溪流改道,水塘增多,绿色植被减少。

阿根廷政府为这种小动物专门制定了相关措施,来保护火地岛。火地岛以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每年夏季,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豪华游船驶进乌斯怀亚港,来这个“天涯海角”享受“世外桃源”般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