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11020700000097

第97章 教孩子学点中国传统文化

现在我们似乎离传统文化越来越远了,就拿孩子来说,现在的孩子爱吃的是各种洋快餐,有几人还知道五谷耕种与“粒粒皆辛苦”?他们手里玩的是芭比娃娃、奥特曼,有几人还能背出传统经典诗文?他们热衷于过“圣诞节”,又有几人知道“端午节”、“重阳节”的来历?他们向往甚至学习外国的种种习惯,可却没想到自己已然丢却了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礼义。

一位成绩优秀的高中学生在德国进行了一年的交流学习,寄宿在一个德国家庭中,这次交流学习生活让他有了一个感悟:“我在德国家庭中,给中国人丢了脸。”

原来,他在德国每天放学回家后都是直接进自己的房间,直到有人喊吃饭才出来。但家中的德国孩子却要积极地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好让自己的零花钱拿得心安理得。

有一次,他放学回家后直接就用钥匙开了门,但德国爸爸却惊讶地问:“为什么不敲门后再开门呢?”

他也同样惊讶地回答:“我有钥匙,为什么要敲门?”

德国爸爸则说:“假如家里有人,他们不会想到你这么突然闯进去的,如果他们有事或穿得不方便,这不是会造成尴尬吗?”

寥寥几件小事,却让这个孩子感觉到了自身连最基本、最普通的礼貌礼仪都没有,他发现他的成长过程中欠缺了很多,也许正是由于不认同自己悠久的文化,才闹出了许多洋相。

不知道还有多少孩子和这个孩子一样,正在外国“展示”着原本不该有的洋相。孩子也有思想,当他看到这样的差距、感受到他人一样的眼光时,他显然也是不快乐的。

所以,我们不要只忙于追求孩子的好成绩与高能力,还要好好培养他的综合素养,应该让他扎好做人的根基。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向中国传统文化来求教。

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什么才是中国传统文化?这里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一下。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经过长时间的演化最终汇集而成的一种文化,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特质与风貌,从哲学、科学的角度揭示了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与意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除此之外,道家、佛家、诸子百家,以及他们的思想著作、琴棋书画等传统技艺、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学、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和礼仪风俗、戏曲、建筑、中医、宗教、民间工艺、传说……也都属于传统文化。

所以,我们不能只凭借片面的认知就下结论,如果不太了解传统文化,那就去查找资料、去向人请教。而在所有的传统文化学习中,我们应该重点教孩子学习五伦八德(五伦: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教他学会分辨善恶,教他懂得因果定律。也就是说,只有先认清传统文化的内容,我们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孩子。

与孩子一起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

妈妈给儿子报了一个传统文化学习班,每个周末都送他去学习两个小时。对这个学习班,妈妈的态度与对待其他学习班一样,只是督促孩子好好听讲。而且,只要孩子回到家,她就让他赶紧去做题背单词,至于学习班上学了什么,她从来不关心。

显然这位妈妈对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就是一种错误的方法,学习传统文化并不是参加个学习班就可以了,如果孩子只是在学习班里有所学习,但回家却不去力行,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这个学习就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在学习。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做得不到位或者做错的情况,我们还可以给他讲解、帮他指正。当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传统文化时,就会形成一个学传统文化的氛围,看到我们的努力,孩子也会更加用心。

将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生活之中

其实很多传统文化教育在生活中都能得到体现,比如,尽孝道,简单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须敬听”,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如果我们做得好,孩子就会照样学,如果我们及时教,他就能按照我们所教的去做。

所以,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礼仪道德教育、文化传承教育等等,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做好,再为孩子适当讲解,并鼓励他也依样施行,这样他就会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这样的习惯渗透进他的人生,他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接人待物,就会处处都体现出一种儒雅气质,而且他也会懂得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他也就能更快走向成功,他的人生自然就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