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11020700000075

第75章 对孩子的事不包办代替

我们都知道,爬山虎必须要依附在墙体、岩壁等地方才能向上生长。如果我们对孩子不放手,那么他就会变成爬山虎,只能依附在我们身上过活。但孩子在未来能否生存下去,关键要靠他自己,所以我们该放手时要放手,要教给他生存的智慧,让他学会自立。

包办代替是很多父母的“习惯性行为”,也是我们对孩子无法放手的一个最突出表现。可以说,从生活到学习,我们对孩子的事情可谓是无所不包,我们以为自己是在帮忙,但孩子却可能陷入理所应当的享受之中。

一位妈妈就曾这样说:

从上小学开始,我们就在为孩子铺路,为了能把他送进重点学校,我们辛苦赚钱将房子换成了“学区房”。等他上学后,为了能让他更好地学习,我们又和班主任老师拼命搞好关系,只为老师能多关照他一些。我们帮他报名参加各种班,还不都是在替他考虑?

至于在生活方面,那就更不用他操心了,每天我什么都替他做好了,什么挤牙膏、整理书包,全都是我的活儿,家里有点什么事都不用他插手。

可我们对他已经这样了,他就是不争气。学习成绩上不去,在生活中也懒散得要命,说他点什么他都无所谓。有时候我着急了,就使劲批评他,可他却说:“我着什么急?不是有你们呢吗?反正你们神通广大。”听着这话,我这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这就是包办代替的后果,孩子不但不感激我们的付出,反而享受得心安理得,遇到事情也全都向我们身上推。

对于包办代替,无论是包办孩子的生活还是他的学习,对他都是一种伤害。其实人都有懒惰心理,尤其是孩子,当我们替他把能做的所有事都做好之后,他就不会再自己费力思考,也不会关心未来如何,而只懂得享受现在,并误以为这就是快乐。可这种享受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这种快乐也只是暂时的,一旦他需要独立面对事情时,他就会陷入困境。

所以,我们该收起操得太多的心,对孩子的事也要学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该是他自己能做的,就必须让他自己做,他暂时没有能力做好的,也要教他基本的方法,并鼓励他通过不断练习以掌握做事的技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意识地为自己而奋斗,他未来的生存才能有保障。

将孩子看成是独立的人

我们包办代替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把孩子看成是独立的人。在很多父母眼中,孩子就是他们的附属品,是不成熟的、不完美的,是需要被照顾的。

孩子需要照顾没有错,可他迟早都要自己独立于世。而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想获得独立的渴望,此时我们就要抓住机会,在他想自己伸手做些什么事情的时候,就要趁机教他去做,在他有了自己的想法或决定之后,也要放开手给他自己决定的机会。

也就是说,孩子可能在成长的最初几年是需要我们的帮忙与照顾的,但当他具备了学习能力时,就要教他学做尽量多的事,为他未来能更好地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别把孩子的事当成是我们的事

孩子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事需要自己去做,这是他成长的过程,我们不能替他成长,只能陪他成长。

所以,小到刷牙、洗脸、洗衣、叠被,大到学习、考试、升学,只要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就要教他学习自己做,做得不好不要紧,让他多加练习,一次又一次地做,直到他完全学会,并逐渐养成习惯。

而当他有了失误时,比如早上没起来,作业没做完,我们也不要替他解决问题,留给他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当我们不再把孩子的事情看成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时,他就必须要自己认真去对待这些事情,他才会有自己努力的心。

不要随大流地包办代替

包办代替也算得上是一件“随大流”的事情,因为我们一看到周围人对他们的孩子照顾得特别周到时,我们就会“如法炮制”。假如再看到别的孩子因此而表现优秀时,我们就会更加沉不住气。再加上有些人还会很“热心”地向周围人传授自己的育儿经,而看到他们的孩子都有了成绩,我们内心便也开始“蠢蠢欲动”。

其实何必呢?别人的孩子终究不是我们的,适合于他们的某些方法,也许在我们这里就会“水土不服”。再者说,不对孩子包办代替才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最为正确的做法,我们理应不管他人有什么作法,都要坚定地执行下去。

虽然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需要时间,但一旦孩子学会了独立,他就能受益一生,我们坚定一些又何妨?

教孩子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

我们的思想正确了,接下来就要开始改变孩子。我们要教他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使他尽可能地学会处理所有可能遇到的事情,这样我们也会更加放心。

所以,除了前面提到的基本的生活自理,我们还要教孩子学习掌握各种生活技能,比如做饭、清洗、打扫、修理、与人打交道……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出建议,告诉他道理,给他介绍经验,剩下的就是他自己去琢磨、摸索。

当孩子学会打理自己的一切时,无论再遇到什么,他也都能轻松应对。即便是遭遇了困难,他也会积极想办法去克服,并从中体会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快乐。由此可见,只有学会自己做事,才是最基本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