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11020700000030

第30章 孩子青春萌动,重在疏导

当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之后,就慢慢进入了青春萌动期。一般来说,孩子可能有如下几种表现:情绪变得烦躁不安,有时会感到孤独、苦闷、忧虑;看到异性会脸红心跳,会为了对方而特意打扮自己;很想和对方说话,但又没有勇气,或一时不知道说什么;等等。

虽然青春萌动是孩子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是由于他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很难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度,所以很容易因过度交往或不适当交往而给自己带来烦恼,进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面对青春萌动的孩子,压与堵都不是良策,明智的做法就是疏与导。如果我们旁敲侧击地引导孩子,也许能够给他留有更多的思考余地,从而让他从心底里接受我们的话。

最近,12岁的女儿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打电话,妈妈觉得她有些奇怪。后来,妈妈从班主任那得知,女儿和班上的一位男生关系比较亲密,好像是早恋了。

妈妈假装无意地对女儿说:“我今天和你们班主任聊天,听说你们班有人谈恋爱了,是真的吗?”

“对啊!我看他们在一起还挺快乐的。”女儿答道。

“快乐也许只是暂时的,如果两个人恋爱不能建立在自爱的基础上,是无法很好地发展下去的。”

“什么是自爱?”

“一个人只有真正懂得爱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快乐的情绪、正确的人生观,才会引起他人的欣赏。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自爱,身体很差,精神颓废,人品也不好,你会欣赏、喜欢他吗?”

女儿摇摇头,说:“我怎么会喜欢那样的人呢?”

“所以说,真正的爱是建立在自爱的基础上。”

女儿听了妈妈的话,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妈妈知道她在认真体味这些话,在重新思考自己面临的情感问题。

面对女儿的早恋问题,这位妈妈没有当面质问她,而是从侧面作出评论,并让她认识到“爱是建立在自爱的基础之上的”道理。

总之,一旦孩子进入了青春萌动期,我们就要充分了解他在这一时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用平和的心态、科学的方法引导他顺利度过这个躁动不安的时期,让他留下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

尊重而非镇压孩子的情感

当我们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苗头时,很多父母都会“如临大敌”,阻止孩子与异性朋友的正常交往,甚至采取过激的举动,伤害他的自尊心。结果,“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很可能会在孩子身上上演。

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两个人的爱情遭到了外在力量的极力阻碍时,反而会使他们爱得更深、更强烈,使恋爱关系变得更牢固。

所以,我们一定不要镇压孩子的情感,而是要尊重他的情感,用他易于接受的方式给予引导。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聊聊自己在这一年龄段时的所思所想,适当和他聊聊自己的恋爱情况;也可以和他讲讲一些伟人、名人是如何处理青春期的情感和学业之间的关系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孩子明白,青春萌动属于正常现象,而恋爱是责任的开始,同时也要让他意识到早恋的不成熟之处和各种危害。如此一来,孩子就会更深刻地认识青春萌动期的情感问题。

另外,我们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从而开拓他的生活空间,发展他的兴趣爱好,一方面可以使他过剩的“青春能量”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可以消除他对异性的神秘感。同时,我们还要教孩子与异性相处的基本礼节,从而提高他与异性交往的能力。

及时向孩子传递正确的恋爱观

无论孩子是否早恋了,我们都应该寻找合适的机会,及时向他传递正确的恋爱观。我们要让孩子明白,美好的爱情绝不是情感的冲动,而是在经历了“相识、相知、相惜、相爱”的过程之后建立的在一定经济、阅历基础之上的成熟情感。而且,真正的爱情不是无节制的索求,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付出,是彼此理解、鼓励、支持、包容。

同时,我们还要告诉孩子:你目前的状况不足以承担起爱情、家庭、生活的重任,不妨把这份美好的情感珍藏在心底,等到青春的翅膀变硬了,青春的肩膀更宽了,再让它发芽、开花、结果。

当孩子建立了正确的恋爱观之后,相信他会对此有所思考和感悟。

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和爱

孩子会因为各种原因在青春萌动期发生早恋,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无法从我们这里得到关怀,便只好去别处寻找温暖。尤其是在夫妻关系不和或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孩子更会把情感寄托投向外界。

对此,我们要给孩子营造温暖、和睦的家庭氛围,和他建立亲密的关系,及时满足他的精神需求,让他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只要孩子能够在家庭中得到温暖,能够在我们这里得到关怀和爱,早恋的几率自然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