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11020700000011

第11章 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信任

所以,当我们不产生莫名的焦躁时,孩子也会感到安心,他就不会因为扭曲生长而失去快乐。我们的支持与信任,将是孩子人生路上最好的依靠,也是他快乐的源泉。

资深心理学家金韵蓉在《爱让成长不烦恼》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的侄子是一个艺术工作者,在伦敦的艺术界与时尚界从事摄影和平面设计工作。我总认为艺术家都是放荡不羁的,便很担心侄子也会受工作朋友的影响沾染上坏习惯。

因此,每次英国读书的儿子一回来,只要我们的话题提到了他的表哥,也就是我的侄子,我总是会问一句:“他有没有沾染上什么坏习惯?比如毒品?”

一开始,儿子还能耐心地回答并让我心安。但后来有一次,我刚提出这个问题,他就用有些愠怒的口吻严肃地对我说:“你知不知道你们这样非常不公平?每次都先假设表哥会学坏或做错事,你们为什么不问问他最近有哪些很棒的作品?或者去了哪些有趣的地方?为什么都要先假设一些负面的事?为什么不能相信我们也有判断的能力?”

儿子的话给了我当头棒喝,除了当时立即道歉,我也承认自己确实存在着信任上的问题。从那天开始,我就很谨慎地留意自己不再对年轻人犯同样的错误。

类似这样的错误在我们身上似乎也屡犯不鲜。而且,更为严峻的情况是,很多父母并不以为不信任孩子是错误的。他们觉得,孩子就该多管教,信任就是放纵。

但对于孩子来说,我们的不信任可能会使他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评价,他会因此丧失对自己的信任,当他不相信自己时,他就无法独立,更不可能收获成功。一个不能独立、没有成功的人生就是失败的人生,也是一个没有快乐的人生。

显然,教育孩子并不是在雕刻一块木头,我们可以在木头上随自己的意愿雕刻出任意的花纹,但对孩子不行。孩子就像一颗种子,他有鲜活的生命,他要凭着自己的力量扎根、发芽、生长、成熟。我们是他成长的那片土地的一部分,要给他提供一个坚实的环境,让他牢牢地扎住根,让他从我们这里吸收更多、更好的养分,使他能自由地沐浴外界的阳光与风雨,并由此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不随便阻止孩子的行为

看到孩子想要拿碗,我们会大叫一声:“别动,摔碎了扎手!”

看到孩子想要登高,我们一把把他拽回来,吓唬道:“栽下来,摔坏了胳膊怎么办?”

看到孩子刚拿起扫帚要扫地,我们连忙接过来:“快好好学习吧!你又扫不干净,别瞎耽误工夫了。”

……

这样的场景一直都在生活中上演,我们凭借自己的判断,一次又一次地阻止孩子各种各样的行为,而这也是我们不信任他的最主要表现。

事实上,孩子有探索的天性,也有学习的渴望,当他想要探索这个世界时,也正是他想要学习的最佳时刻。此时,我们可以问问孩子做出某种行为的原因,如果他并不是在做坏事,那么我们只要在保证其安全的前提下,看着他、引导他就可以了,不要怀疑他的能力,而是要肯定他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

别刻意纠正孩子的失误

除了阻止孩子的某些行为,我们还很“乐于”为他纠错。

我们经常对孩子说“不能”、“不行”、“不可以”,并在其后加上“必须”、“一定”、“绝对要”,以此来纠正我们认为的错误行为,并要求他按照所谓正确的要求去做。

其实,犯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如果他经历了犯错、知错、改错,他自然就能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

所以,如果犯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那些无关紧要的小错,我们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他机会让他自己去纠正。不过,至于那些涉及人格、道德的错误,我们可不能也一并放纵,一定要及时帮他纠正,以免他误入歧途。

多对孩子说“我相信你”

无论孩子想要做什么,我们总是频繁地嘱咐他、不断提醒他,生怕他出了问题。但事实上,只要我们说一句“我相信你”,那么孩子就会不断提醒自己,他也会更加努力地将事情做好,而且他也一定能够做好。因为信任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约束,也会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因此,只要孩子所做的是有意义的事情,那我们送给他的最好礼物,就是微笑着拥抱他,或者微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我相信你”。这会带给孩子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由此他就能更快乐地去做好该做的事。

感谢孩子对我们的帮助

随着不断的成长,孩子也会有想要帮我们做些什么的意识,那就让他做好了。无论他是帮我们做了家务,还是帮我们解决了一些生活小难题,或者主动聊天为我们解闷,我们都要予以他真诚的感谢。感谢也是一种信任,因为我们的感谢是对孩子能力的肯定,他也就希望自己未来能做得更好。而且他还会从我们的感谢中体会到被感谢的快乐,这也是在培养他的感恩心,使他也学会感恩。

不过,如果他没做好,或者帮了倒忙,我们依然还是要感谢他。只是感谢过后,我们还要教给他正确的做法,并相信他下次一定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