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元年春初,潦倒异乡的赵之谦,并未如预期那样搭洋船赴北京。一身破旧的衣裳,三餐难得一饱,除几位知友之外,在商场的旧识和婚友面前,充分体会到世态炎凉;像在家乡时一样,遭到无情的冷淡。
暮春前后,他意外地邂逅一别七年,音讯全无的长兄赵烈。经常沉醉于烟榻的赵烈,满面憔悴,乍见面时,之谦简直无法辨认。言及近年来家中景况,赵烈依旧惦记被他遗弃多年的子女,更不知他们现在何所依靠。兄弟重逢,除了一番惆怅之外,似乎也无从相互安慰和扶持。
赵之谦与仁和县廪生魏锡曾(稼孙)结识,不仅建立终生不渝的友情,也对他学术发展上有了很大的鼓励和帮助。
长之谦一岁的锡曾,生父魏北奎是钱塘县贡生,生母王渭,陕西渭南县人。
锡曾三岁过继给已故的堂伯为嗣,继母王氏,对他非常疼爱。
他十四岁中仁和县秀才,可谓少年得志,但参加五次杭州乡试,却都落第。妻子张氏,父亲是福建盐库大使,现任石码验掣关大使。锡曾婚后,育有四子、五女,次子和三子过继给堂兄魏锡庚。杭州战前,锡曾为童子师,以微薄的束脩,维持家计。继母卒后,他复与生母、兄弟同住。
咸丰十年杭州被太平军攻下前,生母王渭六男一女,加上子婿和内、外孙多达三十一人,是个人丁兴旺的小康之家。经两次杭城大战,自杀、饿死、病死、散失者过半。
杭州再次被围时,王氏命锡曾率妻儿奔福州岳家避难;因为锡曾要为堂伯延续宗祧。所以他比之谦早些入闽,他的身份,由原来的仁和候选训导,改谋福建试用盐场大使。
锡曾出身书香世家,喜好篆刻及金石拓本,到处搜罗名迹。久闻之谦之名,所以以前每到绍兴,总会在大坊口之谦住处附近徘徊,神交已久,只是无缘拜会这位金石同好。
得知之谦入闽后,他以诗集为贽见礼,向之谦请教,并索其具有金石气的画梅。他在诗中写:
知君家住大坊口,十过君门九回首;当时镜水净无波,天涯今日成悲歌。高句骊纸新拂拭,请君狂拨金壶墨;恶诗不敢与人看,更须字字加红勒。矫矫龙性不可驯,人生鸿爪皆前因;笑我降幡无可竖,看君放手杀降人。
锡曾此诗,表现出诚挚的仰慕之情,更以幽默的口吻,向之谦求教并索画。
赵之谦读了他的诗集和索画梅诗,深觉锡曾是性情中人,是可交的朋友,不禁诗思泉涌,依韵和诗三首。
一首感叹战乱频仍有家难返之痛:
逃生来入五虎口,乱后乡关怕回首;海艘有闻归宁波,偏我长作无家歌。无家思家频拭泪,尚复何心弄纸墨……
这首诗的下一半,之谦写出未能像锡曾那样,率妻女一同迁徙避难的遗憾。
由于锡曾诗尾有“矫矫龙性不可驯,人生鸿爪皆前因;笑我降幡无可竖,看君放手杀降人”,他在第一首和诗尾声中,也同样把锡曾幽默一番:
……小时倔强老伏驯,与困兽斗乃无因;降卒四十万且尽,围魏救赵今何人?
之谦将第三首和诗,题写在为锡曾所作梅花上面。这幅画,布局简单奇特。疏梅三两枝,两枝一远一近地伸向左上角,一枝斜斜地向右下方伸展,枝的末端回转向上,有余韵无穷的感觉。笔致劲健,墨色鲜活,气氛冷冽而清新。
诗和款,题写在横枝下面偏左的一侧,文字布局有种上重下轻,左淡右浓的整体感,密集的笔墨和疏梅形成一种有趣的对比,极尽分朱布白之妙。
梅花向我笑开口,不再青春将白首,终朝一磔复一波,书画未竟为诗歌。风尘万里目谁拭,中无所贪但有墨,空华何处著栽培,幻相犹能事勾勒。履霜象致坚冰驯,老倒亦见缘与因,移根哪得干净土,荒山长日来樵人。
诗后题:
辟地闽中,索画者辄写墨梅与之,稼孙尊兄以诗索画墨梅,亦知我也。三叠原韵,即乞两政。
同治纪元三月初十日,会稽弟赵之谦
魏锡曾接到之谦诗和画,喜出望外,见之谦一连和韵三首,也复和二首。
当之谦不肯示弱地再和二首之后,友人钱子奇也跟着和,有时且半夜敲门一再送来和诗。
故浙江巡抚王有龄为湖州知府时,因公晋省(杭州),曾与锡曾有一面之雅。其后杭州第二次失守,王有龄自尽,李秀成派兵送其灵柩到福州熏观者万人空巷。时锡曾病足,既不能往观,也不愿去看,于是依索梅诗韵,赋诗一首以志其事;这已是魏氏六叠前韵。
赵之谦也是一再作和。在数量上,他和魏锡曾、钱子奇以及后来和友人刘拙庵在温、杭二州所作和索画梅诗,就有二十三首之多。
赵之谦三十三岁前所作诗文,留在绍兴者,因战火全数成为灰烬。光绪十年赵之谦辞世后,其后裔收集诗文,出版诗文集时又相当草率,仅咸丰末年、同治年间之谦自辑的诗,保存得比较完整。而所刊《悲盦居士诗》中,更以一系列的和索画梅韵占绝大的篇幅;使人无法从诗中窥得之谦一生的全貌,是很可惜的现象。
到福州的魏锡曾,虽子女众多,家庭负担很重,但仍节衣缩食,收集碑拓金石。一面鉴定真伪,一面校读,他认为青浦王侍郎所辑《金石萃编》错误颇多,想加以审定。这种精神,颇似之谦继孙星衍《寰宇访碑录》,辑《补寰宇访碑录》一样。
志同道合的之谦到来,正好与他切磋琢磨,互相研讨。两人性情,都很直率,讨论时一言不合,面红耳赤,甚至拂衣而去,再见面时和好依旧。
审定金石之外,魏锡曾正为有师生之谊的戴熙编辑画册,为之谦所最钦服的杭州篆刻家钱松拓辑印谱。现在他又计划为订交后的赵之谦拓辑《二金蝶堂印存》。
戴熙(醇士、鹿牀),祖籍休宁县,定居钱塘,道光十二年进士,历官至兵部右侍郎。以文学、山水画和篆隶书,为道光皇帝赏识。偶尔刻印,也很有古意。两度视广东学政,处事公正,识拔人才,极受士民爱戴。
咸丰初年,戴熙引疾家居,奉旨督办江浙团练。到了咸丰十年春,李秀成进兵杭州,大战一触即发时,巡抚罗遵殿曾问计于戴熙。戴熙意见和缪梓固守待援的策略不同,结果,遵殿以守城重任托付缪梓。
咸丰十年二月廿九日,杭州城被太平军攻取后三天,戴熙赋绝命诗,投水自尽,谥“文节”。他的弟弟戴煦(谔士),也投水而死。谔士为钱塘秀才,官训导,擅山水画,学问、行事一向为人所推重,性情冲澹,有隐士风;但名为戴熙所掩,使之谦颇为不平。
魏锡曾刊印戴熙画册时,请之谦为跋;但从之谦致锡曾的短札中,可见他对作跋之请,有些心不甘情不愿:
戴文节次子进卿,是否诸生;而颐下有痣毛一毫者?仆乙卯乡闱与同号舍;问之当可忆。然知彼之不能忆;于何知之,知之以杭人之日称文节,而遗其弟也。
由上可见,之谦对戴熙的贵人势焰,有些不以为然,对兄掩弟名,也不无微词。之谦接着写:
画册跋已成,请兄视之,不与亦可。戴谔士之学尚为乃兄二品官所掩,仆何以忍附二品官传耶?
仆生平有牢不可破之见,此亦其一。虽非大中至正之道,然实沉疴积痼之一脉大承气汤也。谦又顿首论及近代篆刻家,魏锡曾最服膺的莫过于钱松(叔盖、耐青),钱松致力于钻研汉印,曾手摹汉印二千钮。书擅篆隶,画工山水。
咸丰十年春,太平军攻取杭州,钱松与家人一起服毒自尽。
钱松次子钱式,于中毒昏迷中呕吐,并逐渐苏醒过来。同时苏醒过来的钱松妻子,为免幼子生活于孤独恐怖的世界,以刀刺杀钱式;但他仍奇迹般的活了过来。随后为闯入其家的太平军所俘虏。
行过一座桥时,钱式见有机可乘,迅速地蹿到桥下,步上逃亡之路。
魏锡曾把以篆书题耑《钱义士印稿》和撰写《钱松传》的工作托付之谦。
至于后来逃亡永嘉的钱式,为之谦收为入室弟子,照顾其生活,并悉心传授书、印,是否受锡曾付托,不得而知。
赵之谦和魏锡曾,析赏评定诸家印谱和金石拓本时,之谦发现出身于书香世家的锡曾,虽然不能刻印,但他对篆刻鉴赏力很高,于印的源流、刀法和各时代的风格,认识深刻,认为是难得可与讨论印学的人。从他后来刻赠锡曾“巨鹿魏氏”的白文印款中,既可见出他对锡曾的推重,也可以看出他古代书法、篆刻关联的体验:
古印有笔尤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此意非我无能传,此理舍君谁可言。君知说法刻不可,我亦刻时心手左,未见字书先讥弹,责人岂料为己难。老辈风流忽衰歇,雕虫不为小技绝。浙皖两宗可数人,丁黄邓蒋巴胡陈(曼生),扬州尚存吴熙载,穷客南中年老大。我昔赖君有印书,入都更得沈均初,石友多有嗜痂癖,偏我操刀竟不割。送君惟有说吾徒,行路难忘钱及朱。稼孙一笑,弟谦赠别。
此印同治三年冬刻于北京,款中论印,颇有“今天下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舍我其谁气概。锡曾,印与印谱收藏丰富,鉴赏力强,搜访、拓印的勤奋和热情,也无可比拟。有时饿着肚子行十数里访印,一无所获也不后悔。
之谦以往治印,并未奢想成谱,刻赠好友的印稿,随手丢弃,即使少数留在家中,也早归乌有。无论手边或续刻印章,仓促之间,均难辑成印谱,大半要靠锡曾到藏印家或友人处,四处查访和拓印。例如,锡曾想看之谦早期印风,之谦勉强找出一方二十六岁作的名印为赠,补款:
稼孙索余少作,因检此示之。同治壬戌六月,记于福州。
锡曾拓印和款的技术,赵之谦也大为倾服。一次锡曾出示《增补毛西堂手辑西泠六家印谱》,见其拓法精妙,印跋渲染浓淡,更为别致。再读锡曾所撰印谱序,对锡曾拓法渊源,才恍然大悟。
毛氏与锡曾为辑印的同好,西堂拓印之前,神情肃穆,息心危坐,手持印章,审视再四。
西堂自制印泥,油少坚韧。印章压上印泥的时间颇长;约百十秒,使印泥充分附着印石上。随后于桌上印在印纸上面。由于印泥稠,将印章翻转向上时,纸黏在印面不脱。从纸背检视,如有印得不均之处,用指甲稍微砑一砑,待印面文、地清楚均匀,再取下印纸。
西堂不仅印时神情庄敬,像修道一般,如果印得稍不如意,即一印,再印,甚至多至三四十次,直到理想为止,择一最佳者自存,次佳者留给锡曾,其余任由其他同好取去。
西堂原本只拓印面不拓边款,后来见锡曾拓款,他试拓之后,竟然别出心裁,发明出别创一格的拓款方式。结果,锡曾反过来学习毛西堂新拓款法。锡曾在序中描述其法:
用画家渲染法先积淡墨,如云,如水点,如雨下,而不入于凹。末少施以焦墨,肥瘦明暗之间,经营尽善。
咸丰十年暮春,太平军撤出杭州后,锡曾一家由村舍寓居越城,十一月五日,曾与毛西堂共餐。此后各奔东西。十一年冬杭州再次被太平军攻下,锡曾推测以西堂的个性,恐怕凶多吉少。有人曾出两百金但西堂不肯易的西泠六家印谱,恐怕要毁于战火了。因此,锡曾所存西堂印谱副册,可能是硕果仅存的孤本。
锡曾在印谱序尾,宣泄蕴蓄已久的悲怆:
……顾念诸家石印谱,今日堕劫灰者不知凡几,广陵散绝,后人将不复见真迹。此本幸存世间,又精妙非他本比;天下之宝,当为天下惜之。
爰亟付装潢,并详弁其首,后之得此谱者,尚知开卷珍重,不独前辈精神赖以不堕。而吾两人当日奔驰搜访之瘁,亦庶几跃跃纸上,而无恨于付托之不得其人也。呜呼悕矣。同治壬戌春识之谦虽埋首与锡曾讨论金石、编辑《二金蝶堂印存》,并未稍减对家乡、妻女的悬念。他在和钱子奇诗中写:
犬羊凶逆知难驯,悲欢聚散皆前因。故乡消息向谁问,长愿他乡逢故人。
夜闻叩门者,则子奇叠前韵得三诗,复和之,至是七叠矣。
一日,之谦为人画牡丹扇,思及家乡,心中忽然有些自责地题:
辟地重浮海上槎,春风依旧此天涯,故乡零落知何似,破笔犹生富贵花。
画扇作红白牡丹,客索题句,戏益二十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