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治学修身养性(中华千年文萃)
11018600000188

第188章 读书

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晚号退庵。祖籍福建长乐,清初迁居福州。梁1794年中举,1802年中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军机章京、江苏等地按察使、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等。梁氏在为官之余,尚笔耕不辍。《归田琐记》是梁氏在致仕后,无田可归,有家不能归的情势下,侨居浦城,将日常见闻铺写成书的。作者在书中记录了扬州园林、内外科药方、古今人物、奇闻轶事、小说谜语等,内容十分庞杂,其中心则在“济时警俗”。本书有很多刻本。我们以道光二十五年梁氏的自刻本为底本,选录并标点了其中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圣人以身教人,不过曰好古,曰好学,曰不如学,其屡称颜子,亦不过称其好学。今人动以讲学为迂阔,且以为宋人之恶习,不知圣人已以学之不讲为忧,则讲学岂足为世病。今世之通患,在士大夫不说学,而其害遂中于人心,国本殊堪隐忧。忆嘉庆十余年间,余掌南浦讲席,其时邑中士大夫尚讲究读书,院中肄业生,亦欣欣向荣,日以诗文相质证。虽所讲亦不过俗学,然所汲汲在此,则一切放僻邪侈之事,究竟无暇兼为之。今相隔三十年,此调不谈已久。无怪乎风俗之日偷,而可与言者之日鲜也。癸卯夏间,苏鳌石廷尉廷玉由苏州回闽过浦,余留在北东园中谈燕数日。延尉寓居城外,早入晚归,尝语余曰:“余日夕往返不下六七次,而从无一入耳之书声,何也?”余告以浦人近不务读书,同与浩叹。因忆《江行杂录》中载司马温公过鸣条山余庆寺,寺中父老五六辈请曰:“某筹闻端明在县日,与诸生讲书,村人不及听,今幸相遇,愿得闻其略。”公即取《孝经庶人章》讲之,既已,复前曰:“自《天子章》以下各有《毛诗》二句,此独无,何也。”公默然谢曰:“生平虑不及此,当思所以奉答。”父老出,语人曰:“吾今日难倒司马端明矣,不知公后日果何以答也。”似此佳话,今日不但无此人,亦并无此事矣。王渔洋先生云:尝闻耿道见《说古》本《庶人章》末,有《诗》二句云:‘昼尔于茅,宵匀索□。’附记于此,以广异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