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治学修身养性(中华千年文萃)
11018600000129

第129章 词采

李渔(1611-1679),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著作《闲情偶寄》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器玩”、“饮撰”、“种植”、“颐养”等八部,其内容包括日常生活享乐、戏曲欣赏等“闲情”,而实际上对于戏曲的创作、导演、表演等,都有重大的建树,是不可多得的戏曲理论,表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民族化发展。李渔的史论也是非常出色的,表现了大胆的怀疑精神和深入情理的分析。初看起来,似乎荒诞不经;细想起来,却又十分自然,水到渠成。虽缺少史家的厚重和深沉,却不乏机智和轻灵,在正统史观之外,另辟蹊径,引人入胜,令人回味。

曲与诗余,同是一种文字,古今刻本中,诗余能佳而曲不能尽佳者,诗余可选而曲不可选也。诗余最短,每篇不过数十字,作者虽多,入选者不多,充短取长,是以但见其美。曲文最长,每折必须数曲,每部必须数十折,非八斗长才,不能始终如一。微疵偶见者有之,瑕瑜并陈者有之,尚有踊跃于前,懈弛于后,不得已而为狗尾貂续者亦有之。演者观者既存此曲,只得取其所长,恕其所短,首尾并录。无一部而删去数折,止存数折,一出而抹去数曲,止存数曲之理。此戏曲不能尽佳,有为数折可取而挈带全篇,一曲可取而挈带全折,使瓦击与金石齐鸣者,职是故也。予谓既工此道,当如画士之传真,闺女之刺绣,一笔稍差,便虑神情不似,一针偶缺,即防花鸟变形。使全部传奇之曲,得似诗余选本如《花间》、《草堂》诸集,首首有可珍之句,句句有可宝之字,则不愧填词之名,无论必传,即传之千万年,亦非侥幸而得者矣。吾于古曲之中,取其全本不懈、多瑜鲜瑕者,惟《西厢》能之。《琵琶》则如汉高用兵,胜败不一,其得一胜而王者,命也,非战之力也。《荆》、《刘》、《拜》、《杀》之传,则全赖音律。文章一道,置之不论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