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生肖文化:鼠咬天开
11013300000059

第59章 五、我国古代鼠婚作品的特色

1.就目前所知,在明代的文学作品中便出现了鼠婚母题。清代是我国鼠婚作品传布和创作的鼎盛时期,当时出现的三类作品(1)地方志与民俗志中的鼠婚俗信;(2)各地流传的鼠婚年画;(3)文人以鼠婚为题材创作的诗文小说,不仅数量多,流传广,而且深受上下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2.鼠婚作品都包含有鼠与婚嫁这两个故事素,从故事的类型模式来看,在清代,民俗型鼠婚故事的四种结构模式(简式、复合式各二,见本书第十章)已基本形成;作为这一模式类型特征的若干故事素,如鼠择日婚嫁、丰盛的嫁妆、子时过门、热闹的婚嫁场面、鼠婚祀鼠与禁忌、猫鼠较量、鼠入猫腹等等,也得到了生动而形象的表现;在古代的鼠婚作品中,没有见到现代从印度传入的鼠招婚的任何形态的故事素。凡此种种,充分说明我国鼠婚故事的基本模式是土生土长的民俗型,而不是外来的,这一模式在清代便已进入其成熟期,在中国的民俗土壤上长势良好。

3.鼠婚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是我国农业文化中嫁鼠禳灾习俗和岁时文化中对于鼠母神信仰的产物。上述三类鼠婚作品,由于其表现形式不同,功能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反映了人类镇鼠禳灾求吉的心理和愿望。一般说来,清代的老鼠嫁女年画,其镇鼠禳灾的巫术功能更为明显,正如王树村所说,“‘老鼠嫁女’年画不仅是点缀春节吉利的装饰品,也是一幅保护农产品,防鼠除害的宣传画”,是“一幅古代消灭鼠害的环境卫生宣传画”。而鼠婚俗信便是当时民间为镇鼠禳灾纳吉而采取的忌鼠祀鼠禁忌的记载。文人的鼠婚作品是在上述心理、习俗和愿望的驱使下,借鼠事说人事,抒发作者的情志。他们善于发掘其中像窃履作轿一类的童话意境,创作出像阿纤这样可爱动人的文学形象,使这类作品的艺术鉴赏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4.借鼠事说人事,是清代鼠婚作品的一大特色。清以前写鼠的志怪、笔记,大多记述鼠之奇闻异事、变形成精,是古老的万物有灵、物老成精观念的反映,一般多是鼠事之记述,粗陈梗概。而清代的鼠婚作品,一部分是鼠婚俗信的记述,而更多的是借鼠事喻人事之作。像鼠婚年画,正如周作人所说,“老鼠成亲花纸,仪仗舆从悉如人间世”(上引《儿童杂事诗》);苏州桃花坞年画《无底洞老鼠嫁女》是旧时苏州嫁女的生动写照;像蒲松龄的阿纤,借传统的人鼠通婚的母题,重新构思,别出机杼,化入自己的情志,使作品具有特定时代的风貌。这类充满自觉创造意识的文学形象对鼠婚母题的传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鼠婚也为文人的创作增添了民俗色彩。清代的学者文人从鼠婚的民间俗信中发掘了窃履作轿嫁鼠、猫嫁女一类新鲜而有地域特色的母题,在民俗和民间故事研究中具有开拓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