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秘史
11012900000040

第40章 王马共天下

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他父亲司马觐曾任琅邪王,死后由司马睿继任王位。从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开始,司马睿做安东将军,一直坐镇建康城(今江苏南京市)。

司马睿当时非常年轻,在王公贵族中没有多少声望,拥戴他的文武将官不多,这使司马睿感到势单力孤,忧心忡忡。司马睿有一个最亲信的人叫王导,王导出身于世家大族,在上层社会名气很大,而且王导非常有胆识,能准确地判断天下大势,所以,司马睿非常尊重王导,当他从下邳到江南任职时,将王导带着一道同行,让王导为自己的司马,军政大事都向王导请教。

王导认为,江东一带经济、文化都发达,人们比较讲究出身、门第和名望,琅琊王司马睿资历太浅,很难服人,必须有上层社会的大官僚、大贵族、大名人支持,才能显出他的身份来,王导便为司马睿想出了一个计谋。

当地有一个风俗,每年春天清明节前后,居民们都到江边去修禊(音xì),求神保佑,消祸免灾。这一天,江边、集市上是人山人海,所有的大小官僚、有钱人都要去,王导便陪着司马睿也到江边去看热闹。

王导让司马睿坐着肩舆(一种用人力扛抬的代步工具,有的上面有顶,有的无顶)在前面走,王导率领着高级官员,骑着马,神情很恭敬地跟在左右,随行的兵士们个个仪表庄严,非常有气魄。当地的有钱人和大小官僚都知道王导是大家族中的名流,看他对司马睿这么尊敬,都认为这个司马睿肯定有来头。在江边修禊的人中,江东的大贵族顾荣、纪瞻等也在,他俩看到王导和司马睿的风采,心里也很佩服,便主动地在道路旁边向司马睿下跪行礼,司马睿马上让队伍停下来,自己下地,向顾荣、幻瞻还礼,神色非常谦虚、安详,这使顾荣和纪瞻都深受感动。

回城后,王导对司马睿说:“今天外出,效果已经很好,下一步应该将顾荣、贺循、纪瞻等人请出来做官,他们在江东一带,深受地方人拥戴,只要顾荣等人愿来,其他人将会一个个地跟着来求你收纳了。”司马睿便写一封信,让王导拿着,亲自去请贺循、顾荣等人,这些人都很乐意出来做官,便跟着王导来见司马睿,司马睿将他们一一封官,收在自己的门下。

西晋灭亡,愍帝投降后活了不足三年,便被杀害。弘农太守宋哲带着愍帝的遗诏,来到建康见司马睿,遗诏说:“朕被困长安若有不测,你可继承帝位。”

司马睿即刻召集文武大臣商议此事。会稽内史纪瞻首先发言支持司马睿继承帝位。但大臣周嵩却极力反对,认为现在不是称帝的时候,等到荡平贼寇、收复长安后再称帝不晚。周嵩的话,使司马睿很不高兴。许多大臣反对周嵩,右将军王导提高嗓音,大声说:“大王万勿推辞。大王若继位,臣民有主,才好征讨夷虏,恢复先帝大业。请大王登基吧!”众大臣听罢,忙跪倒在地,请求司马睿即位。司马睿不再推辞,换上朝服,走上宝殿,接受朝贺,正式当了皇帝,成为东晋的第一位君主,改元建武元年(公元317年)。

历史上称司马睿为晋元帝。元帝立司马绍为太子,封王导为骠骑大将军,纪瞻为侍中,所有大臣都赐封了官职,唯有提出反面意见的周嵩,被排斥朝廷之外,当了新安太守这个地方小官。

司马睿当了皇帝不久,便召集大臣们商议治国大计。他说:“朕闻民以食为天,民安才能国泰。朕要倡导农桑,兴办农业,众爱卿以为如何?”后军将军应詹赞成元帝的意见,并且建议军队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兵士们也应该开荒种地,减轻国家和人民的负担。元帝完全同意应詹的建议,并让应詹制订奖励农耕的政策。

元帝乘兴向大臣们征求治国安邦良策,骠骑大将军王导说:“曹魏以来,官宦贵族挥霍、奢侈之风盛行,致使国家困难,百业衰败。只有倡导勤俭风气,国库才能充裕,百姓方能安宁。”元帝听罢甚喜,当即让王导负责此事。

王导领了皇帝的旨意,决心以身作则,扭转腐化的歪风。

清明节到了,大臣们像往年一样,带着家眷、随从来新亭游玩,他们在风景秀美的新亭事先搭建好漂亮的临时官邸,清明节时在官邸里饮酒作乐。还有一项内容,就是大臣们互相到他人临时官邸敬酒。今天来的人,王导的官位最高,所以大臣们首先到王导将军的家里敬酒,王导穿着粗布衣衫,桌上仅有几盘小菜、两壶浊酒,大臣们见状惊呆了,这与他们自己华丽的衣服、丰盛的宴席形成鲜明的对比。吏部尚书周頭说:“王将军的粗衣浊酒,令我思念起江北苦难深重的百姓。我们不该忘掉沦落胡人铁蹄之下的中原父老啊!”

周頭的一席话,勾起了大家的思乡之情,有的人竟哭泣失声。王导将军觉得到火候了,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朝廷无奈之下屈居江东,要恢复中原怎奈国库空虚。如果文武百官能节俭办事,与朝廷分忧,则收复中原有望!”

大臣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一定齐心协力,为国排忧解难。果然,王公贵族们也穿起了粗衣布衫,平时注意节俭,江东的社会风气大大好转。这样一来,司马睿称帝的东晋建国初期,国泰民安,出现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