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基金致富:基金投资技巧全攻略
11012800000037

第37章 长期保利有招儿,风险降低乐呵呵

心态一:把基金当存款。

代表人物:喜欢存钱的侯大妈

局内人点评:如果这么一点的风险都受不了的话,还是买点货币市场基金吧!

心态二:把基金当股票。

代表人物:“温州炒房团”。

局内人点评:基金这个投资工具本来就不适合频繁操作,如果喜欢搏短期,还是选股票合适,交易费低。

心态三:卖掉房子买基金。

代表人物:许多房东。

局内人点评:如果基金跌了,房子就回不来了!这种疯狂的举动可能让你万劫不复。

1.看基金经理的做法获提示

基金经理是投资者资金的直接操作者,他们的投资眼光和投资手段要比基民更加专业和可靠,故而探寻基金经理的操作方式和操作理念,有助于投资者获得更多有利的投资启示。下面根据基金经理的口述,整理如下:

(1)基金经理不关心净值。

一般地大家都认为基金经理对基金净值十分关注,每天的基金净值变化都会有所记忆,但在基金经理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此种情况未必尽然。一位局内人悄悄地交流说道:我投资的时候真的不看净值,反正只要挑到一只有发展前途的就行了嘛,净值能代表什么?

关于“贵”还是“便宜”的问题已经讨论过太多遍了。读者大可以记住这个结论:净值只决定你买到多少份额。其对投资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

(2)基金经理不关心分红。

早在2002年中期,一些基金为了吸引新的投资人,想出了很多办法来迎合投资人的偏好。第一个被选中的办法是增加分红,但恰好是这些分红方面表现积极的基金管理公司,并没有发现他们在销售市场更加受到欢迎。2003年以后,采用连续分红策略的基金管理公司遭遇到了更大规模的赎回。引人注目的是,基金分红比例和赎回比例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即分红越多,赎回规模越大。

很快基金就认识到,分红只是一个结果,理性不断增长的投资人在享有了一次分红之后,是否能相信还会有下一次分红很成问题。看来,吸引和稳定投资人还需要进一步说明自己在遴选投资品种方面的过人之处。

“分红与基金本身没有任何关系”,曾有基金经理这样说:“在我们看来,分红只是营销手段,如果你认同这只基金,分红或不分红没有关系。”

(3)基金经理不关心基金排行榜。

排行榜只代表过去!

国外成熟的基金一般运作超过10年,所以教科书上的衡量基金业绩的许多标准,比如SHARP指数因为由漫长的历史业绩凝结,显得更加可靠。一位国内的基金经理说他手里有不少的指标来证明自己的基金运作卓越,仅以2006年的业绩来说,他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就超出一般的海外基金很多倍。“但是这也代表不了什么”,他并没有发布这些看上去很诱人的数据。

(4)基金经理关心投资在何处。

如果把眼光放在全球投资上,投资者会发现全球投资的搜索者会关心“去哪里投资”重于“谁来投资”,2006年全球投资的厚利地区在俄罗斯,能源价格的高企让投资者收获颇丰。美联资产管理公司的财富管理总监何耀辉介绍说:挑选基金前,我会先观测去哪里投资,越南、俄罗斯还是日本?我们的历史研究中显示,如果同样是投资印度市场,汇丰和JF的收益没有太大的差别。

(5)基金经理关心基金公司的长期稳定。

“比如有的基金公司,股权非常混乱,过几天换一个股东,投资人肯定远离这种公司。”局内人不会碰变化频生的公司、不会碰内部混乱的公司。

(6)基金经理关心这是谁的基金。

纽伯格-伯曼的总裁彼得?桑德曼(Peter Sundman)回忆,当有人问公司创始人罗伊?纽伯格(Roy Neuberger)为什么不从沃顿商学院这样的地方雇用年轻人来管理资金,纽伯格回答说:“我不希望别人通过打我耳光来学习。”这家成功的基金公司要求任何雇来担任该公司基金经理的人都至少在别处有过10年以上的经验。

投资者同样可以像桑德曼一样去选择“那个谁”来管理自己的资金,而在基金本身的历史数据缺乏的现在,基金经理的履历同样能成为判断标准。

“我们根据过去的业绩来评判一个人。”桑德曼指出,“通过历史业绩,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有多好。”

这里收集了一些局内人对挑选基金经理的只言片语,但确是真知灼见。

法则一:你的基金经理最好经历过熊市。

法则二:你的基金经理是什么出身,大多数是两种:研究员或是操盘手。操盘手型的基金经理能很好地把握时机,前提是,你要受得了他的波动;研究员型的基金经理更为稳定,但你要容忍他极少极少的换手率。

法则三:在现在的市场下,选择牛市基金经理――指那些在牛市中如鱼得水的人。

2.长期保利的具体操作方法

(1)继续持有收益持续性好的基金。

总体而言,长线投资者可以继续持有收益持续性好的基金。收益持续性反映出的不是短期的获利能力,而是更多地反映在较长时期内,不同市场状况下,基金管理人稳健地获取回报的能力。应对整体震荡加大的市场,可以把持仓比例向长期收益持续性表现较佳的基金倾斜,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回避风险。

(2)增加配置型基金比例,降低基金组合平均仓位比例。

总体来说,配置型基金在市场震荡时期的平均表现要好于股票型基金。这是基于配置型基金产品特点的假设,即基金管理人能够对市场趋势进行基本正确的判断,并通过调整股票持仓比例来相机操作。在趋势比较明朗的情况下,这种目的比较容易实现;在震荡市场下,要实现短时间的相机操作就比较困难。不过总体来说,配置型基金在市场动荡加剧的时期表现较偏股型基金更稳健。在组合里加入优秀的配置型基金可以帮助投资者实现部分的择时功能。

(3)回避操作风格过于激进的基金。

在整个市场的狂飙中,不少基金成为市场狂热的参与者,甚至推动者。我们可以看到有部分基金的操作风格极为积极,甚至激进,敢于快速追逐市场热点,热情参与牛市下编织的业绩故事。在市场上升阶段,这样的操作也许问题不大;但从长期来看则是很难持久的。即使是在牛市,上市公司质量和真实的利润增长才是支撑股价上涨的可持续动力。偏离基本面的投资,对基金来说意味着很大的风险。

操作风格是否过于激进,其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衡量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是否激进;投资者可以从公开渠道获取相关信息,例如相关媒体的基金经理访谈。比如有媒体报道的某些基金经理对其重仓股极为乐观,这种过于乐观的情绪反而值得投资者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