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基金致富:基金投资技巧全攻略
11012800000013

第13章 套牢莫担心,转换来帮你

在市场的下跌中,难免有股票基金的投资人不幸套牢,这时想要赎回,又不舍得割肉;而坐视不理,又承受不了净值的一路下跌,真是左右为难。

这时,需要灵活应变的勇气和技巧,面对气势汹汹的“大熊”,不如转移一下注意力。利用基金公司的转换服务,适时将股票基金转换为同一家公司的货币基金,一方面保住前期收益,另一方面以逸待劳,一旦行情回暖再转回股票型基金。就像在围魏救赵的故事里,“围”是手段,“救”才是目的;把股票型基金转换成货币市场基金,“买货币市场基金”只是手段,伺机“买股票型基金”才是目的。

2007年5、6月份沪深股市剧烈震荡带来的波动风险,使很多投资者在赎回和持有之间摇摆不定、左右为难,震荡行情到底应该如何投资?基金专家建议,可以利用基金转换灵活应对股市震荡风险,调整投资组合,追求更为稳健的收益。仅以银华基金管理公司为例,其在2007年6月8日发布公告,自6月12日起开通其旗下6只开放式基金之间的转换业务,所涉及的产品涵盖了股票型、平衡型、保本型及货币型等不同风险收益类型基金。

在国外基金转换是基金的主流交易方式之一,在国内,许多基金公司也已推出了基金转换业务。所谓基金转换,是指投资者在基金存续期间要求将其持有的全部或部分基金份额转换为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开放式基金份额的行为。基金转换和“先赎回后申购”有什么不同?最重要的是转换可以节省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从交易时间来看,按照原来的交易程序,先赎回后申购,一般需要5个工作日,而选择基金转换,则只要2个工作日就够了;从交易成本来看,基金转换时的费用一般由转出基金赎回费、转出和转入基金的申购费补差以及转换费三部分构成,这些费率总合通常会比“先赎回,再申购”的费率要低。

基金转换具有交易快捷、成本较低的优势。从交易时间来看,以股票型基金为例,按照原来的交易程序,先赎回再申购,一般至少需要5个工作日;而选择基金转换则可以在短期内完成,基金转换有利于投资人更为灵活地应对市场震荡。此外,基金转换相对于“先赎回再申购”的操作极大地降低了投资人的交易成本。假设某基民购买基金公司的债券基金,后来想换成该公司的股票基金,若是以前,投资者来回要支付2%的费用(债券基金的赎回费率0.5%+股票基金的申购费率1.5%),但由于该公司现在已经开通了基金转换,所以投资者最后只支付了0.7%的费用(股票基金的申购费率1.5%-债券基金的申购费率1.0%+基金转换费用0.2%)。如果在优惠期转换,投资者支付的费用还可以低至0.5%。不过,基金转换业务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①提出转换申请的两只基金必须是在同一销售机构均有销售。

②提出转换申请的两只基金必须在当日都能够正常交易。

众所周知,股票型基金通常有较高的股票持仓比例,因此,当股市短期震荡较为剧烈的时候,股票型基金的风险相对较高。比如在2007年跌幅最大的6月4日,根据银河证券的统计,跌幅最大的为指数基金,平均跌幅达到6.95%,而平衡型基金的平均跌幅仅为5.04%。可见,不同类型和投资风格的基金产品之间进行转换,可以有效地抵抗股市震荡带来的风险,实现更为稳健的投资目标。

另外,对于低净值基金转换成高净值基金,不能为此而忧心忡忡。虽然基金净值高低会进一步地影响到投资者购买基金份额的成本,但决定基金未来成长性的仍然是基金的管理和运作基金的能力。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高净值基金显然比低净值基金具有投资上的优势。但只要基金未来的净值增长能力超强,投资者完全有将低净值基金转换成高净值基金的必要。

基金在套牢时进行转换的基本思路:

(1)在中高风险的基金产品和低风险的基金产品之间转换。

比如在低风险的货币基金和高风险的股票基金之间转换,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基金转换的效用。在相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基金之间转换,只适用于投资者想转出的基金和想转入的基金长期以来表现差异很大的情况。

(2)投资市场发生较大变化时进行基金转换。

在准确判断大势的基础上,股市不好的时候,将股票型基金转换成债券基金或货币基金,避免基金净值缩水而造成的投资亏损;股市向好的时候,则将债券型基金、货币基金转换成股票基金,以享受股票基金长期而言较高的投资回报。

(3)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发生变化时进行基金转换。

当投资者个人因年龄增加、收入降低、疾病等原因导致个人风险承受能力下降时,应将股票型基金转换成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基金,提高投资组合的安全性;反之,因升职、加薪等因素因素收入状况改善,使得个人抗风险能力增强时,可考虑将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基金转换成股票型基金,从而提高自己投资组合的获利能力。

1.基金转换普遍规则及费用组成

(1)基金转换的普遍规则。

①基金转换只能在同一基金管理公司的同一基金账户下的基金份额之间进行。

②在发生基金转换业务时,转出基金和转入基金必须在“交易”状态下,即转出基金必须为允许赎回状态,转入基金必须为允许申购状态。

③基金转换通常只允许在同为前端收费或者同为后端收费的基金之间进行,不允许将前端收费基金转换为后端收费基金,或者将后端收费基金转换为前端收费基金。

④各基金管理公司可设置最低基金转出份额,多为1000份。

⑤基金转换采用“未知价”原则,即以交易申请当日基金单位资产净值为基准进行计算。基金转换采用“份额转换”原则提交申请,即投资人以其持有的基金份额为单位提交转换申请。

(2)基金转换的费用组成。

基金转换包含两项费用:“转出基金的赎回费”和“申购费补差”两部分。

其中,“申购费补差”就是两只转换的基金的申购费率的差额部分。如果投资者从高申购费率的基金转为低申购费率的基金,则不需要交纳此差价,而如果从低申购费率的基金转为高申购费率的基金,则需要“补差”。所补申购费的费率等于两者申购费率的差的绝对值。

一般情况下,不论是股票型基金互相转换,股票型基金转到债券/货币型基金,还是把债券/货币型基金转到股票型基金,转换手续费都比先赎回再申购更优惠。

2.不同基金形态转换的具体分析

(1)股基一股基:可省股票基金申购费。

张先生在2005年3月1日申购了10万份上投摩根中国优势,2006年9月1日决定将其转换为上投摩根阿尔法,当日,中国优势的净值为1.8613元。如果先赎回中国优势,再申购阿尔法,张先生需支付的费用为:赎回费=100000×1.8613×0.35%=651.45元,申购费=(100000×1.8613-651.45)×1.5%=2782.18元,共计:654.45+2782.18=3436.63元。

如果直接转换,由于两只基金的申购费相同,张先生只需支付中国优势的赎回费,即100000×1.8613×0.35%=651.45元。

“基金专家点评”不难看出,股票基金互相转换可省一部分申购费用。通常,适用于原有股票基金获利已达满足点,希望通过调整投资组合进一步获利;或原有股票基金跌至所设定的止损点,不愿认赔赎回,可转换成其他具有潜力的股票基金或表现更稳健的平衡型基金,让投资组合布局更均衡。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看好中长期市场者,将仓位较高的纯股票基金转为更稳健的平衡基金,在适当避险的前提下,又不会错过市场的反弹。

(2)债基一股基:只交两者申购费差价。

李先生2006年7月20日申购了10万份华夏债券基金,今年6月4日将其转换为平衡型基金华夏回报,转出时,华夏债券的净值为1.069元。如果先赎回华夏债券,再申购华夏回报,由于华夏债券没有赎回费,李先生只需支付华夏回报的申购费,即100000×1.069×1.5%=1603.5元。

如果直接做基金转换,由于在当初买入华夏债券基金时,李先生只交了1%的申购费,而华夏回报的申购费率为1.5%,需补0.5%的申购费差价,即100000×1.069×0.5%=534.5元。

“基金专家点评”目前不少债券基金已不收取申购费,对这些债券基金而言,直接转换成股票基金的优势就不明显了。

(3)货基一股基:持有货基越久越优惠。

不少基金公司对货币基金转换为股票基金都单独给出了一定的费用优惠政策,惯常的做法是,持有货币基金的时间越长,转换成股票基金的成本越低。

如孙先生想将10万份华夏现金增利,转换为前端申购模式的华夏回报,其实际费率=转入基金的申购费率-(0.25%×华夏现金增利的持有天数/365),最低为0.如果孙先生已持有华夏现金增利1年,则实际转换费率=1.5%-(0.25%×365/365)=1.25%,持有期在两年以上,则实际转换费率可降到1%以下。

“基金专家点评”当股市将从空头转为多头,应将停留于债基或货基里的资金及时转换到股票型基金里,抓住股市上涨机会。

(4)股基一债基/货基:可省转入基金申购费。

由股票基金转换成债券基金,与传统的“赎回再申购”相比,省下的也是债券基金的申购费。

假如赵先生于2003年8月1日申购了招商股票基金10万份,2003年11月将其全部转换为招商债券基金,假设转换日招商股票基金净值为1.1元,如果先赎回招商股票基金,再申购招商债券基金,张先生需支付:赎回费=100000×1.1×0.1%=110元,申购费=(100000×1.1-110)×0.8%=879.12元,共计989.12元。而选择直接转换只需支付招商股票基金的赎回费110元。

可见,将股票基金直接转换为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并无费率上的优势,但将此债券基金或货币基金再度转回股票基金时这一优势就能体现出来。如,由招商先锋基金转换而来的招商现金增值基金再向招商先锋基金转换时,转换费率就只有0.5%,而赎回再申购则需交1.5%费率。

“基金专家点评”如果准备将手上的股票型基金获利了结,但目前尚无资金使用需求,与其将钱存在银行里,不如将手上的股票型基金转换成债券或货币基金,不仅可以持续赚取固定收益,也可让资金的运用更为灵活。从目前来看,不看好中期股市者,可采取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