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高分高能孩子的120种方法
11010800000029

第29章 方法边听课边思考

有一些成绩较差的孩子,脑海里总是隐藏着一个大问号。那就是,我每天和其他同学一样,都在上课,为什么学习成绩那么差呢?

医学上讲究,治病治根。学习上也是这个道理。为了挽救这些成绩一天天滑落下去的孩子,必须解除掉他们心头的困惑,下面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成绩好的同学,大部分都没有上课迟到过,而且是早早就等待在教室里。老师开始上课后,他们便很快进入了边听边记边思考的状态。

看看那些成绩差的同学吧!做的好的是踏着铃声走进教室,做的不好的。往往是喊着“报告”走进教室的。由于下课10分钟他们玩得很兴奋,需要在座位上很长时间之后才能稳定下来。好不容易平静下来,虽然做到了目视前方,但是两只手不停地动来动去,摸摸文具盒,翻翻书,抓抓头发,挠挠耳朵。总之,小动作不断,老师的讲课声倒成了他小动作的伴奏。期间,看过几次表,心中仿佛有只小鹿在跳动:着急飞出教室呀!不然的话,就无法占据那个做游戏的最好地段了!

看到这里,已经能够找到成绩差的孩子差在哪里了:这些同学上课时只是盲目地用耳朵听,而没有用大脑来思考。没有思考,就不能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学问。

学习效率取决于信息渠道的畅通与信息活动的质量。听课是接收信息和信息活动的第一个步骤。孩子全神贯注地听讲才能保证信息接收的量和信息活动的质,实现整个学习过程的高效率。

在课堂上,只有把“听讲”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到听讲中。要想改善孩子在学习上不用心的状况,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家长就要告诉孩子将自己的思维和老师的讲课过程紧密地联系起来。

由此可见,在听课时积极思维、听思结合对学习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么,在课堂上如何进行思维呢?

1力争提前思考

上课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积极思考,大部分孩子都能做到。为了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听讲的时候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头。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马上主动思考,即便不能在老师公布答案的时候算出答案,也能想出一个解题思路。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孩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一致,既加深了印象,增强了记忆力,又提高了自信,接下来听课会更加专心;如果想不出来,或者与老师的答案、思路不一致,再听老师的讲解,理解起来也会更深刻。

2跟着老师思考

听懂新知识是上课的目的,是达到高分高能的基础。有的孩子,特别是那种头脑比较灵活、接受知识较快的学生,常常不把听课当回事,觉得上课没有听懂,看看课本,学学例题,到时候就懂了。

这样的学习态度,在小学阶段或者初中阶段还成,等科目一多,学习变得紧张,因为时间不够用,往往会造成知识点的遗漏或者对知识的理解不扎实。另一方面,老师讲课的过程,也是对孩子思考力、理解力、接收力的一个锻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衔接前面学到的知识,又会涉及正在学习的新知识。如果孩子做得好,既促进了思维发展,又掌握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3理清老师的意图

听老师讲课,除了要学会当堂的新知识,还要理清老师的讲课思路,搞明白老师讲课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思维规律。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老师讲课,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会把枯燥的定理、公式,形象化、趣味化地讲解出来。家长有必要告诉孩子,在听懂老师讲课内容之后,要注意舍弃那些非本质的表面材料,归纳出主要内容。

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重点内容会不断强调。家长要告诉孩子注意老师强调、指出的重点内容。做到课堂上注意理解,课后重点复习,达到领会老师讲解要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