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高分高能孩子的120种方法
11010800000103

第103章 方法懂礼的孩子不失礼

孔子日“不知礼,无以立也。”讲礼貌是一个人起码的修养,礼貌待人往往体现着一个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彬彬有礼地对待别人,使爱成功地在人与人之间传递,自然就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善待。

德国有一句谚语:“你怎样冲着森林叫嚷,森林就会给你怎样的回声。”如果你以礼貌的表现给别人带来快乐,别人就能对你以礼相待,让你感到快乐!

懂礼貌是有良好教养的表现,越是懂礼貌的孩子,越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欢迎,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所以,懂礼貌的孩子生活天地更广阔,朋友更多,更快乐!

乔丫丫上学后成绩一直很优秀,走到哪里都能为父母挣足面子。只是这孩子生活中有点霸道,家里好吃的如果她不吃,不许任何人吃,吃苹果的时候,必须她拿走最红最大的后别人才可以吃;乘电梯的时候喧喧闹闹,挤来挤去;见人不打招呼;得到别人帮助后只是笑笑,不说谢谢……孩子这样,家人虽觉得不妥,但也没有正式纠正过。

如今,乔丫丫已经长高到妈妈胸部,俨然一个大姑娘。那天,妈妈带她参加一个晚宴,大家都还没入席,乔丫丫就先一屁股坐到座位上,旁若无人地喝起了可乐。两只眼睛转个不停,瞅着服务生小声嘀咕,怎么还不上菜呀?

菜上来后,乔丫丫喜欢哪个菜就把哪个转到眼前,弄得别人很尴尬。龙虾上来的时候,她竟然一筷子挑来了两只,妈妈当时觉得很失礼!

像乔丫丫这样的孩子,如果家长不加强礼仪教育,将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个人发展。学龄前的孩子因为任何概念的建立都得要有亲身体验才行,所以父母最好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让孩子处处看到、听到、感受到礼貌,孩子才有可能学会。

1做个礼貌家长做一个有礼貌的家长,最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家里有客人来,家长热情接待,给客人端茶、拿拖鞋、准备美食、水果,客人走的时候客气地邀请客人再来;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后,一定要说谢谢;在收到礼物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写感谢卡;亲戚有人生病了,带着孩子去探望;谁家有喜事,带孩子去道喜;家人之间也要经常使用“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家长不做无礼的事情,交谈的时候不打断别人的话,孩子玩耍和嬉闹时不蛮横地打断孩子,不向孩子提出无礼的要求。

家里来了客人,主动把孩子领出来,介绍客人给孩子认识,让孩子自由、大方地与客人交流。同时,不忘了提醒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给客人添茶。

为了防止孩子不能顺利运用礼貌用语,家长先给孩子创设一定的场景,孩子和家长分别以客人和主人的身份进行演练,教孩子什么情况下该用什么礼貌用语,效果更好。

总之,礼貌不是体现在一时一物,而是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体验出来的。这就需要家长时时以身作则,注意用恰当的方式、恰当的语言、恰当的场合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待人接物的礼仪。

2冷静对待孩子的不礼貌有的时候,和孩子商量得好好的,怎么和客人打招呼、怎么用餐、怎么送客人礼物,怎么向客人致辞,可到了跟前,孩子就是说不出口。

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硬逼孩子说,也不要当面斥责和贬低孩子。孩子虽小,也有自己的个性,没完没了的唠叨和不分场合的埋怨只会让孩子产生厌烦心理,伤害孩子的自尊,激起孩子的反叛。

孩子不肯说话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有的孩子害羞、内向,或正玩得高兴。家长不一定非要坚持,暂时不用理会或转移注意力,先去做些别的事。待孩子平静或客人走后,可以耐心纠正孩子的行为。

3赞美懂礼貌的孩子

当孩子懂礼貌的行为,得到他人的赞扬的时候,孩子就能坚持这样行为。当孩子在外边很懂礼貌的时候,回到家后,家长不妨对着家里的其他成员复述一遍。这样,孩子就会懂得讲礼貌是被大家喜欢的,就会有一种为家人争得了荣誉,得到家人认可的自豪,从而会更加地懂礼貌。

4公德意识

“德”是立身之本。一个有公德意识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因为方便自己而妨碍到他人。

家长培养孩子的公德意识,越早越好。孩子在幼儿时期善于模仿,可塑性强,家长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

父母言传身教,是培养孩子公德意识的最佳方法。在公共场合,守秩序,讲话使用礼貌用语,遵守交通规则,乘车主动购票,爱护公共设施,观看演出和比赛的时候不起哄,结束的时候鼓掌致意……

这些公德行为,看似简单,孩子要养成习惯,有的时候还需要家长在特定情境中给予指导。家长为孩子细细讲明为什么要这么做,让这些公德意识深入孩子的心中,不久就会内化成一种礼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