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丰臣秀吉(二)
11002000000063

第63章 离去的人们(2)

也是在这个七月末,北近江的盟国——小谷城的浅井久政、长政父子,派快马发来急信:“织田大军不断北上而来,速派援军!如救援来迟,城池将难保!”

军事会议上有人对事件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但两国毕竟有盟约关系,因此朝仓火速派出一万人马为先锋。大军到了田神山后,发现织田攻打江北事情属实,于是朝仓又立即增派了两万余后续部队,主将朝仓义景深知此番大事不妙,也加入阵中同行。

越前的朝仓为何对于江北之战会如此震惊,个中缘由不言自明:对越前而言,浅井家所在的北近江,在地势上可以说是国防第一线。

浅井父子守在宿命之地小谷城,他们一直被近在咫尺的横山城中的木下藤吉郎所监视,处于无法动弹的困境中。

藤吉郎在室町幕府歼灭战将要结束的时候,风驰电掣般从京都的战场中返回城内,又很快向岐阜城方向汇报时机已经成熟的消息,迎来了信长的大军。

这期间,只花了不到半月的时间,可谓迅雷不及掩耳。八月初,信长已经开始攻打浅井。在藤吉郎的引导下,他登上了虎御前山的高处,开始计划战术。“那边是八相山和宫部乡,用鹿角栅栏阻断小谷城到横山城之间的三里地,敌人出来的路就只剩下一条了。”藤吉郎像在说明自己对庭园的设计一般,详细地解释道。

一条宽约五米的军用道路通往横山城。离城百余米远的位置竖着一堵高墙,既是为了疏导溪水,确保道路安全,同时也表示了打持久战的决心。各处堡垒也都修建得很牢固,并非临时一用。如此一来,敌军肯定会出来决一死战——藤吉郎如此考虑,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和心情来考虑他人,结果却并非如此。浅井父子,最终还是仅仅依靠朝仓的外援,并未出战。

然而信长还有其他计策,兵家一定都是随机应变的。他猛然掉转枪口,攻打木本——突袭了越前军。

八月十三日当天,织田军拿下的首级,便有一千八百余个。十四日、十五日织田军继续追击逃窜的敌军,从梁濑到田神、田部、引田等各村落,残暑炙烤的原野,铺满干枯的夏草,如今几乎被血海染成了黑色。

“越前这么弱啊!”越前军里的有志将士们为自己军队的无能而哭泣,然而,这样的猛将和勇士一定会奋战至死。军队脆弱得不堪一击,毫无缘由地孱弱,不明不白地败给了织田军。灭亡的势力具备很多导致灭亡的原因,最终将崩溃于一瞬间,然而,面临这一瞬间时,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都会感到意外,如此雄伟的高楼,居然会转瞬即溃。

但是,各种兴衰大事,都是必然现象,丝毫没有奇迹或者不可思议的成分。朝仓军为何如此孱弱?只要看到主将义景的行为,便会明白原因所在。

义景混在溃逃的军队中,从梁濑逃出的路上,在织田军的猛烈追击下,方寸尽失。

“不行了!逃不掉了!战马和人都累了。美作美作,往山那边逃!”他毫无尝试反击的对策和气力,为了自己的安危,他几乎都要将战马丢弃,藏到山中去了。名叫托间美作的重臣带着哭腔怒斥道:“您这是要怎样?”说着,他抓住义景的刀带,将他拉了回来,硬将他推到马上,好让他逃往越前方向。美作自己为了让义景逃跑成功,他留下来率领千余兵力,努力应对着飞驰而来的织田军。结果不用说,美作及其手下都尽数战死。虽然牺牲了如此忠诚的臣下,义景据守在主城一乘谷,丝毫无意保卫祖先的土地。他回到城内,带着家小,躲到了大野郡的东云寺深处。因为如果待在城中,一旦有情况发生,便无处可逃。主将是这般表现,其余将士也自然是一盘散沙。据说只有一名将领留在主城,名叫桑山清左卫门,他因为己方军队的不堪一击而放声痛哭。

“藩祖教景公以来到此一共五代,越前的名门之后,一共三十七同族,供养了数十万武士,世世代代受主家恩顾,然而祖宗传下来的土地遭受敌军蹂躏,主城面临攻陷之时,居然无人愿意一同赴死!这究竟是武道荒废,还是主公无德呢?”

清左卫门和仅有的几名家臣一同立誓,和攻城军队拼死作战,在城池将攻陷之时,他们于城内一乘谷中的历代藩主墓前,剖腹自尽。

这位将领有个女儿名叫芳纪,也和父亲的性格一样。据说她那时候年方十八,因美貌而为人所知,即使是在盛产美人的越国,也号称是藩中第一美女。她勇气可嘉,为了援助父亲而留在城内,在寻找父亲清左卫门的时候,被敌军抓住了。

攻城士兵极为兴奋,毫不留情地要将她拉走。她拼死反抗了一会儿后,哀求道:“我不反抗了,请给我笔和纸,我给乳母留句话,之后我跟您去哪里都行。”

士兵们将她前后围住,递给她笔和纸,她匆匆写下了几句话,刚将纸放下,刹那间拔出护身短刀,旁边的人大叫一声,但她已经自尽了。

白纸染上了鲜血,如同散落的点点红梅,上面写着几行字,墨迹还未干。

世间风云散

明月落深山

难攻不破的城池,说崩溃也就崩溃了。几万名将士,倘若心中没有意志,也如同片片落叶一般脆弱。

越前三十七门的主城现在正燃起灭亡的火焰,但其中有一朵越国的无名花朵,绽放出浓郁的香气。

义景的下场很凄惨。信长的军队不久便包围了亥山,义景在东云寺也待不下去了,逃到山田的六坊,潜藏在那里的坚松寺。

“您现在已经无路可逃了吧?您是越前三十七门的总头领,就算投降被俘,信长也不会放过您一条性命,与其受此屈辱,还不如……”同族的鱼住景贤和朝仓景雅二人逼迫义景自尽。

人马的喧嚣声,如同海浪声一般,远远地将坚松寺包围起来,听上去近在咫尺。

“没救了吗?”义景嘴里念叨着,面如死灰一般,他以为劝说自己自尽的两位亲人也会一同寻死,于是在山门轰轰作响的瞬间,剖腹自尽了。

“看,他死了!”看到这一幕,景贤、景雅二人慌忙逃走了。他们欺骗了义景,而且二人事先已经投降信长,将敌军引到了义景的藏身之处。

“站住!你们去哪里?”贴身侍卫鸟居、加藤景政和侍童高桥甚三郎等人愤怒地挺身而出,追到了本堂外面,但已经晚了。信长的士兵如怒涛一般冲进了寺内。越前一国就此灭亡。悲哉,义景年方四十岁,正当壮年,而且他拥有富裕的国家,生于名门,具备天险和肥沃土地,赶上这千年一遇的时代,却白白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他的身上也有着和足利义昭将军某种共通的错误和性格。轻视时代大潮的名门之后,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地溺死于大浪之中。

比起义景之死和足利将军的灭亡,信玄虽然也许不是领导天下的人才,但他的死让人更为惋惜。

一段时间内,甲斐严密封锁了死讯,然而到了这年秋天,事情已经无人不晓,甲斐武田信玄在世的消息,已经没有人再相信了。

信玄一死,甲斐将士一时间意志消沉,旌旗也变得暗淡无光,如此看来,信玄的意义确实非同小可。另外,他的为人以及平时的小心谨慎,也非义昭和义景等缺少修养的人可以相比。

一些大名虽然供养武士,却只尊重所谓的勇武及礼貌者。信玄曾嘲笑这一风气道:“我信玄最讨厌那些仅凭一己之好,只顾着搜罗同一类型的人物,不懂看人的做法。春天带着樱花的颜色,夏天清凉宜人,秋天像红叶般果敢,冬天沉默厚重,这些都是人具备的特质,都不能算好,也不能算坏,关键是领导者要像宇宙包容万物一般,将这些人运用得法,这样就可以无往而不胜。”

从这番话语中,可以看出他的用人之道,以及他供养家士的心得。另外,他常常会提到“区别”一词。他讨厌小机智和小聪明,曾向亲人们训诫道:“远虑——也就是顾虑长远,如果只顾着每天身边的事情,必将遇到各种灾难。”但这时,他又说道:“不过,只有人的寿命是无法远虑的。”说完便哈哈大笑。

信玄已经去了他无法远虑的地方。他远离了世间,如今作为一名永远的旁观者,没有髀肉复生之叹,只是一视同仁地注视着这人间的争霸之战。想必他一定在自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