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当代名家:蒋子龙自述人生
11001300000022

第22章 男人们的现状(3)

没有资金呀,经费不足呀,快混不下去啦,工资发不出来啦……缺钱,缺钱,缺钱!有些单位亏损乃至倒闭确实因为有无法抗拒的客观原因但也不能不承认有些企业的头头成天嘴上喊穷,自己活得不穷。他们不管企业的死活,上任伊始先给自己买车、买房,派自己出国考察,把儿女安插到要害部门大捞特捞。因此工人们骂:“工厂难过年年过,厂长过得还不错”,“工人玩命干,挣了几十万,买个乌龟壳,坐着王八蛋!”这些人心如饿狼,前狼尚未吃饱就被调走,再上来一只更饿的狼。那只吃了半饱的狼到别处又变成一只新的饿狼,于是有些企业老是摆脱不了狼的血盆大口。他们喊着穷,吃穷,穷造!哭穷哭得最凶的人不一定就是穷人。这叫心穷吃穷人,在制造新的贫穷。

还有经商运动。经商不足为怪,但是在中国居然形成了一个全民从商的大潮,这就成了少有的奇观。从知识分子到机关干部,纷纷往商海里跳,仿佛只要敢跳下去就能成时髦人物,不下海就活不下去了。其实谁的家里也没有到揭不开锅的地步,概因心穷。不论在什么场合,是一些什么人物的聚会,不出十分钟准保要谈到钱,而且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关心经济问题。这究竟是活跃的商业新气象,还是表达了心对金钱的饥渴?

正是这种心的饥渴使金钱很容易就操纵了一场场近乎全民性的倒钱运动,如:炒股票、造假品、五花八门的欺骗……无法统计全国有多少骗子,使用了多少骗术,欺骗了多少人,几乎每天都可以从报纸上看到有关这类案件的报道。数年前我曾想积存这方面的资料,看看骗术到底有多少种,后来存不胜存,材料多得无处堆放,只好作罢。

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虎视眈眈,其欲逐逐,“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急于求富、羡富、谀富,贫而谄,富而骄,或夸大贫穷,或夸耀富有,同样都是心穷的标志。

古人讲“不患贫而患不安”,穷得紧张兮兮、坑蒙拐骗,穷得丢了格失了度、失了自尊和自信,什么事也不敢信,什么人都敢怀疑。我们真的穷到了这步田地?

也许是穷怕了……按理说能让穷人怕的事情不是很多,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常常怕这怕那,怕抢怕偷的是富人。有钱的人最怕不知什么时候会变成穷人,所以他们闹腾得也最厉害。

时下的“心穷现象”使整个社会都染上了一股穷气,这对发展经济并无好处。当今世界弱肉强食,哪个发达国家有耐性倾听一个穷国申诉自己的不幸?富人跟穷人打交道或做买卖的时候总会心、存戒我怀念老诗人戈壁舟(右一)他风趣随和,是备,格外小心、,艮口所谓个非常可爱的老头。0980年于湖南)“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大街无人问”。人们喜欢说“本钱”、“本事”,有本才能赚钱,有钱才能做事。你成天穷兮兮的,心如饿鬼,谁敢招惹你?当然也不可像“大跃进”、“洋冒进”那样打肿脸充胖子,装富作态,那也是心穷的一种表现。

谁也不能否认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许多人却处在一种身富心穷的怪异情态之中。这不是改革开放非要经历的阶段,更不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心理,我们的传统是守得住贫,耐得住富。贫而不拙,富而不贪;达不足贵,穷不足悲。欧阳修讲:唐之诗人多穷士,少达而多穷。然而不论当时还是后代人,都觉得唐代的诗人们很富,即便他们身上钱不多心里都很富。富有的心灵放射出辉煌灿烂的光芒,李白固然可以豪唱“千金散尽还复来”,几乎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了一生的杜甫对金钱也有一种平静的情致和幽默:“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岑参甚至在囊中羞涩,欲饮无钱的情况下,仍可以拿自己和酒家开玩笑:“道劳榆荚青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哪有现代文人的钱包这么充盈而又活得这么31中卷人生思考戚戚不安、心浮气躁?

“心穷现象”也并非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在美国有相当多的人从银行借款买房,债务要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果中途换工作搬家,要卖掉原来的房重新买房,又得背新债。也许终生都要背着债务生活,工作还不是铁饭碗,随时都有丢掉饭碗的可能。丢了老碗,再找新碗,但他们却活得快乐,对未来充满信心。连睡在地铁站里的流浪汉,眉宇间也有一种人的自尊,别人是不能对他们轻蔑的。不犯愁,不哭穷,不容别人轻侮,这是一种什么心态?

1989年,神户一华裔作家请我吃饭,陪同的一位日本友协的官员将剩下的东西打包,当晚通过邮局寄给东京的家人,他说明天早晨家里人就可以吃到,我们收人不低,物价也很高,一般家庭平时却很少能吃到这么好的东西。他做得自自然然,大大方方,我对他没有一点小气、穷气的感觉,反而对他生出几分好感。―可见心态极端重要,心里不穷,对国家对自己充满信心,守财变成了美德,节约变成了大方。心里有鬼,即便一掷千金,也让人感到穷变态,小家子气。

足寒伤心,心穷则伤气损志。经济上的短期行为,文化上的媚俗倾向,社会对道德对见义勇为者的呼唤,都可以从“心穷现象”上去寻找深层次答案。唯愿在经济上已经脱贫的人们,赶快进行心灵“脱贫”

舌头的功能

我在报刊上常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关于舌头的照片,便顺手剪了下来。原以为舌头的大小、长短、厚薄或许跟一个人的性别、职业、口才、口福有着某种联系。照片存得多了,就生出疑问,甚至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比如,有一张爱因斯坦吐舌瞪眼作怪样儿的照片,这位科学泰斗蒋子龙圖變式的人物也称得上是幽默大师,谈吐极是诙谐锋锐。他的大脑经科学家研究证实比普通人的大脑重得多,开发利用的比例也高出许多倍。但他的舌头很一般,顶端尖细,呈三角形,搭拉到唇外不过寸许。

还有一张是小品演员黄宏的舌头,这样一条能把亿万人逗笑的舌头,总该有些与众不同吧?他在墨西哥和一个当地男人比舌头,两个人都拼命向外吐舌,也不过就是一寸多长,毫无惊人之处。倒是在他们身后的几个女人的舌头,长大肥硕得吓人一大跳。那也是一幅巨型的伸舌头照片我猜测可能是墨西哥或世界长舌大赛的一个镜头。

照片上并排挤靠着八张年轻的女人脸,每个人都大张着嘴巴,努力伸长她们的舌头……哎呀,那是一条条什么样的舌头啊?比黄宏的舌头长出四倍还不止,如一根根从中间劈开的丝瓜垂挂在唇下。厚实柔韧,抽动灵巧,舌尖浑圆,透出一种强劲的力道。

真是长舌妇啊!这么一挂大舌头,口腔里怎么就能放得下呢?真是奇了。

墨西哥人或者是西方人为什么要举行舌头长短的比赛呢?莫非舌头长大会有什么好处?这恐怕是用不着回答的问题,只要看看舌头的用处就知道了。

舌头的功能非常复杂:舐取、吸吮、吞咽、品尝、说话、亲吻……舌头能干这么多事,岂不是越大越好?

在中医学里称舌为脾之外候,脏腑精脉多与舌有联系,心气通于舌,“舌为心之苗”。好个“舌为心之苗”人的心看不到,想要知道一个人有着什么样的心,只要看他的舌头就行了。

但不是只看舌头的大小,大舌头使用不得法也是空占了一个“大”字,小舌头能使得上下翻飞,却能以小克大。主要是注意观察一个人平时是怎么使用舌头的,就能知道他的为人和心眼好坏。

别看舌头这么重要,人的“五官”里没有它,“七窍”里也不包括它,它总是藏在暗处,伸缩自如,动静随心,到需要的时候才会探出头来,狠狠地搅动一番。

会相面的都是相人的头、脸、印堂、眼、耳、鼻,等等,没有要相看舌头的。只有医生才看舌头,那是诊断你生了什么病。

有病找舌头,舌头是代表病的。所谓“病从口入”,有舌头的一份功劳。

许多人一生都为舌头所累。古人讲“祸从口出”,凡口惹的祸都离不开舌头。

现在得“长舌病”的人就更多了,你说现代人什么话不敢说,什么笑话不敢讲,什么街不敢骂,什么谣不敢造、不敢传,什么钱不敢赚,什么东西不敢尝,什么屁股不敢舔,什么嘴不敢亲……用舌头的地方太多了,只恨没有多生几根。

体育人生

你知道徐福生吗?球迷们大概还不至于太健忘,上个世纪50年代的国家队队员。前年10月15曰,他骑着自行车在北京大街上与一辆轿车发生了轻微的接触,轿车司机在口角当中挥出一拳,打中徐福生的左耳根子上,随即倒地而亡。

在这儿没有篇幅评论这场事故,我只想说它让人看到了竞技人生的脆弱。一个当年在球场上头顶脚踢,闪转腾挪,能够在急速奔跑中进行拼抢和对抗的人,就这么在大街上被人一拳毙命了?能踢足球的人身体当然要格外好,耐力、速度、强壮、敏捷、柔韧……到他不能踢球了,也就是说这些优势全都用完了,光剩下劣势了:身心疲惫,布满伤痛,有的甚至成为残疾,多者可收获三四项残疾证书。

人们平时看到的往往是运动员最风光的一面:我后横怒起,意气凌神仙,身轻一鸟过,球急万人呼。因此现代女人认为当今世界上最性感的男人都在绿茵场上,贝克汉姆不就被评为2003年度世界最性感的偶像吗?可有谁知道,还有一部分球员刚刚四十多岁就失去了性能力……所以我要问,你真的知道什么是体育吗?

滚圆的足球是由好几块并不滚圆的皮子缝制而成,它有接口,有缝隙,有里有外,外面被踢磨得精光,里面和接口处却藏着泥垢和被血汗浸泡的痕迹。它充足了气可风靡世界,然而世间所有充气的东西总有泄气的时候,比赛是短暂的,生活是漫长的,更别提伤痛还会放大漫长。

这就是足球人生。一旦和足球结缘,就像中了魔力,足球和人生,球运和命运就再难分辨清楚。球就是人的命,人就是球的魂儿。其他竞技体育又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