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人体怪象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10996100000031

第31章 人为什么有时易越轨

对于犯罪,人们大多归于“不良环境”的影响,然而,芝加哥大学的专家们经观察并进行生理结构的测试后发现,暴力或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可能源于人体内某种化学物质的失调。

1972年,由科学家组成象棋队与伊诺州囚犯举行象棋友谊赛。科学家原先以为胜券在握,却想不到囚犯棋高一着。这批专家为了挽回面子,要求再决高下,此后双方多次交手,渐渐建立了友谊。其中一个名叫沃尔什的化学家开始产生疑问:“这么好的一班人怎会犯下那么可怕的罪行呢?”

他不满足于流传已久的“不良环境”论,召集20个志同道合的化学家、统计学家、物理学家和电脑分析员,着手研究可能导致暴力行为的体内化学物质。他们研究的课题是:暴戾的人跟不暴戾的人相比,其生化特征有否分别?

这批科学家起初分析血液和尿液以求解答,但是这些液体的成分往往受食物影响而变化,化验结果不足为据。

1976年,沃尔什研究小组开始以头发为化验对象,蒙特利尔基尔大学一些科学家也正以同样方法做研究。沃尔什认为头发中微量金属的浓度比血液中的高,用于分析研究比较理想,于是和同事花了几年时间收集头发样本,分析头发所含的金属成分,终于有了惊人的发现。

第一个实验是一项对照分析,对象为24对8~18岁不等的兄弟。每对兄弟中,一人犯过罪,另一人无犯罪记录,两人都跟父母同住,食物一样。环境差别可说极小。

科学家取得他们的头发样本,分析出含有11种元素:钙、镁、钠、钾、铜、锌、铁、锰、磷、铅、镉。头发中这些微量金属的浓度,比血液或尿液中的高10~100倍。

一如所料,参加实验的少年罪犯,头发所含的金属含量远比没有犯过罪的高。进一步试验的结果却大出他们意料之外。

科学家原来估计会发现两种行为模式,一种属犯罪型,一种属不犯罪型,怎知反而在犯罪者中发现了两种模式。甲类的犯罪者本来奉公守法,到突受刺激才肆虐作案。乙类则不同,有这类模式的人,自始至终都爱破坏社会秩序,长期与法律为敌。

沃尔什研究小组决定,根据这些结果做一个更复杂的实验。实验的对象是96个有严重暴行的已释犯、囚犯、青少年罪犯,以及96个并无犯罪记录的男子,结果与先前的相符。

根据头发分析的结果,有暴力行为的人为甲、乙两类,可见他们是分别受两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失调之害。后来,为将轻度暴力者列入,又增添了丙类和丁类。

沃尔什的试验结果极具启发作用。体内化学物质失调若与暴力行为有关,大抵也与活力过盛、酗酒、学习困难等问题有关。生化检查结合其他方法,也许可用来诊断出上述问题的成因。

沃尔什目前转而注意这种研究在实际治疗上的用处。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附近的脑生理研究中心有位费弗医生,把沃尔什的研究结果结合自己的治疗法,让罪犯服用维他命和金属补剂以替代药物,试图消除他们的犯罪倾向。

科学家还没有正式研究治疗的功效,有暴力倾向而接受治疗者的报告倒令人十分鼓舞。沃尔什这项创新研究已经引起各方面的注意,也许有一天,科学真的有助于把暴力倾向扭转,使人向善。